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三国同人]主公有人才收集牛逼症_水墨黛【完结】(269)

  此时,从大汉第一武学院的诸葛亮,以文理考试第一名的成绩,天下闻名,成为荀澜钦点的状元郎。

  荀澜指着年仅十七岁的诸葛亮,对前往益州的戏志才笃定道:“不出两年,你必定能够回来。”

  戏志才笑道:“能让每门科目都拿满分的状元郎当我的书佐,我都有些惭愧了。”

  那深奥难懂的生物题让他来做都拿不到满分,也不知道这些尖子班的学生们是怎么学习的,居然一个赛一个的聪慧。

  在学校里亲自授课的时候,戏志才都明显感到:“真是一浪推一浪,都感觉自己老了。”尤其是这个诸葛亮的学生,发明了“连弩”,可连续发射十箭,在对付乌桓人和张鲁、刘璋军队时派上了大用处。他还在板车的基础上,制作了一种“木牛流马”的运输工具,便于山地粮草运输,在入益州的时候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表现着实不俗,已被连续两年被评为中原十大杰出青年了。

  赵云和戏志才进入益州后,立即同其他州郡同步,推行中原王荀澜制定的法度。他们厉行法治,刑罚皆贯彻落实《刑法》、《民法》,奖赏和提拔皆以《官员绩效考核办法》和《公平选拔官员制度》为准,一扫前朝赏罚无度的混乱。

  自此,益州的百姓也可以和其他州一样,每年前往三个秀才统一考点,分别是南阳、洛阳和邺城三个大城。

  若是能通过,就能获得秀才的文凭证书,亦得到文理考试的资格。文理考试在每年的十一月,在洛阳举行,一共考两天,分为文史、数学、生物、政治、法治和农业六大专业,考核通过四门者,将得到举人的文凭。

  这些文凭被成为学历,替代了家族门第,成为了自报家门的重点。

  若是六门科目皆过,则有了做官的资格,将到官场历练。通过试用期六个月后,便能正式成为官员,为朝廷效力。当然,在分数上也有区分。考试前两百名,皆会得到中原王的亲自召见,并由其进行一场加试。才识过人的,比如六门考试皆满分、以发明震动天下的诸葛亮,就是一个极为激励人心的例子,毕业后直接进入了王府实习!

  诸葛亮作为戏志才的助手,到了益州后,先是建议设堰官,征丁千二百人主护都江堰。

  因为古代竹笼结构的堰体在岷江急流冲击之下并不稳固,而且内江河道尽管有排沙机制但仍不能避免淤积,需要每年整修。在益州混乱的时候,都江堰疏于看管,灌溉的作用大大被削弱了。

  诸葛亮到了益州半个月,就恢复了都江堰灌溉千万亩成都平原的巨大作用。他制定的岁修制度,一直施行到了现代,维护了都江堰的有效运作。

  诸葛亮刚来到益州时,就发现了花型饱满,工艺精美的蜀锦价值。他建议在益州也开设纺织厂,将大量精通纺布和刺绣的女郎召集起来,提供给她们安心工作的场所和高薪的俸禄,鼓励蜀锦生产。

  华丽的蜀锦十分受欢迎,且质量远胜其他州郡的丝绸。作为少数选修了经济学这门科目的学生,诸葛亮自然明白营销的道理。他自掏腰包,采购了大量的蜀锦捐赠给了母校,指明母校发给夫子和奖励给优秀的学生。

  大汉第一武学院可是全国最受知名的学院了,学子走在街上都有关注度。很快,蜀锦就打响了知名度,在洛阳风靡一时,富贵人家购买蜀锦蔚然成风。

  荀澜在看到这一现象后,干脆给洛阳的民政局也采购了一批,作为成婚的礼服出租,这样穷苦百姓也可以在大喜的日子穿上华丽的衣裳,更反过来注推一波蜀锦的名气。

  (没错,因为朝廷承诺了负责公社百姓的衣食住行、婚丧嫁娶,所以民政局的设立也顺理成章,只要到了法定婚龄的男女拿着身份证前来登记,就会由朝廷颁发盖着公章的结婚证,后来越来越多的青年男女认可这种方式,不少不愿意盲婚哑嫁、遵从父母之命的青年男女结伴来登记成亲,让民政局的火热度愈发高了……)

  戏志才亦看到了其中的益处,他带头养蚕务桑,设专职锦官,专门调拨蜀锦,将蜀锦拔高到了益州之光的高度。此外,他还引进了土豆、红薯等高产的作物,在益州推广开来。赵云则厉行节俭,反对铺张浪费,一直严肃益州官场之风。在这样的努力下,不到两年,益州就恢复了元气。蜀锦的生意蒸蒸日上,解决了数万女郎的生计问题。

  很快,貂蝉被荀澜提拔为益州的高级佐官之一。她带着一支女子军队来到益州,成立了女子纺织学院,上午教授女红,下午教授文史、数学等知识。

  后世记载,蜀锦的发展,不但为益州换回来了大量的粮食和钱币,还明显提高了当地女子的地位。野史记载,益州招赘之风盛行,就是因为纺织厂女工不但待遇好、还社会地位高,在官府的支持下招赘夫婿、照料家里,使得这一风气延绵了千年。

  至于长安和凉州,荀澜一直没有出兵,他专注治下的州郡发展,西凉的马腾、韩遂,辽东太守公孙度以及远在西北长安的天子刘协亦不敢招惹有压倒性兵力和武器优势的荀澜,彼此相安无事了很久。

  荀澜进一步加大了报纸的发行量,甚至遵循着价格歧视和细分市场的原理,推出了面对不同群体的各色报纸和刊物。

  有《中原日报》、《中原经济报》、《中原娱乐报》、《中原医学报》、《中原农报》、《中原王劝学指南》、《算数》等。有了报纸这样的传播信息的快捷媒体,以前那种口口相传的落后方式自然比不过。长安朝廷数次大规模散播谣言,荀澜只要在规模化发行的《中原日报》上辟谣,所有的谣言就不攻自破。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 爽文 系统 基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