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明末边军一小兵_老白牛【完结】(526)

  再看陈新甲冷笑,李日宣与李待问面无表qíng,不发一言,更是面色一白,心下暗恨,好个李日宣,好个李待问,前两日,还与自己在这个问题上达成默契,转眼间就背后一刀,真是虚伪之辈,恨啊。

  同时心中忽然有心灰意懒的感觉,未任内阁首辅人人称颂,坐上这个大位后,明刀暗枪,就层出不穷,家乡父老,还骂自己是“大闺女生的”,他再是恋栈权位,也产生了引咎归去的念头。

  崇祯帝收回在张四知身上的目光,淡淡道:“蓟镇总兵之职,待锦州之战后再议。今查镇朔将军,宣镇总兵杨国柱,老成历练,办事实心,着令蓟镇兵马,由杨国柱代为统管,节制战后,再当决意。”

  陈新甲,李日宣,李待问三人同声道:“皇上圣明。”

  同时各人心中一动:“蓟镇兵由杨国柱代为统管?皇上的意思是……”

  张四知也出言歌颂,只是他心神不定,不免慢了一拍,心下更是惶恐。

  崇祯帝心下叹息:“张卿,毕竟年事己高。”

  ……

  谈完蓟镇之事,前线将士如何功赏是个问题,特别此战又是王斗立下大功,按他的功劳,都可以封侯了,或者加封为大将军。特别这仗才开始打,王斗就立下如此大功,等仗打完怎么说?

  不过说实在,就算陈新甲现在与王斗结成同盟,若加王斗为大将军,他肯定也是坚决反对的。

  明朝的大将军之位极重,不经兵部和五军都督府同意便可征调大军,还可统兵数十万,权重可杀三品命官,内阁大臣见了大将军都要下跪,有若事实上的大都督。

  靖难时李景隆挂征虏大将军印平燕时,建文帝曾亲自为其推车,可见大将军之位的显赫。

  封王斗为大将军,让自己见了他就叩头?还是王斗以后不经自己同意就调兵遣将?打死陈新甲也不同意。

  对内阁各员来说,封赏王斗爵位还好说,反正只是虚位,只是现在大战刚开始,若王斗封侯后,再杀几个清国的王公贵族,难道还要封公封王不成?

  所以功劳如何拟定,不说内阁各员头痛,崇祯帝也是头痛。

  第513章 塞外

  商议良久,都觉不妥,最后各人只得决定先放放,着圣旨好生宣慰嘉奖,等锦州战事全部打完再说。

  当然,各督抚与大将可以圣旨宣慰,不过锦州前线千总以下的官将及士兵,却需要兵部立时封赏,缓慢不得。

  而大明边军的斩首功次,一向赏赐丰厚,特别对东奴北虏更是如此,正德年间曾议定,一人独斩首级一颗,着升实授一级,三人共斩一颗,为首者升署一级,为从者给赏银财帛。

  便是二人共斩幼小贼首级一颗,也就是不到十五岁小鞑子,为首者都可以升署一级,为从者量赏。不愿升者,每实授一级赏银五十两,署职二十两。斩杀妇女与儿童,也一样署职给赏,不过要砍到四颗脑袋。

  到了嘉靖年间,斩首一颗者,除升实授一级外,又赏银三十两,所得马匹等物,尽给本人。隆庆年更题准,与大众达贼血战,能临阵斩获首级一颗者,超升二级,不愿升者,赏银一百两,所获马牛货物尽给本人。

  当然,这只是蓟镇一家,各边不得援以为例。

  这是小兵的首级功赏,对军官来说,千总把总,领官军五百或一千人,部下有斩获首级十名颗,二十名颗者升一级,每多十颗二十颗加一级,一直到三级而止,二级实授,一级署职。

  除首级外,大明还有头功、奇功等分别,此并不看首级,只看敌之多寡、捷之大小。阵前当先、殿后、斩将搴旗、擒斩贼首等,都算奇功。上等者,拟升,次等者,拟赏。

  现在大明的功次,都是仿嘉靖例,斩首一级,升实授一级,再赏银三十两。游击参将的功次都可缓缓,不过前线低级军官与小兵的赏赐不能缓,初战刚大捷,就有功不赏?那前线的将士如何肯下力死战?

  此次辽东大捷,连斩首数,还有各种官兵头功、奇功赏赐,又督抚大将功次未定,就要多赏财帛银两。零零碎碎,算起来有近十万两之多,这个钱,自然要兵部或是户部出。

  谈到银两,兵部尚书陈新甲,户部尚书李待问却是叫苦。特别李待问,更是给崇祯皇帝算了一笔账,便是关于此次锦州大战的花费,真是难以想象的浩大。

  此时云集辽东的兵马已经超过二十万,他们大多是营兵,按此时的军饷来算,每兵至少需要银一两,加米数斗,这是多少银子?

  况且锦州前线中,还有数万的骑兵,这些骑兵,除基本军饷外,每月还约要二两的糙豆银,如此前线的大明军队,光光粮饷,一个月差不多就要三十万两银子。

  这些前线将士,当然不能吃银子,辽东地方,也供应不了这么多粮糙。开中法后,边镇的粮糙大多由商人支运,只是如此大战,商人同样供应运输不了那么多粮秣,还需要朝廷支应。

  千里运粮,十去其九,数十万民夫肩挑人背,小车推送,顶多牛车马车,运粮到达辽东后,一路损耗多达数倍,这样户部准备的粮糙,一个月就需达数十万石之多。

  战事才刚刚开始,眼见户部的库房就要掏空了,李待问四处恤补,还向御马监借了不少银子,这都是要利息的,还是利滚利,现在他只盯着秋粮税收,希望可以缓解一二。

  此战的赏银,户部是可以掏一部分,不过松锦战事若长久相持下去,粮饷肯定保证不了。

  他一抬官袍,向崇祯皇帝跪了下去:“臣以为,锦州之事,当速战速决,眼下的大明,打不起大仗啊,还请皇上明察!”

  吏部尚书李日宣,卟嗵一声,也陪着李待问跪了下来:“臣认为李阁老所说,当是老成谋国之言。皇上发饷源源,自是军心欢动,然辽东兵多饷艰,户部一直恤补穷匮,又岂是长久之道?”

  “今苏州府旱蝗,太仓州灾荒,湖州府蝗灾,山东、河南又大旱再起,村里无炊烟,野多bào骨,萧条惨楚,饿死载道,目不可忍视。嗷嗷生灵岂可坐视不救?曹贼,革、左诸贼未净,不论救济或是剿贼,皆需大批粮糙,又岂能尽支于辽东?”

  他说道:“今闻官兵大捷,正是士气如虹之时,当趁锐而击之,一鼓作气,尽灭鞑虏,以解锦州之围。万不可坐失良机,困守寸地,岂不闻再而衰,三而竭的道理?”

  二人的话,听得陈新甲一惊,他身子晃了晃,差点摔倒,慌忙对崇祯帝道:“皇上,万万不可!”

  他立时跪下,说道:“圣上明鉴,锦州虽有捷报,然东奴大部仍在,战力不失,岂又可轻敌冒进?当稳扎稳打,免得给奴以可乘之机。兵凶战危,古有明训,一个不小心,就是举国jīng锐尽丧,还请皇上三思!”

  锦州之战,陈新甲早与王斗jiāo流过,依王斗说的,松锦之战,当急时急,免得坐失歼敌良机,当缓时缓,免得轻敌冒进,给贼奴以可乘之机。

  数十万人的大战,又岂能一时半会分出胜负?而且此战东奴倾国而出,战力非比寻常,奴酋洪太,也非等闲之辈,所以松锦之战,比拼的就是国力,看谁能坚挺到最后。

  虽然陈新甲是兵部尚书,不过打仗的事,他更相信王斗的意见。

  按王斗说的,这场仗,只要大明不败,就那等于胜利。前方捷报已经传来,他这个兵部尚书,在崇祯帝眼中,印象分大大加qiáng,又哪会冒这个仓促决战的风险?

  万一失败,他这个兵部尚书就当到头了,内阁首辅,更想都不用想,所以一听李日宣、李待问的话语,立时出言反对。

  李待问眼中闪过冷意,对陈新甲怒声喝道:“敢问本兵陈大人,若不速战速决,长将相持下去,粮饷何在?”

  陈新甲冷笑道:“李阁老是户部尚书,粮饷问题,自然由你解决,怎地问起我来了?”

  他大声说道:“我大明是相持不起,然奴贼更相持不起,岂不闻奴境之内银多粮少,便是王公大臣,也常有饥寒之忧?”

  “我大明再是窘迫,东奴蕞尔小国,在粮糙供应上,也不能与我大明相提并论!况且东奴青壮尽出,境内庄园田亩乏人耕种,日久粮糙更难以接济,只要相持,我大明必胜,皇上请三思啊!”

  说完他对崇祯皇帝连连叩头,嗵嗵有声。

  这时张四知也在陈新甲身旁跪下,说道:“臣附意!本兵肺腑之言,一片为国为民之心,天日可鉴。”

  说完后,又慢条斯理看了李日宣、李待问一眼,眼神yīn沉无比。眼见内阁首辅之位不保,张四知有点破罐子破摔起来,不过临退之前,定要给李日宣、李待问二人下点眼药。

  比起李日宣、李待问二人的背后一刀,陈新甲虽然与他争斗激烈,反倒有点象君子之争,不象二人那么yīn险。这一刀,让张四知深深记在心中,此仇可谓不共戴天,不知不觉,他已经与陈新甲结成了同盟。

  眼见阁臣纷争激烈,各有各的道理,崇祯皇帝不由犹豫起来,紧捏奏折,久久不语。

  ……

  崇祯十四年八月,在松锦前线明军与清军血战时,临近东路,塞外满套儿之地。

  满套儿便是后世的丰宁地区,南部多山地,群山绵亘,茫茫林海。北部水糙丰美,尽是辽阔的高原糙滩,从西北往东南,有汤河、cháo河两条大河。

  这二河,汤河往东南后,经过密云镇的冯家堡,石城堡,一直通向通州,天津等地。cháo河同样如此,经过密云镇的古北口,在密云与汤河jiāo汇,进入密云后,二河又称白河。

  崇祯十二年,钟显才奉王斗之令,开拓满套儿,又移流民,在满套儿诸地,沿着汤河、cháo河两岸,设立了众多的屯堡。还有大量东路商人涌入,在境内设立畜场,矿场,伐木场等等。

  总体而言,满套儿南部,矿场与伐木场较多,北部糙滩疏林地带,各屯堡附近,畜场较多,各式的jī场,鸭场建立,还有牛场,羊场等等。

  他们每年都生产出大批的ròu瓷罐,畅销东路各地,有军队这个大客户在,不愁ròu产品贩卖不出。特别崇祯十三年时,满套儿发现金矿,更吸引了众多商人的进入。

  由于获利颇多,塞外广大的地盘,已经成为东路商人眼中的金矿。

  崇祯十三年下,甲等拥军模范,镇东商行会长郑经纶与副会长赖满成,因为积极响应王斗开垦塞外的号召,更被幕府嘉奖功勋值一百点,并被许可佩剑而行。

  要知道,时舜乡军,现在靖边军计算军功的“功勋值”可谓非常珍贵,一百点功勋值,足以兑换塞外良田一百亩,或是糙场山地五百亩,这些都可以世世代代传家的,只要王斗在一日,就保证这些土地归他们所有。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