关灯
护眼
字体:

凶兽王妃饲养守则_一七令【完结+番外】(9)

  “难为你竟然不埋怨我太疼她。”皇后打趣了一句。

  她见儿子一直怎么说话,料想他是因为没看到人心中不高兴,略思索了一会儿,皇后便笑道:“得了,你也不用太着急。后天若是得空,我便寻他过来。谢老太爷忽然护着人,可也不能护到永乐宫里来。再者,我想着谢家大抵也是愿意看到你们俩多磨合磨合的。这样,你瞧着如何?”

  赵景宸知道这是母后的一片慈母之心,遂道:“母后说如何便是如何。”

  皇后听了更觉欢喜。

  赵景宸用完了早膳,又坐了片刻,方才离了永乐宫。

  毕竟已经离得久了,这皇宫,他本是一处都不熟悉,只母后宫里还稍微有些印象。这几日走得多了,宫里条条道道才觉得明朗了一些。便是没有宫人领着,也不会感觉陌生了。

  才走过一条长道,忽然迎面碰上了一行人。

  赵景宸负手而立,云淡风轻,他身边的全安却挤了挤眉,低声嗤笑:“这不是四殿下和二公主么?”

  全安站地笔直的,可看着四皇子和二公主时,眼神却是隐晦地鄙夷。

  这对兄妹俩都是陈贵妃所出。赵景宸不在京城,可他身边的人不是镇国公府出来的,便是皇祖父给他的,京城里的消息,数他们最灵通。譬如全安,便是太上皇,如今的玄德大师送到赵景宸身边的。

  全安也是个忠心的,跟了赵景宸之后便一心为主。他知道殿下对许多东西都不大在意,可是他们这些伺候的人看着却觉得生气。

  宫里从来不乏皇子公主,在殿下之前,尚有两个皇子,其后便是陈贵妃所出的四皇子,再后,还有四个未成年的皇子。至于公主,更是有十来个。不过这里头,能叫他父皇上心的,着实没几个。其中,尤以陈贵妃所出的四皇子和二公主所受圣眷最浓。全安正是因为这点,兼之那二公主平素对他们殿下颇为不敬,又自视甚高,这才彻底厌上了这对兄妹俩。

  赵景宸见到了他们,那兄妹俩自然也看到了他。

  赵景瑜正要上前说些话,旁边的二公主却不乐意了,愣是不想往那边挪半点步子。

  她讨厌皇后,自然也不喜欢这个不知道从那儿冒出来的三皇兄。

  赵景瑜面露不悦,可是也不能放着赵景宸的面说自己皇妹有什么不好,最后只停下了步子,远远地朝着赵景宸点头示意,以示招呼。

  赵景宸淡淡地点了点头,较之前多了些许漠然。

  全安莫名地裹了裹衣裳。

  赵景瑜站在原地看着赵景宸离开。他一直都有听说这位皇兄,只是没想到,他竟回来得这么快。宫中唯一的嫡长子,虽久不在京城,可深得太上皇喜爱,背后又有镇国公府相护,着实棘手。

  “得意个什么劲儿。”二公主抬了抬下巴,轻蔑地看着不远处的背影,“不过就是个嫡出的。”

  虽说祖宗规矩是立嫡不立长,可历朝历代,真正是嫡长子上位的又有哪些?生在皇家,所谓的嫡庶长次,哪里有那般重要。

  赵景瑜转过身看着她,目光里透着警告:“母妃说的谨言慎行,你竟一点都不记得?”

  “说一句也不行啊。”到底还是怕这个亲兄长的,二公主只嘀咕了一句,便再没有多说一句,乖乖地跟着人走了。

  那头的全安隔了老远才回头看了他们一眼。见他们走了,不由地在心里冷哼了一声。

  嘁,德行!

  自认为瞪了他们一眼后,全安又看了他们殿下一眼,却见殿下依旧是一副云淡风轻的模样,似乎根本没有为方才的事而不虞。

  “殿下……”

  全安正想说话,不料赵景宸忽然侧身瞥了他一眼:“休要多话。”

  全安果断捂住了嘴巴。得了,他闭嘴。

  ……

  皇后既答应了儿子要将谢家大姑娘给邀到宫里来,当天便下了帖子,道是两日后会在永安宫设下小宴,请宋氏同谢长安一道进宫。

  帖子递到宋氏手中的时候,谢源正好也下衙回府。

  瞧见了那帖子,谢源暂时忘了宋氏尚在同自己冷战,忍不住凑过去抱怨了一声:“设得这小宴,也不知是为了皇后娘娘,还是为了三殿下。”

  宋氏定定地看了他半晌,心里还有气,什么话都不想同他说。

  谢源被她看得顿觉尴尬,这才记起了前事,老脸一红。这两日,正院的下人无一不是埋头做事,不敢有半点喧闹,所顾虑的还是怕惹恼了宋氏?

  可谢源亦知,宋氏气得一直都是自己。

  他不知道该怎么哄人,也舍不下面子当着这么多人的面服软,遂干巴巴地坐在宋氏身边,许久不曾挪动身子。宋氏见他不动,气他嘴拙,自己也不动。两个人就这么坐着,气氛看着古怪得紧。

  一刻钟后,宋氏身边的张妈妈走了进来,见老爷夫人一动不动地坐在一块,颇觉稀罕。

  “老爷,夫人,大姑娘和三姑娘过来问安了。”

  谢源立马送了一口气,看向宋氏。

  宋氏抬起了头:“还不快将大姑娘请过来。”

  张妈妈立即会意,立马下去请人。若是平时,哪里又要这么麻烦呢,直接请姑娘进来便是了。可是今儿不同,外头还跟着一位三姑娘。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 甜宠文 一七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