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特工王戴笠_杨者圣【完结】(140)

  戴笠采取的第一个措施,是加紧实施夺取海军领导大权的计划。这项计划依靠梅乐斯的支持已经取得美国海军界某些巨头的默契。如果军统能在配合美军拟议中于中国东南沿海开辟第二战场的登陆作战中有上佳表现,无疑会给戴笠在谋求通往海军总司令宝座的道路上带来好运。这个目标一旦实施,戴笠在政治上就会有更大的回旋余地。

  戴笠采取的第二个措施是考虑如何把军统组织改造成为政党一类的政治组织,使之能够适应战后可能出现的民主政治形势。这项计划由于在实践中有许多困难,故戴笠认为必须提前在理论上进行研究,所虑者军统是一个杀人放火、偷鸡摸狗的特工组织,没有玩政治的人材,这个设想迟迟变不成方案。反复考虑的结果,戴笠想起在息烽集中营内囚禁有许多民主人士、高级知识分子和高级官吏,这些以“待罪”之身的“囚犯”,既不能全部释放,将来也不能全部杀死。何不将他们收揽起来,第一步先组织他们进行理论研究和设计,第二步再利用他们建立政党组织。为此,戴笠从息营调来了全部在囚人员的名册和档案,详加审阅,圈点了20 余人的名单。人选确定后,戴笠就把息营主任周养浩找来,把自己的意图向周养浩交底,并几度进行密商,定出了一个详细的计划,一是先拨3 万元经费,成立各种问题研究会,暂时利用他们在息烽研究各种实际问题,提出方案,以供参考;二是一次性拨发9 万元,一方面对这一部分人提高生活水平,维持他们的身体健康,一方面则添买一批书报杂志,以供研究参考之用。

  半年以后,这个类似研究会一样的组织在息营秘密组建。成立时,周养浩按戴笠的嘱咐,摆上丰盛的筵席款待。席前,周养浩按戴笠的意思说了这样一番话: “各位都是一时人才,因种种关系,暂来此受屈。戴先生觉得很对不起,要我代表向各位慰问。抗战胜利在望。国家前途是光明的,各位的前途也是光明的。戴先生希望各位多多保重身体,高瞻远瞩,将来多为国家出力”。席后,周养浩将这些人分设政治、经济、军事、教育4 个组进行专题研究。研究的题目是由戴笠指定的,叫“开展本团体政治工作方案”,并以“明了趋势,把握可能”8 个字作为课题研究的指导方针。课题研究的要点是把军统作为一个政党的前身来考虑,最终目的是要把军统改造成一个独立公开的政党,政党的党魁就是戴笠。方案形成后,由周养浩密送戴笠审定。

  方案里提出了从扩大政治影响到进行实际活动,从秘密工作转为公开政治活动的方法、措施,并特别强调一方面要吸收人才和培养人才,一方面要多创办学校、书店以及出版杂志报纸等。由于这项活动的内容在许多方面触犯了蒋介石的悬禁,故戴笠规定从各方面严加保密。整个活动自始至终只允许由周养浩1 个人掌握,其他任何人不得与闻。

  戴笠采取的第三个措施是联合胡宗南、汤恩伯等实力派,以作外援。从抗战开始到1943 年,蒋介石手下基本上形成了陈诚、胡宗南、汤恩伯三大军事实力派系。除陈诚与戴笠不睦外,胡宗南、汤恩伯与戴笠都有很深的关系。

  当时,胡宗南任第八战区副长官,有“西北王”之称。蒋介石交给他指挥的正规部队共有3 个集团军、12 个正规军、40 多个师,加上副长官部的直属部队达 45 万人之多,另有警察、宪兵、地方团队和配属他指挥的空军还不计算在内。仅据军政部军需署署长说,由胡宗南具名领取的经费,要占全国军事支出的四分之一。由于蒋蓄意培养胡的实力,使胡在西北地区日益坐大,陕、甘、宁、青地区的军政大权无不操于其手。

  汤恩伯是继陈诚、胡宗南之后崛起的蒋系三大军事实力集团之一。1943年,汤恩伯任第一战区副司令长官、鲁苏豫皖四省边区总司令兼边区军政分会主任委员,蒋介石拨归其指挥的正规军达5 个集团军,共25 个师另3 个旅,兵力达40 万人之众。汤之崛起,颇有一些传奇色彩。汤恩伯是浙江武义县人,早年毕业于浙江体育专科学校,再入闽浙军讲武堂。数年后,进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十八期步科。1927 年夏回国后,由国民革命军第十九军军长陈仪推荐给蒋介石,先后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参谋、作战科长、中央军校学生总队大队长及军官教育连连附等职。在蒋介石手下的亲信高级将领中,汤恩伯是结识蒋介石较晚、资历较浅,但上升却很快的主力将领之一。以胡宗南为例,胡宗南从1924 年进入黄埔军校结识蒋介石,1927 年任师长,至1936 年升任军长,前后苦斗了12 年时间;而汤恩伯于1927 年追随蒋介石,1931 年升任师长,至1935 年任军长,前后只用了8 年时间。其升迁的速度之快,使黄埔嫡系出身的宠儿胡宗南也十分嫉妒。汤恩伯不是正宗黄埔出身,却受到蒋的特别宠信,在十几年中,几乎年年升迁,终至战区副司令长官、边区总司令,权重一时,威震一方。这在许多外人看来不啻是一个谜,但是汤恩伯自己,却是把握得很准的。汤恩伯出身浙江,与蒋又有日本士官学校的先后同学关系,这就进入了蒋介石挑选培养心腹将领的视野。加之他在中原大战及苏区剿共中作战勇敢,也就更受蒋器重。除此以外,汤恩伯能够走红的1 件秘密武器,就是不断向蒋写手本。早在南京中央军校学生总队大队长任内,汤恩伯写了1 份《步兵连教练之研究》送蒋批阅,深受蒋的赏识,从此起了写手本的兴趣。并且每隔一段时间,汤就有1 份手本交给蒋。到后来,汤恩伯写手本的积极性越发不可收拾,以至不只写军事,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及党政设施等无所不写。汤写手本,常常是粗制滥造,错误百出。但蒋偏偏十分欣赏。以至戴笠也嫉妒地说:“老头子面前以汤恩伯的手本最吃香。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