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美国人:民主历程_[美]丹尼尔·J·布尔斯廷【完结】(44)

  一八五七年,奥蒂斯首次安装供长期使用的安全升降机,这是在霍沃特百货公司。早在一八三三年,某些旅馆就试用过升降机。一八五九年,占老的第五大道旅馆安装了一部载客升降机。一八六五年,费城的斯特劳布里奇一克洛西尔百货公司便用升降机把顾客运上运下,这时,人家都可以免费享用这项新发明了。奥蒂斯于一八六一年取得了蒸汽动力升降机的专利权。一八八九年,为巴黎博览会而修建的艾菲尔铁塔建成时,便安装了三台水力升降机(其中一台是奥蒂斯制造的),可以在七分钟内把游人逐级接力运送到塔顶。后来新出现的电梯的速度就更快了。电梯第一次出现也是一八八九年,出现后不久就被R.H.梅西百货公司和约翰·沃纳梅克百货公司用来运载顾客了。

  在这新的消费者世界里,玻璃又起了崭新的重要作用。在采用电灯之前,高大的建筑需要开大窗户来引进光线。然而,至少是在十九世纪中时以前,大块玻璃造起来非常困难,而且价格昂贵。“平板玻璃”(plate glass,这个词是一七二七年前后在英语中出现的),是指表面光滑,形状规则,可以做镜子或用作大窗户的玻璃板。这种玻璃板是由粗糙的玻璃板经过细心磨制、抛光而成。当初粗糙的玻璃板是吹制而成的,但这种办法只能造出长不超过五十英寸、宽不超过三十英才的玻璃板。后来,在十八世纪初叶,法国人采用了浇铸法来造玻璃板。一八三九年,英国人简化了浇铸法,以消除玻璃板的不规则形状。后来,技术更进一步提高,导致采用滚辊来连续制造平板玻璃,其长度可不限,而且象老玻璃板一样透明。

  大块的玻璃板同重量很轻的铸铁框架结合起来,就改变了百货公司底层的面貌。临街窗户的作用不再是仅仅为使室内有光线和阳光,而是用来作生动广告。——形象化的说法叫做“橱窗”(showwindows),这是个美国创用词,大约是在十九世纪中时开始出现,是指商店展出商品的窗子。商店、商店的货物以及各色商品本身都变成强有力的做广告的新方式。这时候,社会生产出来的各种各样的珍贵商品第一次公开摆出来供大家观看。而“逛商店橱窗”(Window-shpping)也成了老百姓一种新的、人人皆宜的消磨时光的办法。现在衡量一座建筑物的效果和一家零售商店地段的好坏,也是看有多少人走过橱窗。

  有两个重要的办法把城市大批居民吸引到市中心去,这两个都不是什么新办法,但在南北战争后的美国却十分时兴。一个办法是让老百姓去百货公司更加方便:另一个办法是用最新的商品信息,激起人们去百货公司的愿望。在美国,城市公共交通工具是到十九世纪后半叶才出现的;在此之前,一般市民买东西都是在步行所及的范围内进行,也就是说,大约两英里的半径范围之内。除去自己有车的富裕顾客和远方来客外,城市里的商人所要吸引的是能够从家里走到他商店来的顾客。这也何助于说明邻里关系的重要性,一个人的几乎全部活动,包括买和卖,全都是同和他住得很近以及双方都很了解的邻居一道进行的。邻里社会是能够步行走到的社会:有过路人,有在街道的一角偶尔相遇的人,有在人行道上相遇打个招呼的人,也有在门口聊天的人。

  后来,市内的有轨电车促使上述情况发生了变化。最初的时候,如果你不愿走路,那只有乘公共马车(这是一种市内用的马车,载客很少,收费昂贵,而且不经常有,隆隆作响地在卵石路或土路上缓慢行进),或者是乘蒸汽驱动的火车。火车尽管速度快,但噪音大,机车排放烟和炉渣对街道也是个威胁,而且火车不适于经常停靠。城市里最早出现的、真正有效的公共交通工具是有轨马车,车道平整,坐在上面比较舒服,而且适宜于在任何一个街角停下来。我们对现在城市里的公共交通工具已经习以为常,因而忘记了廉价公共交通工具的出现如何根本改变了城市生活。

  这一变化在许多地方是在大约同一个时候发生的。小萨姆·沃纳关于波土顿的故事讲得非常生动,也非常典型。一八五○年,波士顿人口稠密的城区,从市政厅算起,城市的半径大约只有两英里长。到了一八七二年,有了有轨马车,使城市的半径扩大了半英里。一八八七年,有轨马车又使城市的半径再往外推进了一英里半,加起来比一八五○年城市半径增加了一倍,同时,人口稠密的市区面积也相应扩大到一八五○年的四借。十九世纪九十年代,有轨马车又被有轨电车所取代。这种电车的速度是马车的一倍,载客量是马车的三倍,公共交通服务的距离至少又向外推进了两英里;这样一来,波士顿市就进一步扩大了,以市政厅为中心的城市半径达到了六英里。城市郊区投资者和有轨电车建造商的利润以及积极性加速了这一进程。大波士顿的第一条有轨马车线路是一八五二年建的,马只拉一个车厢,从坎布里奇的哈佛广场起始,到萨默维尔的联邦广场为止。这条线路非常赚钱,其他投资者也纷纷跟着效法。这种生意其实十分简单易做,路基是现成的,早已由城市提供,此时只要铺上铁轨,把车厢放上轨道,然后买一、两匹马拉车就算大劝告成了。那些已经在城市外围边缘地带购买土地的房地产创业者们都希望他们的土地能与市中心地区联结起来,正如早期新兴城镇的地方建设事业推动者希望铁路线铺设到他们那里一样。汽轮大王亨利·惠特尼在一八八七年就巩固了他在波士顿经营的线路;而类似惠特尼这样乐观的企业家为了吸引更多乘客,更规定车票标准价一律五美分,转车不要钱。与此同时,有轨电车垄断公司的创业者们又强调有轨电车路线具有巨大的“道义影响”。他们指出,在人口稠密的市中心好几家挤住一套房间的工人,最终可以到郊区去买地建房,享受郊区有益身心健康的环境带来的乐趣。有轨电车路线的迅速发展引起人们竞相攫取地段控制权,并使城市政治卷入对垄断权的争夺。林肯·斯蒂芬斯把这些现象写成了《城市的耻辱》(一九○四年出版)。然而,不管人们的动机如何,结果却是把更多的顾客吸引到城市的轨道里来。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