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和名家一起回望明朝烟尘_邢群麟+于海英【完结】(44)

  熹宗时期,宦官的专权表现遮蔽了半边天,魏忠贤手中握有的权力其实是皇权的变相。

  万明在《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历史》中说:“魏忠贤与客氏狼狈为奸,用司礼监太监王体乾及李永贞、石元雅、涂文辅为羽翼,日引熹宗为倡优声伎、狗马射猎之乐,后更增置内操万人,着甲出入宫禁,并与客氏谋杀裕妃张氏,又以计堕皇后胎,所害宫嫔、太监等甚众。忠贤得势后,先以大学士沈为外援,继而引私人魏广微入阁。朝中除东林党外的官僚派别,如齐楚浙党等纷纷投靠其门下,形成阉党。”

  由此可见,魏忠贤也并非孤家寡人,他身边也有一帮趋炎附势的爪牙,组建了一个“毒瘤团队”。魏忠贤的权势完全来自君王的宠幸,这种权力放得出也收得回。历代太监才智过人的凤毛麟角,大多数人来自民间底层,因生活所迫,走投无路而自愿进宫,通常学识浅薄、胸无大志,如果单凭个人,难以兴风作浪,祸国殃民。

  那为什么明代太监专权使得全国上下乌烟瘴气、民不聊生呢?原因有二:一是源于太监与外臣之间激烈的权力斗争,二是由于道德崩溃,士风委靡,世风日下,奴性抬头。正如《明史》所言:“明代阉宦之祸酷矣,然非诸党人附丽之,羽翼之,张其势而助之攻,虐焰不若是其烈也。”崇祯帝也这样叹息过:“忠贤不过一人耳,外廷诸臣附之,遂至于此,其罪何可胜诛!”

  樊树志在《读史明世》中这样说:“中国历史上宦官专政屡见不鲜,然而晚明史上的’‘阉党专政’‘有着十分独特的地方,那就是大大小小的官员们演出了一幕幕对魏忠贤个人崇拜的丑剧。”

  个人崇拜在历朝历代都会出现,只不过天启年间个人崇拜的对象不是九五之尊的皇帝,而是一个粗鄙的老太监,真是大明王朝的病态现象。魏忠贤个人崇拜最为突出的表现便是朝廷内外众多的官僚掀起为魏忠贤建造生祠的活动。祠,即祠堂,原本是祭祀死去的祖先或先贤的宗庙,为活着的人建造的祠堂,称为“生祠”,是那个专制时代畸形心理的产物,以满足祭者和被祭者各自的政治功利目的。

  就连边防大将袁崇焕在形势的逼迫下,也不得不从众跟风。前方吃紧,魏忠贤这颗毒瘤还在执著地致力于把明朝朝政闹得乌烟瘴气。明朝皇帝不信任武将,怕他们尾大不掉,先是派文官去军中监视,后来把文官提升到总指挥为止,再后来直接派宠信的太监监督军队。因为权力掌握在被阉割了后代的太监手里,皇帝放心。因此,权倾朝野的魏忠贤才是名副其实的大明军队的第一把手。朝权、军权都在手中,魏忠贤安心了,朝臣们低头了。

  然而,无论在多么黑暗的时候,总有奋起之人振臂呐喊,此时与阉党死命抗争的便是东林书院的代表人物,即明朝党争中不可不提的东林党。梁启超说过:“明末的党争,就好像两群冬烘先生打架,打到明朝亡了,便一起拉倒。”此话不无道理,如果不是朝臣们专注于党同伐异,阉党或许也不会如此嚣张。

  万历三十二年(1604),被革职还乡的顾宪成在常州知府欧阳东凤、无锡知县林宰的资助下,修复宋代杨时讲学的东林书院,与高攀龙、钱一本等人讲学其中,“讲习之余,往往讽议朝政,裁量人物”,朝士慕其风者,多遥相应和。这种政治性讲学活动,形成了广泛的社会影响。“三吴士绅”、在朝在野的各种政治代表人物、东南城市势力、某些地方实力派等,一时都聚集在以东林书院为中心的东林派周围,时人称之为东林党。东林党人在腐朽的大明针砭时政,颇得民心。

  明末党争中,东林党的主要对立面是齐楚浙党。天启帝朱由校时,齐楚浙诸党争相依附魏忠贤的阉党集团,东林党人遭遇血腥镇压。天启四年(1624),东林党人杨涟因弹劾魏忠贤二十四大罪被捕,与左光斗、黄尊素、周顺昌等人同被杀害。魏忠贤又使人编《三朝要典》,借红丸案、梃击案、移宫案三案为题,摧毁东林书院。魏忠贤还指使党羽制造《东林点将录》,将著名的东林党人分别加以《水浒》一百零八将绰号,企图将其一网打尽。

  其实,当初东林党人曾因扶持朱由校即位有功而与大权擦身而过,当时的首辅刘一景、叶向高,吏部尚书赵南星、礼部尚书孙慎行,兵部尚书熊廷弼,都是东林党人或东林党的支持者,可以说明朝的军事、政治、文化、监察和人事大权全都被东林党掌握,东林党人从在野的清流成为主持朝政的主要力量。然而,他们没有尽快拿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治国方案,又对阉党缺乏警惕,以“笼络群阉”的一步之错功亏一篑。虽然东林党有着一定的局限性,但他们毕竟给乌烟瘴气的王朝带来了一缕清风。

  夏坚勇在《东林悲风》中如是说:“对于任何一个人物或群体来说,历史评价总是有时限的,而道德评价却有着相当久远的超越性。一座小小的东林书院算什么呢?它是那么脆弱,战乱和权谋可以让它凋零,皇上一个阴冷的眼色可以使它片瓦无存。书声琅琅,似乎很清雅,那只是出自读书人良好的自我感觉;评时议政,似乎很热闹,也只是书生意气,徒然遭人猜忌。但它又那么倔强地坚守在江南的那条小巷里,并在中国文化史上留下了一个相当醒目的坐标。它留给后人的不是当时当地的是非功过,而是为国为民的道义和良知,是中国知识分子那种积极、高标独立的人格力量。正是这种人格力量在铁血残阳中鞭霆掣电、拔山贯日,支撑起明末清初一大批雄姿英发的伟丈夫。”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