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盛世国师_木兰竹【完结+番外】(148)

  若是遇上一个文人,宿谊此话可能会让人觉得心里不舒服,认为玷污了书法。

  但太子是统治者的思想,且对宿谊又极其信任,他略一思索,就认为这事可行。

  硬笔书写的事,从朝廷硬xing推广肯定有问题,太子和宿谊商量后,觉得可以先从民间开始推广,让那些下仆或者市井中人先用,若是好用,渐渐他们自己就会推广开来。

  而那些大文人们是不会在意市间小民用什么书写工具。

  除了文字之外,宿谊所说的“传说”“神话”等,也让太子开拓了思维。

  上层阶级信鬼神,又不信鬼神。他们有时候会忌惮,有时候又会鄙夷轻视。而越愚昧的人,神异之事在他们心中就越发重要。

  比起历史书,他们或许更相信民间传说。

  若是大家相信一样的传说,相信同样的来源,那么心理上认同感自然也会提高。

  这点宿谊表示他可以提供小说,咳咳,传说支持。洪荒流小说,又可以拿出来用一用了。

  太子和宿谊相谈甚欢,蜡烛都换了几根,直到天蒙蒙亮,两人才入睡。

  这次太子如愿以偿,可以跟宿谊躺一个被窝。

  ……

  太子在宿谊这里腻歪了一天,然后被皇帝催促赶快跟我滚回来,才念念不舍的离开。

  回到宫中之后,太子将和宿谊所讨论之事告诉了皇帝,皇帝听完之后,忍不住敲了太子的脑袋:“这么重要的事,你为何不昨日回来?”

  太子嘴里道:“儿子知错。”心里却想,今日说和昨日说又有何区别?本就不是马上就能做成的事。父皇分明是嫉妒自己能见到大哥,他不能出宫。

  皇帝又骂了太子几句,然后才和太子继续讨论此事。

  皇帝一听就知道那所谓“打土豪分田地”的功效,实际上在他到处征战,建立昱朝过程中,也多次用到此方法,只是没有这么鲜明的提出来,也没有一个具体的章程。

  或许是太子还年轻,或许是太子想法和普通人不一样,也可能是太子在传话的时候,没有说的那么详细,太子所想到的土地兼并的事,皇帝并没有想到这一点。

  皇帝对教化十分感兴趣,宿谊所说的印刷术早就给了他一份,他还没想好怎么用。他本来准备等宿谊回京之后jiāo给宿谊决定,或者将此给慕晏,让其成为慕晏的功劳。现在宿谊已经回来了,就可以让宿谊着手去做了。

  至于宿谊不能露面,这事简单。以前宿谊要做的事,是借慕晏的名义,现在借太子的名义就好了。太子也长大了,需要有功劳和声望傍身了。

  或许是太子还年轻,或许是他自己的皇帝生涯没当多久,现在皇帝还是尽心尽力的想要给太子造势,并未像其他皇帝那样,猜忌太子,压制太子。

  不过就算是猜忌太子的那些帝王在最初的时候,都对太子非常好,乐于给自己的继承人造势,让其成长。只是当继承人成长起来,自己又老去了,就会开始猜忌了。

  但并非所有帝王都会从猜忌自己的继承人。皇帝不知道是哪种人,但至少现在他是希望太子快快成长起来。

  教化字体,编纂字书,创造新的音韵表的事,皇帝本想jiāo给太子,太子拒绝了。

  “此事必须要父皇亲自做,才会更有利。”太子道,“即使儿子,威信也不够。”

  皇帝本以为太子是认为此事难度太大,在听太子所言之后,他也觉言之有理。文字改革一事,的确要皇帝亲自督促,才会顺利。

  毕竟是读书人的事,而有时候读书人非常顽固。

  不过虽然说是皇帝牵头,其实也只是名义上而已,最后具体事qíng,还是jiāo给太子安排。太子也欣然接受,不过表示若是二弟有空的话,希望两兄弟一起努力。毕竟事qíng很多。而且太子觉得,可以将几大世家一些倾向于皇室,不赞同世族以家族为主的观念的人也拉进来,还有一些学问好,但是政事上不怎么给力,但在民间十分有声望的“名士”们也可以加入。

  皇帝不断点头,十分欣慰。太子的确长大了。

  这件事好好cao作,的确可以解决许多问题。

  比如他最头疼的,屁事不懂,就喜欢乱指手画脚,偏偏在世间十分有名的各种“名士大家”。

  皇帝为了昱朝的声望,为了自己“求贤”的名声,用高规格的仪式将那些名士贤者迎接入京,让他们做官。但这些人学问好,不一定政事上就给力,而他们许多人都很固执,让皇帝十分头疼。

  编书的话,的确是这些人很适合的位置,既可以杜绝他们对政务上不懂装懂的指手画脚,还能物尽其用。

  皇帝和太子为此事讨论许久后,才说起刺杀宿谊一事。

  不仅仅是宿谊,易苒的行迹也已经bào露,且多次遭遇刺杀。

  不过在昱朝的管辖内,易苒自己武力值也很qiáng,他可是打死过老虎的人,即使有侍卫帮忙,也可见得他的武力值。

  所以易苒那里基本上没有什么大问题。

  但没有问题,不代表皇帝没有震怒,不会追究。

  太子说起宿谊被刺杀一事,也是心中杀意顿生。若不是宿谊劝着,他理智上也约束着,太子甚至想管他三七二十一,先把可能会刺杀宿谊之人一个个找其他事弄死。

  不过太子也不需要忍耐多久。待慕晏班师回朝,京中军力更加充沛之后,皇帝就会对一些人发难了。

  现在主力毕竟还未到位,皇帝可用的兵力不多,需要考虑别人狗急跳墙之后自身安全。

  本来,皇帝还想再修养几年。打仗这种劳民伤财的事,需要休养生息。

  但以宿谊的点子,以战养战,皇帝就不用担心这次打高句丽的战斗会给昱朝带来损失。

  俘虏高句丽的官员之后,慕晏听从了宿谊的建议,专门去找到了高句丽已经开采出来的各类矿产,以及各地特产的图志。

  有这些资料,昱朝不但能弥补战争给昱朝带来的损失,还会得到更多好处。

  而高句丽的土地也很适合种玉米等作物,待明年,粮食也会更加充足。

  至于那些药材木材之类,虽然贵重,但都算小事了。

  打仗居然能获得这么多好处,皇帝本来就好战的心忍不住蠢蠢yù动。不过他也知道,虽然有好处,但也需要消化了再说其他的。

  现在他需要将高句丽的战果消化了,该种粮食和棉花的地方全种上,该开采的矿产都开采了,待这些都转化成昱朝的国力之后,再说其他的。

  高句丽和昱朝这次战争的导火索是高句丽对扶余的战争。本来皇帝觉得自己力所不逮,占太多“蛮荒之地”也吃不下,不如还给扶余,换些名声。

  后来皇帝在跟宿谊和慕晏通信之后,觉得,还可以,但是不能白还。比如用金银换,比如商量一下每年的进贡。咱们昱朝为了你们扶余流血牺牲,怎么也得有点补偿吧?

  现在皇帝觉得,这点地,昱朝还是吃得下的,咱们还是不还了吧。

  你扶余不满意,来打我啊?我们凭本事从高句丽吃下的东西,又不是打你们得来的,凭什么给你们?

  宿谊在得知皇帝的决定之后,心中有一瞬间的无语。

  不过在战争上,在国与国的利益上,虽然很多时候人们都会愤怒,但实际上理智的人都明白,其实这之间若不涉及屠杀剥削,那么就并非是什么正义不正义的事,不过是立场不同而已。

  就像是这次高句丽的战争,对许多高句丽而言,就是不义之战。虽然咱高句丽打了本属于你们昱朝的地盘,打了你们昱朝的属国,但也不该把咱全灭了啊,给个教训不就成了吗?

  但在昱朝看来,这就是正义之战。

  宿谊虽然自认为很善良,但是在这种国家利益面前,善良顶个屁用。

  若是能对国家有益,若是能对民众有益,他就算被写在历史书中被人天天骂又如何?

  不过华国的历史书估计不会骂他,其他国家的历史书应该会骂吧。

  妖道?嗯,这称号不错。

  第137章

  宿谊回到家之后, 问了一下管家京中的形式。

  走了一年多, 京中不说翻天覆地,变化肯定是比较大的。

  进士开科一年后,终于稍稍显示出其影响力。第二等进士还在朝中实习,第三等的地方官已经在地方站稳了脚步。世家们开始没觉得什么,这些人虽然做官,但都是从低级别做起。昱朝地域较广, 世族也只会盯着自家祖地, 或者是较为富裕的地方。而且即使这些地方的地方官不是自家人,只要自家人还在朝中当大官, 也没什么大碍。

  他们本也没打算割据自立。

  于是比起留在京中的那几位进士稍稍让世家警惕了一些,外放的进士都没有引起多大关注。

  前线又在打仗,宿天师还被行刺, 朝中形势一度紧张,世家也分不出心去关心几个外放的地方官。于是在尘埃落定的时候, 世家发现皇帝将这些进士安cha到富裕、关键的地方为官, 觉得有些不妥, 但已经无可奈何。

  第一届进士的确都是人中龙凤,即使是考上的是第三等,但处事能力都是杠杠的。基本上外放的进士都作出了不错的政绩。他们又是坚决拥护皇帝,对皇帝的政策实施的十分彻底。这让新的作物的推广, 在这些人的领地中十分迅速。而推广新作物而已,当地豪族虽然想从中牟利,但遇上一个非要推广的, 他们也无所谓。反正其实也不是必须和中央唱反调,不过是觉得自家粮食够吃,就懒得改变,外加想通过粮种坑点钱而已。

  除了粮食之外,皇帝还推行了许多新政策,比如关键的减税政策。

  这些政策在世家控制的地方官手中,是不会被实行的。而多收的税赋,进入谁的口袋,就不得而知了。

  但地方官换了,这些手段就不奏效了。除非侵吞赋税的是朝中的那几个大世家,不然这些进士是不会买账的。

  然而朝中的几个大世家虽然有一千种方式敛财,却不会用这种会落下明显把柄的方法。皇帝现在只是被其他事绊住了手脚,懒得查。待皇帝想查的话,多收税赋这种事,根本无法掩饰。到时候皇帝想抓谁,一逮一个准。

  说白了,皇帝就是养肥了这些肥羊,等待时机成熟宰了加餐而已。

  能将主意打到赋税上的,大部分都是地方豪族,或是有特殊企图的人。

  这些人官官相护,若不上报也就罢了。地方官网络上安cha了“钉子”,那“钉子”所在的地方还是最关键的地方,就让他们不得不收手了。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 古代言情 木兰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