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剑三同人)村居闲话_半夏泻心【完结】(3)

  邻着韩君岳住的这户人家正在院子里摆饭,老丈蹲在门口倒灶灰,抬头一看,有人直愣愣地站在外面,“哟这不是新来的官老爷么!快进来快进来,添个碗!”

  韩君岳从没这么蹭过吃喝,赶忙着把手里的蟹子递上,“这,这个蟹,早晨新抓的,我从县里带过来——”

  “哎呀大老爷忒客气!快坐!俺们没啥好饭,大老爷别嫌弃!”家里的媳妇笑弯了眼,抓过蟹子看了看,“哟,活着呢!”

  饭菜就摆在院子里的石头台子上,家里人围着坐了一圈石墩子——给韩君岳铺了块麻布,“石头冷,别冻着了!”家里有个老丈,儿子媳妇,还有两个娃娃,一个七八岁的半大小子,一个三岁的丫头。菜是煮的豆叶,饭是汤饼,加了点葱叶姜汁,汤汤水水的,吃着倒也暖和。老丈跟韩君岳聊着天,“官老爷姓啥啊?”

  “姓韩,姓韩。”

  “哦,韩老爷。韩老爷是哪儿人啊?”

  “某是越州萧山县人氏。”

  “哦,这个越州,在哪儿啊?”

  “在江南东道。”

  “哦……在哪儿啊?”

  “在……在南边,南边。”韩君岳灵机一动,还拿手指了指门外面。

  “哎哟,那离俺们这儿,老远吧?”

  韩君岳咬着面片,没来得及说话,家里的女人急着问了句:“韩老爷,娶了媳妇没啊?”

  “没,没有……”

  女人长长“哦”了一声,又笑着说:“韩老爷年纪轻,不急不急,以后当了大官,娶大官家的小姐呢!”

  老丈也笑起来,这家的男人也乐了。天刚擦黑,碗碟收拾下去,老丈非得塞给韩君岳一捆子木柴,“现在天黑了冷,你那屋里冷火冷灶的,赶紧回去烧烧!”韩君岳自然又千恩万谢地出门来。刚出了门,转头看见有人提着个灯笼正走过自家门口,迎面往这边来。灯笼不亮,黑乎乎的看不清脸,只能看出这人披散了一头头发。韩君岳“嚯”了一声,那人稍微举了举灯笼,也看见了他,笑了笑。

  可不就是白天路边上那人。

  他腰里还挂着那两头大萝卜,背篓里的东西似乎是空了,锄头放了进去。他又仔细看了看韩君岳,“哦,刚才听说有新来的官老爷。小民吴非,住在湖边上,见过官老爷了。”

  然后他弯了弯腰,放平灯笼,又往前走了。韩君岳回头,看见一点昏暗的光颤着,很快就消失了。

  二、

  韩君岳在县衙埋头看了三天的账本。

  本县地处关内道南段,地势平缓,水土丰饶,百姓耕作以麦子和谷米为主。前些年战乱刚起时,本县也受波及,村民不是外逃,就是被叛军抓去做劳役,苦不堪言。待长安收复后,周边的叛军接连被剿灭,本县百姓也渐渐回乡,现在人口虽不及开元年间繁盛,但这几年未受战事,又无天灾,收成一年比一年好些,生活也慢慢过得去。百姓除去耕作谷物之外,还种些梨桃,三四月间本地有春祭,不仅要祭拜土地神祈盼一年风调雨顺收成好,还要备下桃花酿、桃花饼,敬奉“桃花仙子”。普通农户家多养些鸡鸭,富户家有养得起黄牛的,农忙时节也会标价让人租用。东面的大湖,是本县与临县共用,但大部分都在临县,那边有几户打鱼为生的渔民。韩君岳住的村子是最靠近这湖的,村民只是偶尔去摸点鱼蟹,听说也有在水边种些莲藕的。本县上缴的租税,按大唐通例,自然是粮米为主。这天傍晚,韩君岳一个人在库房里,看了一天的账本,腰酸背痛,正不顾恩师教诲毫无形象地斜倚在书案边上。手上这册正是自己照管的村子里百姓的迁居情况,韩君岳一个个看下来,大部分都是世居在此,有些战乱时已逃离了,现在还没回来,也不知是生是死。只有那个叫吴非的——韩君岳多看了两眼——是前两年迁到本地,原籍山南东道,战乱开始时正在长安旅居,逃出长安后当了好几年流民,后来到了这里才安稳下来。去岁天下大赦,此人在本村落籍,独居在湖边一处茅屋里,有半亩地,养了鸡鸭,还有一头驴子。韩君岳翻看着下一卷的租税记录,找到吴非的一条,上面赫然写着,他落籍后缴的租子是“萝卜十斤,葱二斤,大茄子十五个,蛋五十枚。”

  奇哉怪也,这人怎么缴的不是谷米?

  怀抱着这个疑问,新县尉韩君岳收好了账本,走上了下班回家的小路。

  回来又正好是晚饭时候。村头那个惯常穿葱绿裙子的小娘子站在门口泼水,看见他了,笑嘻嘻地问:“韩老爷回来啦?来俺家吃饭不?”

  韩君岳脸上一红,忙摆摆手道:“谢大姐好意,我先不吃,我先不吃……”

  用一挂蟹子在邻家蹭了两顿晚饭后,韩县尉觉得不能一直这么下去了。或者明日该去买个奴仆回来,家里只有他一人,洒扫烧饭诸事虽少,也不能由自己亲力亲为。韩君岳踱到家门口,看看日头还高,想了想,并未进门,继续往村里走去。

  沿着村里小路往东面走,地势开始有些低洼。走到湖边还要穿过一片小树林,高高低低长着不同的林木。韩君岳头一次走到这里,抬头只知道有几棵杨树、老槐,其他的也都一概不认得了。过了树林,前面先看见一片浅浅的水,再往东看,方知是个颇大的湖面。很远的地方似乎停着小船,大概是临县的渔民。靠近这一岸边上生着许多水草,已经都半青半黄,东倒西歪。湖水平整如镜,日头照下来,颇有点波光粼粼。韩君岳觉得好看,又不禁想起,若添上晚霞、孤雁这些景致,自己坐于此处抚琴,也不差当年滕王阁盛景了。

  吴非的住处就在这岸边上。韩君岳看够了湖景,转身走近那茅屋,屋前围了一个小院,养了三四只鸡,正踱步在地上啄来啄去。屋门大敞着,看起来不像是有人的模样。韩君岳在门口张望了两下,又转了半圈,走到茅屋侧面的湖边上,才看见了人。

  那人卷着衣裤,半截腿泡在水里,弯腰伸手往湖底下摸。韩君岳一时不知道该怎么叫,只是直愣愣地站着,看吴非摸了一会儿,直起腰来,手里拿着段黑乎乎沾满了泥的莲藕。他一回头,看见韩君岳了,忙抬手想把额前掉下来的头发抹回去,结果抹了半脸泥,弄了个滑稽的模样。吴非往岸上走来,衣服也溅上了泥水,“是韩老爷来了,快请快请,我这忙着拔藕,都没看见……这藕,再不拔就老了……”

  韩君岳一面道“无妨无妨”一面跟着吴非进了院子,几只鸡叽叽咕咕在两人脚下扑腾着翅膀。吴非把藕扔在门口,从缸里舀了水冲掉手上的泥,又抹了把脸,“韩老爷,你坐着,我烧壶水就来。”

  “不忙,吴……大哥,”韩君岳眼睛扫了一圈屋里,不好意思直接坐在人家榻上,“吴大哥,这湖边上只住了你一户啊?”

  “对,湖边上潮湿,冬天又冷,没人愿意住这儿。”吴非提出水壶来,先用净水涮了涮,才盛满了水架到灶上,“哎你坐,那榻上干净的……我刚来的时候还没打完仗,村里还挺荒的,能有这么个茅屋就不错了。现在住惯了,挺好的。”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