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汉明珠之我娘是吕雉_意元宝【完结+番外】(923)

  无论先前就已经在刘元的手下做事的人,还是初见刘元的人,都得承认,士为知己者死,有刘元这样一个愿意认同他们的人,让他们做什么他们都是愿意的。

  “殿下还没有问我懂什么,却认为我的本事不小?”墨染笑笑地提了一句。

  “若是没本事的人,想来是不敢到我的面前的。而且,就算你会的不是墨家的本事,若能如琼先生一般为我的左膀右臂,我当用之。”刘元又不是因为都是墨家人才愿意用人,但凡有本事的人,不管是什么样的人,刘元都会用之。

  “殿下,虽说墨染师弟是天生失明者,但墨家的本事他都懂,一点都不比我们差。”四方脸觉得很是有必要告诉刘元这件事。

  就算他们的师弟是看不到,不代表他不会墨家的本事。

  刘元一脸认同地道:“那就更难得了。”

  墨染与刘元再次垂拱,“匈奴若是即将可能来犯,殿下如今所思的当是筑修城池。”

  “城池已经修得七七八八了。”不必刘元回答,作为跟着刘元混了不少日子的人,肯定地告诉自家的师弟,这些问题刘元已经解决了,现在不需要再烦忧。

  “殿下说到武器,听闻殿下手中的容军最善射箭,但是与匈奴却是马战,我有一样东西,可助于马战,不知道殿下愿不愿意听一听?”墨染提醒刘元完毕,得知刘元早就已经做好了准备,倒是愿意亮出自己的本事。

  “愿闻其详。”刘元眼睛发亮,要论马战,大汉现在只要跟匈奴对上,必然是不敌的。

  “此物虽可利于马战,却是费铁。”铁啊,那样的东西可助于马战,但是费的料却也多。

  刘元轻轻一笑,“无妨,我有一座铁矿。”

  没错,金山刘邦弄回去了,想着刘元要对抗匈奴,一座铁矿还是留着给刘元练兵器对付匈奴吧。

  故而刘元手里有着一座铁矿供应刘元挥霍。

  墨染一听立刻道:“如此,烦请殿下给我纸笔,我为殿下绘出此物。”

  刘元二话不说地让人取笔墨来,墨染虽然眼睛不好使,但怀里的工具真是不少,刘元使人将案几都与墨染拿来了,墨染席地而坐,很快将东西画了出来,刘元看着上面的物甚,惊叹地看向墨染。

  “殿下以为此物如何?”墨染看不到刘元的反应,只能出言询问,刘元肯定地道:“中间用木?”

  “是,木的重量铁要重,在木上装了机关刀,由铁链拦起,机关操作就在铁链上,一但与匈奴近战,可杀无无数匈奴骑兵。”

  墨染解释了自己的构思,刘元却道:“木易撞碎,想要真正做到杀敌无数还是要用铁,实心的铁是很重,若是空心的呢?”

  刘元提出想法,半空心的铁球上装满了机关刀,一但启动,别说是马了,连人都能一块杀了。

  “练成空心的铁球。殿下,那得要试试才能确定能不能做到。”四方脸听了一耳朵刘元的要求,却不敢一口应承下来。

  “那就试,既然要做,便要一步到位。”刘元开口,反正她手里有铁矿,而且铁是可以反复使用的,就让他们只管的试,试成了,这就是对付匈奴骑兵的好武器。

  想到这里,刘元对于与匈奴一战更添了信心。

  “殿下。”徐庄将诏书都拟好了,呈上来叫刘元过目,刘元一目十行,再与刘盈看, “你瞧瞧徐先生的文才,告诉我徐先生这份诏书的优劣何在。”

  刘盈突然被塞了一手诏书,不太确定地唤了刘元一声阿姐,同时看向徐庄,徐庄却一脸恭敬地道:“愿听太子殿下指点。”

  “不敢不敢,我还得向徐庄先学生,如何能点评,阿姐。”刘盈一脸的为难,都不敢看了。

  刘元道:“我让你看,找出徐庄先这份诏书的优劣所在,便是让你学习,你只管看,将你的想法说出便是,其他的,什么都不用说。”

  ……刘盈真是不知该如何说话才好,徐庄依然面带笑容,刘盈赶鸭子上架,看明白了刘元绝对没有改主意的意思,只能硬着头皮看起来。

  刘盈本来是担心的,但是看完之后整个人都一振。

  “徐庄先生的文章,简单只是将匈奴所为总结,重点是在后面,调动人心,让看着的人都牢牢记住,若是大汉的军兵没有冲着前面,若是大汉的百姓不能团结一致对外,叫匈奴打进城池来,眼下死在匈奴的百姓将是我们的下场。”

  看得整个人都热血沸腾的刘盈重点都在后面,“看完徐庄先生的文章,我都想去上战场了。”

  “太子殿下过誉了。”徐庄与刘盈作一揖,谢过刘盈的夸赞的。

  刘元道:“这就是你要学的。写文章也好,写诏书也罢,你要弄明白你的目的是什么,事情是已经发生的事情,只要总结带过让人知晓便可,重要的是接下来我们应该做什么。”

  “而我们接下来要面对的是匈奴即将到来的攻势,不想让我们落于下风,从现在开始就得想办法挑起军民一心,以一己之力想要面对来势汹汹的匈奴是很难的,所以我们要让整个大汉的人和我们一起奋起而战。”刘元与刘盈解释着,刘盈听得认真是点了点头,甚是觉得言之有理。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 穿越重生言情 女强文 行而不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