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世界海军史探奇_萨苏/章骞【完结】(14)

  它最后的决定居然是照样做水上袭击舰,切断和骚扰英国在太平洋上的航线!

  就是这样老掉牙的一条军舰,居然也颇有建树,让英国人不得不照会在太平洋上的盟国日本派舰到它活动的水域搜索攻击,不过结果一无所获。

  不能不说一战中很多德国的舰长们都是既有责任感,又有专业水准啊。

  9月,戈尔号在东加罗林群岛巧妙地拦截并俘虏了英国商船南港号,不过这次德国人可能太绅士了,看到英国船员都为平民,他们居然在靠岸破坏了南港号的锅炉后,留下足够食品淡水,放英国船员在搁浅的船上等待救援。显然德国人低估了英国人对机械的熟悉。英国人很快修好了被破坏的锅炉,把船开到澳大利亚的港口,并在那里"背信弃义"地报告了戈尔号的行踪。于是,英国和日本方面的追踪,顿时有了大概的目标。

  兄弟,起码该在英国人的船底上凿几个洞吧?

  戈尔号和当时很多德国海上袭击舰一样,都有一个致命的弱点(柯尼斯堡号也一样),就是航行中常常得不到煤炭的补充,所以有时不得不到当时的中立国--比如美国的港口进行补给。它的敌人对这一点显然也很清楚,1914年10月19日,当戈尔号来到檀香山加煤的时候,发现它不得不面对在那里守株待兔的两艘日本军舰--一万二千吨的战列舰肥前号和九千七百吨的装甲巡洋舰浅间号。

  对于只有一千六百五十吨的戈尔号来说,这个阵容未免有些小题大做。

  不过戈尔号的舰长业务水平很不错,足以在日本战舰发动任何攻击前,把自己的军舰带进美国港口。

  日本军舰没法在中立国的港口攻击戈尔号,但以德日双方舰艇处于交战状态为由,要求美国方面按照中立原则扣留"在战斗中退入中立国港口"的戈尔号。对此,德国舰长倒并无太大抵触,因为他很明白自己拒绝扣留的结果就是出海去跟那两条庞然大物玩命,德国人虽然重视职责,但并不是没脑子。

  尽管此后德国方面不断交涉,美国依然将戈尔号在檀香山一扣三年,直到美国参战才将其占领,改名为苏伊士号在美国海军中服役。不过,占领戈尔号的美国人发现这些享受了三年热带阳光的德国水兵们并不那么纯洁,在三年的时间里德国人把这艘军舰改成了一个通信中继站,为德国秘密外交服务,他们帮助实施了德国资产从美国出逃的计划,并且在劝诱加拿大和墨西哥加入同盟国阵营的努力中扮演重要角色。虽然后者以失败告终,但前者的成果相当不错。

  鲁夫舰长深知自己的任务,所以开往非洲的路上不断进行训练,当他们到达德雷斯萨拉姆的时候,柯尼斯堡号舰员的炮术和鱼雷攻击技术都达到了可以参加表演赛的水平。

  仅仅三个星期后,一个意料之外又情理之中的消息传到了这个远在非洲的城市--奥匈帝国王储斐迪南大公在萨拉热窝遇刺!

  几乎所有一直在关心欧洲局势的人物都明白这件事的意义--那个导致战争的"突发事件",原来就落在这位王储的身上。

  接到大公遇刺的消息,鲁夫舰长立即明白自己没有几天轻松的日子了。战争随时可能爆发,柯尼斯堡号需要立即准备出海作战。柯尼斯堡号是印度洋海域德国唯一的现代化军舰,而德累斯萨拉姆东面的海面,正是英国在印度洋上几条重要航线的交汇之地,英国人万不会放任他在这里为所欲为。

  马克斯·鲁夫1874年2月出生于斯特拉斯堡一个贵族世家,因技术娴熟,性格果敢受到德国海军部的赏识。从鲁夫的战绩看德国海军部的眼力的确不错,1919年,鲁夫等幸存的柯尼斯堡号官兵与在东非作战的德军残部一起回到柏林,是一战中唯一获得从勃兰登堡门凯旋入城资格的德国部队

  在鲁夫舰长的指挥下,柯尼斯堡号官兵开始了大扫除。

  大扫除?

  的确是一种大扫除。除了经过耐火处理的防滑柚木甲板以外,柯尼斯堡号上一切木制家具物品都被小心翼翼地从军舰上搬了下来。这是海军舰艇进入战斗状态的一种必须准备,以免作战中这些木制材料引发火灾。然而,一般情况下海军都是一拆了事,何以柯尼斯堡号如此小心翼翼呢?这是因为在当时的非洲一切文明社会来的东西都被认为富有不可复制的价值。海军造船从来不在乎花钱,这批木制家具柯尼斯堡号虽然不再需要,却是当地德国总督府梦寐以求的好东西。鲁夫舰长带着这批家具来到德国总督斯钦博士的办公室,却不是单纯送礼来的,他还有一个重要的需求迫切需要总督的帮助。

  在从德国开到非洲途中,柯尼斯堡号的煤仓几乎消耗一空,他需要当地德国政府保证为柯尼斯堡号提供足够的优质煤炭,以便它在印度洋上行动的时候没有后顾之忧。

  在总督府,鲁夫舰长遇到了一位未来的传奇人物,这就是德属东非殖民地军司令官保罗·冯·雷托文·沃尔贝克中校。

  这位中校在此后四年的战争中名扬非洲,成为英国人在这个大陆上最为头疼的德国人。他认为在德属东非的部队,如果巧妙地运用丛林游击战的手段,可以起到有效牵制英军兵力的作用。在他的指挥下,德军在当地的部队不但拖住了英军在非洲的主要兵力,而且迫使英国人从印度等地调兵增援,并造成法国,比利时,葡萄牙等国在非洲殖民地的军队也不得不与他打一场烂仗。有趣的是对沃尔贝克而言,双方的兵力十分不公平,英国方面最多时一次就派出四万五千大军攻击坦噶尼喀但依然铩羽而归,而沃尔贝克在开战时的兵力只有约两千八百人,包括大约二百五十名德国人(一半是文职人员),两千四百多名当地黑人官兵和大约一百名中国警察。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