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一世富贵_安化军【完结】(769)

  而在这些观点之外,又因为孟子讲“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提倡“以意逆志”,让后人可以在经传上别开生路,甚至“六经注我”,一些本与孟子流派不同的士人也推崇孟子,形成了声势浩大的孟子升格运动。而根本上,却是为了变革做学术理论准备。

  徐平最少知道,在他前世的那个时候谈起儒家,最后实际上是披了孟子的皮,行了荀子的实。这两派谁胜谁负?有前世的历史记忆徐平都不敢贸然下结论。

  实际上这个时代最讲究三纲五常的司马光,在思想上是尊荀子的。他视为死敌的王安石,思想上却是尊孟子的,孟子也正是在王安石当政的时候地位急速上升。但历史就是这么滑稽,到了最后视王安石为仇寇的文人,却是尊孟子,又讲究三纲五常。

  哪怕就是到了后世,初期资本主义的理论基础也是人生来是自私的,趋利避害是人的本性,一切的政治经济模型都围绕此展开。选举政治的本质是统治阶级的共和,而不是广泛的政治权力,搞错了这一点的都会撞得头破血流。

  而另一面,则是“六亿神州尽舜尧”,坚信人民是伟大的无私的。

  最终的发展,两方冲突碰撞,最后发现没有哪方是对的,甚至把这最基础的理论根本换一下也心安理得。最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又知道哪个是对哪个是错?

  现在正是争论那个最基础问题的时候,一个数千年都没有解决的根本问题,徐平又怎么会贸然加入进去?他现在需要的是不下水,就在岸边静静看着。

  没有理论支持的改革,最终会成为一场闹剧,徒惹人笑。而要想形成能够支撑改革的理论,又哪里是那么容易的?怎么可能三言两语讲清楚?

  惟有一步一步走下去,在实践中慢慢摸索,摸索出理论来。但徐平的所谓摸索,偏偏就与吕夷简的维持现状走到了一起去,政策方向上无法摆脱开来。

  人家都是以为自己掌握了宇宙至高真理的人,一旦执政,就天下太平,怎么能够容下徐平这样慢慢来?现在火力没到自己身上,已经是谢天谢地了。

  春天夜里的风还是有些凉,赵祯站在窗口,迎着吹进来的风,眉头不展。

  过了好久,才沉声问道:“你从天圣五年出仕,在地方任职六年,政绩多有,难道对当前的朝政就没有看法?没有觉得有必要改弦更张?”

  徐平道:“天下都知道要改,微臣也知道要改,只是不知道如何改。”

  赵祯摇头:“朝政万千,总有不合时宜的地方,为何不见你提出要改什么?”

  徐平有些无奈:“自微臣入京城任职,三司施政无一刻不在改。从改革茶法,到改革钱法,到改革吏治,这些都已经与先前不同了。陛下所说的微臣没提出改什么,不过是因为微臣没有弹劾过大臣,没有历数过前任的过失,没有夺人耳目。但这些有必要吗?”

  第183章 我做三件事

  赵祯转过身来,叹了口气:“你那些改的,都只是一时一事,不触及根本。你看看欧阳修写的《原弊》,引经据典,一句句说到根子上去了。如今积弊已深,头痛医痛,脚痛医脚,这样是不行的,要从根子上改弦更张!”

  徐平沉默了一会才道:“陛下一定要问,臣也只好有话直说,有不妥当的地方,还望陛下不要责怪。”

  “你只管说,我就是要听一听你是怎么想的!”

  “臣以为,要想知道如何改,就要知道现在到底是个什么样子。就以欧阳修所言三弊中的‘诱民之弊’来说,听起自然是大有道理,但现在乡村农事是不是真的如此?”

  赵祯摆手打断徐平的话:“道理都摆在那里,‘诱民之弊’岂会没有?当然是确确实实存在的!这一点无可置疑!”

  “臣也知道是有,但这是不是农事凋弊的原因呢?到底危害有多大?改了这‘诱民之弊’,有多大的效果?会影响其他多少事情?到底值不值得?”

  “爱卿啊,你就是想得多!”赵祯转身离开窗户,回到位子上坐下。“古人云,‘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知道有弊端,改了就是,改必然是好的!”

  赵祯一边说着,一边示意徐平重新过来坐下。

  徐平谢恩,落座之后道:“陛下,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至少不会治死人。如果只是小病而诊错了脉,乱吃药可是会出大事的。还是说‘诱民之弊’,限制僧道臣没有什么话说,凡是没有官赐匾额的寺观一律拆除,没有度牒的僧道一律勒令其还俗,这自然是善政,因为这并没有牵扯到其他政事。但如果说参军为吏也是引诱良民不事耕织,那没有人参军谁去守卫边疆?没有公吏,谁去治理天下?这就是一个度的问题,朝廷到底要多少禁军多少厢军,天下到底要多少公吏,现在是多了还是少了?谁能够说清楚?”

  赵祯缓缓地道:“朝野都有人言,如今冗兵,冗吏,冗费。”

  “臣在三司,不知道兵如今是多是少,但知道冗吏和冗费。为什么说冗吏?因为现在官府里吏员多于前朝,特别是比祖宗时候员额为多,但哪个说是因为事情清闲?三司里面积压的账籍有多至五六年的,没有比对,没有勾校,公吏是多还是少?裁减了公吏,这些事情要怎么做,谁能说出个所以然来?把人一裁,事情不管,天下哪有这个道理?官员协助陛下治理天,自然是以治事为先,事情拖在那里,都不闻不问,只耍这些嘴皮子,对朝政到底有何益处?官吏是因事而设,事情多了自然官吏就多,不怕官吏多,只怕事情没人做!只要官吏都用心做事,哪里来的冗吏?蔗糖务几年时间上上下下招公吏一千多人,这都是前朝没有过的,但这些人一年给朝廷多出数百万贯钱来,这些人是不是冗吏?对朝廷中的具体事务一无所知,只会空口白话,冗兵,冗吏,冗费,到底冗在那里他们能够说得清楚吗?臣在三司编修条例,定公吏员额,正是要把他们到底做多少事情,需要多少人手搞得清清楚楚。现在微臣都不敢说搞清楚了有冗吏,还有什么人比微臣更清楚这些!”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 种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