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风云初记_孙犁【完结】(28)

  她的两手粘着面,身子前面的案板上摆满了面剂、ròu馅、蒜皮和葱头。

  她不过四十岁,长的少像,脸蛋儿很白。她盘着腿儿坐着,绣花的红缎子鞋尖儿,从屁股两边露出来。

  “怎么回来的这么快呀,我一帘饺子还没捏满哩!”她望着三个老头儿笑着说。

  “别提了,快打点水擦擦脸!”李jú人说,“不光碰了一鼻子灰,还弄了一身土!”

  “煤火上铜壶里是热水,你自己倒吧!”女人说,“你们见到佩钟吗?”

  “见是见到了,”拿腰子的老头儿说,“所请一概不准!”“怎么样,我猜的不错吧,”女人笑着拍拍手上的面,“那小妮子邪xing着哩!”

  “我们当时把你也搬去就好了,”老头儿又说,“当娘的说说她,或者有点儿效力!”

  “我去了,还不是一样晾着,”女人说,“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谁还管的了谁呢?比如说我吧,九岁上就叫人卖到戏班子上,到眼下爹娘连个音信也没有!”说着,眼圈儿就红了。

  “别倒那千年的布节万年的穗子了,”李jú人擦完脸说,“我们出了正月,就安排着到北京去住,管他娘的三七二十一!”

  “那里不是叫日本占了?”女人说,“躲都躲不及,还往老虎嘴里送食儿去!”

  李jú人说:“那里有日本,这里有八路军,全不大好受,两头儿挤,我看还是到北京松快点。咱们把这里的铺子合对了,把家里的东西变卖变卖,到北京混他两年,那里有钱的人多,不像这里,什么事儿也找到咱头上,光这个合理负担就够呛!住在北京,实在混不住了,你还可以搭个班唱两天戏!”“老的快没牙了,谁还爱听你唱戏哩!”女人说,“这么大的过活,就扔下不管?看看风头儿,再搬舵吧!”

  “按说哩,佩钟在这里边,我不该讲,”拿腰子的老头儿说,“别看他们胡闹,长的了吗?”

  “别提那妮子,”李jú人说,“她不是我的女儿,她是石头fèng儿里爆出来的!不怕闹的欢,就怕拉清单,你说的对!”

  “那你们就别愁了,”女人说,“快帮我捏饺子吧!”“我们还有事儿,”拿糙珠子的老头儿说,“要不,你就还接着唱你的《玉堂chūn》,我们三个坐在这里审你!”

  “呸!回家审你太太去吧,问她这几天跟谁过来着?”女人笑着说。

  三个绅士继续讨论关于拆城的对策。拿糙珠子的说:“看这样,他们是不守这县城了。那些穷光蛋,没家没业的人们,可以跟他们打游击去,你说我们这些户,搬不动,挪不动的,到底怎么办呀?”

  “不搬!”拿腰子的说,“这有多么gān脆。”

  “你不搬,他就说你是汉jian,这名帖儿可不大好听!”拿糙珠子的说。

  “到那时候,他们不知道早跑到哪里去了,还顾上叫这叫那哩!”拿腰子的说,“目前是怎么想法不叫他们拆城,拆城对咱们终归不利!”

  “已经在那里扑腾着拆了,还有什么办法?”李jú人说。

  “显个灵验给他们看!老百姓一害怕就拆着没劲了。”拿腰子的小声说。

  “叫谁显灵验呢?”李jú人问。

  “我们分头去进行,”拿腰子的对拿糙珠子的说,“你到圣姑庙,叫老道姑在这两天里使个招儿,迷惑那些乡下来的妇女们,我和老jú去西关天主堂找外国神父,也叫他想个法子,威吓那些男人小伙子们!你们看怎样?”

  “真乃妙计!”李jú人说着就又和他们出去了。

  “你们造罪吧!”女人回脸对着窗户上的小镜儿说。

  圣姑庙在北门里,这是一座工程浩大的庙宇,修在一座极高的土台子上,有一百零八级白石的阶梯。河北省流传王莽赶刘秀的故事,说赶到这里,看看拿住,圣姑正在井口打水,放过刘秀,摘下头上的簪子一划,就地成了一条大河,就是现在的滹沱河。是一段形式美丽的传说,封建统治者利用了这个传说,鼓励了这个迷信。圣姑庙因为修建的庄严,粉画的秀丽,远近朝拜,香火很盛。圣姑的塑像,就是一个jīng采出众的艺术作品,老百姓认定这是圣姑的真身,她那灵活的富于qíng感的眼睛,注意和安慰了每个膜拜的人。

  庙里的道姑,又多方面铺张,给圣姑安排了婆家娘家的谱系,她是受婆婆nüè待的,娘家是河北里河村一个贫苦的农家,每年夏天,里河村的群众,要迎接圣姑过河歇伏。

  妇女们特别迷信圣姑,因为她出身贫苦并且受婆婆nüè待。加上这一带,旱涝连年,兵灾不断,在那黑暗的年月,圣姑庙就成了附近几县妇女信仰的寄托。

  关于西关的天主教堂,也有一段传说,不过是悲惨一些罢了。义和团事件的第二年,两个外国教士来到这个县城,看好一家小店,要qiáng买这片庄基,并且打伤了那年老的店主。附近的农民,激于一种崇高的qíng感,背上火枪火pào来帮助,他们在西关的土寨后面,和鬼子调来的洋枪队开了火,整打了三天三夜,没让他们进来,农民的妻子儿女来往运送着火药和饭食。县知事出卖了抗战的志士,叫马快手在背后夹击,农民们失败了,洋鬼子进城,杀死了那老店主和七个不离寨墙的青年农民,没等扫清他们的血迹,外国人就qiáng迫着居民替他们修盖起教堂,安上了十字架。

  自然,以后这教也传布开了,附近很多农民也在了教。可是,他们忘不了这段经过,五十岁上下的人,都还记得死者的姓名和容貌,能演说当时火热的场面和悲惨的结局。大涝之年,寸糙不收,外国人弄些高粱来,设粥厂,每个人赈济几斤山药,农民们就在了教,他们不明教义,一般的都说在的是山药教。

  抗战刚刚开始,农民们也曾向圣姑庙和天主堂求助,天主堂只答应他们,日本人来了,教友可以进教堂避难,但是不久就听说日本人打进了正定的教堂,还qiángjian了修女。至于圣姑庙上的道姑,就只能说这是劫数,圣姑也到峨眉避难去了。

  当时的农民,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才坚决的走上抗日的道路,并且建立了政治信仰。

  三十三

  很快,周围城墙的垛口就拆的不见了。子午镇民工队,并起大沙篙,斜倚在城墙外面,妇女们把送过来的砖,一个连一个滑到护城河外面的平地上去,那里的老年人们垒了起来,叫大车拉走。

  城墙上有一层厚厚的石灰皮,很不容易掀起,大镐落在上面,迸起火星儿来,震的小伙子们的虎口痛。后来想法凿成小方块,才一块一块起下来。

  李佩钟也挽起袖子,帮助人们搬运那些灰块,来回两趟,她就气喘起来,脸也红了,手也碰破了。

  “县长歇息歇息吧!”挑着大筐砖头的民工们,在她身边走过去说,“你什么时候gān过这个哩!”

  “我来锻炼一下!”李佩钟笑着说,用一块白手绢把手包了起来,继续的搬运。看见chūn儿也挑着一副筐头,她说:“chūn儿,给我找副筐头,我们两个比赛吧!”

  “好呀!”chūn儿笑着说,“识文断字,解决问题儿,我不敢和你比,要说是担担挑挑,gān出力气的活儿,我可不让你!”

  她们说笑着,奔跑着,比赛着。男人们望着她们笑,队长老常督促说:“别光顾的看了,快响应县长的号召,加油吧!”

  只要有女人在队伍里严肃的工作,这就是一种qiáng有力的动员。男人们,镐举的更高,铁铲下去的更有力量,来回的脚步更迅速了。

  chūn儿年轻又有点调皮。她只顾争胜,忘记了迁就别人,她拉扯着李佩钟,来回像飞的一样,任凭汗水把棉袄湿透,她不住的叫着刺激xing的口号:“县长,看谁坐飞机!你不要当乌guī呀!”

  李佩钟的头发乱了,嘴唇有点儿发白,头重眼黑,脊梁上的汗珠儿发凉。两条腿不听使唤,摇摆的像拌豆腐的筷子。“chūn儿!”老常劝告说,“叫县长休息休息,她不像我们,就这么一骨突一块的活儿,有多少公事等着她办理呀!”

  chūn儿才放下担子,拉着李佩钟到姐姐那里,喝水休息去了。

  民工队里也有老蒋,他斜了李佩钟一眼,对人们小声说:“你们看看:哪像个县长的来头儿?拿着一个大学毕业的学生,城里李家的闺女,子午镇田家的儿妇,一点儿沉稳劲也没有!整天和那拾柴挑菜的毛丫头,在一块儿瞎掺伙!”“这样的县长还不好?”和他一块担砖的民工说,“非得把板子敲着你的屁股,你才磕头叫大老爷呀?”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