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奋斗在八零_不语安然【完结+番外】(195)

  林青儿和林少华都非常解气的看着王玉芝,看她再怎么强词夺理!

  王玉芝僵在原地,脸色很是难看,但不好再对林翠儿发火了,于是冲着林建国怒吼:“你是个呆子,都几点了还不开饭!家里啥事都等着我!”

  “不是啊,放寒假的这段日子只要我有空我一般都做了午饭和晚饭的,没有事事全都等着妈妈来做。”林翠儿见不得王玉芝自己错了还总是冲这个发火那个发脾气的!

  王玉芝彻底开不了口了。

  林翠儿把做好的火锅盛到以前林建国从上京带回的一个特别精致华丽的炭木铜火锅里,为这个铜火锅当年林建国可没少挨王玉芝的骂。

  虽然铜火锅对身体不好,但是偶尔用一两回也没什么关系。

  林少华和林清儿把全家的饭都盛了出来,放在饭桌上。

  全家人坐下来吃晚饭。

  林翠儿的麻辣鱼杂火锅做的很香,再加上平常家里很少吃得到鱼,所以哪怕只是个鱼杂火锅全家人也吃的很开怀。

  林翠儿爱吃鱼泡泡,家里没人爱吃这个,所以没人和她抢。

  鱼杂火锅里有不少鱼子,鱼子可是好东西,特别有营养,既能补钙又有蛋白质。

  林建国这人天性乐观,刚才不愉快的事他早就已经抛诸脑后了,用一只大瓷勺给林青儿姐弟舀鱼子:“这东西好,你们姐弟三个都多吃一点,长高些长胖些。”

  林翠儿把碗端开:“爸,你和妈多吃一点,你们两个的身体还不如我们姐弟三个。”

  林青儿和林少华都喜欢吃鱼肠子,因为鱼肠子上面还有鱼油,那个年代,人肚子里都缺油水,越是缺油水越是喜欢吃大油的东西。

  林青儿和林翠儿也道:“爸,妈,这鱼子你们也吃。”

  林建国道:“这么多鱼子我和你们的妈妈也有份的。”

  给三个孩子都各盛了一些鱼子之后,林建国就给王玉芝舀鱼子。

  王玉芝明明是舍不得吃鱼子,想让林建国多吃一点,可说出的话却是叫人不好想:“你别给我舀,我不要你对我假好心!”

  林建国拿着装有鱼子的大瓷勺手僵在了空中,半天才落下,依旧把那些鱼子放在了王玉芝的饭碗里。

  王玉芝却全然没有注意到林建国失落的表情,一边吃着饭一边对林翠儿道:“到底还是个孩子,不会买东西,那几个大衣橱没有一个带穿衣镜的,如果带穿衣镜多好,方便照镜子。”

  林青儿从饭碗里抬起头来:“我也是这么认为。”

  林翠儿用筷子戳了几下饭碗里的饭,道:“妈妈陪嫁的那个大衣橱上面不是有一面穿衣镜吗,那还要什么穿衣镜?家里才五个人,一面穿衣镜足够了。

  再说了,大衣橱一般都是放在卧房里,而房间里是不适合放穿衣镜的,免得晚上起来时突然看见穿衣镜里的人影,自己吓自己吓出病来。”

  第167章 横挑鼻子竖挑眼(第七更)

  其实这都是次要原因,最主要的原因是穿衣镜根本就不值钱,而榉木是很值钱的。

  在价格相同的情况下,林翠儿当然会买不带穿衣柜全都是榉木的大衣橱咯,这样的榉木家具才更容易增值。

  不过跟王玉芝说这些她又不会懂,所以林翠儿就从健康的角度来说。

  王玉芝在心里想了想,觉得林翠儿所说的话挺有道理的,因此也就没有再埋怨她了。

  吃过晚饭,收拾完碗筷之后,王玉芝也把自己的好衣服全都往新买的大衣橱里挂,这时才发现家里的衣架不够。

  于是走到客厅对林建国道:“你明天从厂里下班回来时尽量多带些粗铁丝回来做衣架,咱家现在好几个大衣橱了,衣服可以挂在衣橱里不会绉,但是需要好多衣架,家里就那几个衣架,根本就不够。”

  那个年代衣架没有卖的,都是靠自己手工做。

  林建国闷闷的点了点头,没有说话,低头编织着篮子。

  晚上林翠儿和林少华第一次睡高低床,都挺兴奋的。

  因为家里没有单人床的铺盖,所以王玉芝只好暂且给他们铺双人床的铺盖。

  现在三个孩子每人一张床,也就是说要多拿一套铺盖出来。

  于是王玉芝就把林翠儿姐妹两个以前用的那套旧铺盖扔给了林翠儿,从阁楼里拿了一套新铺盖给林青儿。

  虽然她嘴里总是说把林翠儿和自己的两个亲生孩子一样看待,可实际上还是偏向自己的两个亲生孩子,所以才会把旧铺盖扔给林翠儿,还要念叨:“好好的干嘛要花那个冤枉钱买这个高低床,还得多拿一套铺盖出来!太浪费了!”

  林少华替林翠儿委屈:“妈~二姐用的是套旧铺盖,你就别说了好吗?”

  林翠儿也有些不舒服,自己替这个家里添置了这么多东西,王玉芝还老是对她横挑鼻子竖挑眼的,于是冷冷道:“妈,这铺盖我顶多只盖几天就会还你的,我自己会去买一套新铺盖的,难道这几天你也不能忍一下?”

  王玉芝没好气道:“我知道你有钱,所以动不动就拿钱压我。”

  林翠儿也回她阴阳怪气:“妈,我可从来没有拿钱压你,乱冤枉人就没意思了,不过我只是拿钱自保让妈少说我两句而已!”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 种田文 年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