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1939年3月的世界(第二次世界大战史大全第一卷)_[英]阿诺德·托因比【完结】(107)

  ③《和会史》,vi.309;《概览,1920—1923年》,第250—256页。

  ①《概览,1934年》,第412—413页。见下文,原着第268—269页。

  ②《概览,1920—1923年》,第249页;《概览,1927年》,第225—226页;《概览,1934年》,第412页。

  ③《概览,1920—1923年》,第243—244页。

  年加入了斯堪的纳维亚集团,因为它在历史上一向与瑞典有联系,而处在斯堪的纳维亚的政治气氛中,丧失了阿兰群岛还不是不可忍受的;①l925 年以后,波罗的海国家也把注意力转向于建立它们之间的三方集团了。

  波兰和罗马尼亚的联盟是波罗的海地区和多瑙河地区之间唯一的内部外交联系;喀尔巴阡山既是一道天然的屏障,也形成了一种政治上的屏障。波兰的存在牵涉到它与德国和俄国的恶劣关系,它的侵略又导致它同俄国有了一条后者绝不会同意的共同边界,并使立陶宛成了它的仇敌,它与捷克斯洛伐克的关系也很不好,不过两国有着压倒一切的共同防御德国的利害关系。两国争执的焦点是切欣,切欣是在 1920 年被两国瓜分的;波兰人觉得 247捷克人利用了俄波战争中的波兰弱点而迫使波兰让步;而在和平时期捷克人是得不到这种让步的。喀尔巴阡山以北的主要动乱中心是波兰,一个暂时取②

  得胜利而又在侵犯其邻国的“历史上有名的民族”;在喀尔巴阡山以南的动乱根源是匈牙利,一个暂时失败而在谋求对其邻国提出修改和约主张以恢复其历史权利的历史上有名的民族。在1920—1921年间,奥匈帝国的三个主要继承国——捷克斯洛伐克、南斯拉夫和罗马尼亚——组成了小协约国,以防止匈牙利的修改和约要求和哈布斯堡王朝的复辟危险。小协约国十七年来仍①

  然是东欧体制的外交骨骼。在这副骨骼上配上肌肉,同时在多瑙河流域和波罗的海地区之间又为它提供对外联系的,则是法国联盟。法国和波兰于1921年签订了军事联盟,那是在魏刚将军完成了拯救波兰的使命使它免于在俄波战争中陷于军事崩溃之后。②法国和捷克斯洛伐克在1924年又签订了一项友好同盟条约。③以法国为一方、波兰或捷克斯洛伐克为另一方的这两个联盟,以共同保证的条约方式载入了1925年的洛迎诺公约。④但是洛迦诺公约已经削弱了凡尔赛和约的东欧体制,因为它对德国的西部边界(由德国、法国、比利时、英国和意大利多边保证)和东部边界作了区别对待,英国拒绝保证东部边界,因而东部边界似乎是在并不那么具有神圣不可侵犯性质的情况下被承认的。法国的联盟体制由于1926年的法国—罗马尼亚联盟⑤和1927年的法国—南斯拉夫联盟而告完成。这一系列条约标志着把东欧作为一道政治屏⑥

  障或壁垒的高峰。从此以后,它就不断受到意大利的侵蚀,不知不觉地为十年后的德国扩张准备了条件。

  ①《概览,1920—1923年》,第241页;《概览,1924年》,第461页。见上文,原着第158页。关于阿兰群岛的争端,见《概览,1920—1923年》,第234—238页。

  ②《和会史》,iv,348—367,《概览,1920—1923年》,第210页,第299页;《概览,1924年》,第457—458页;《概览,1935年》,i.279—286。1925年稍有好转(《概览,1925年》,ii.247—250)。①《和会史》,iv.428,436,493—496;《概览,1920—1923年》,第287—303页。

  ②《概览,1920—1923年》,第272—273页。

  ③《概览,1924年》,第441页。

  ④《概览,1925年》,ii.52,55,451—452。法国在慕尼黑规避并背弃的就是1924年和1925年的法国—捷克斯洛伐克条约(后者是洛迦诺公约的一个组成部分)。

  ⑤《概览,1926年》,第166页,第485—487页。

  ⑥同上书,第156—157页;《概览,1927年》,第154—165页,第162—163页,第539—541页。 (七)意大利的优势

  土耳其和俄罗斯的继承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一段时间内的历史虽然是相似的,并使它们互相接近,但它们的情况不久便有了差异。苏俄被掠夺,被排斥,被猜疑,并且还被人害怕,因为它奉行的信条促使当年神圣俄罗48斯和欧洲之间的对立情绪更加强了,而且它从未丧失它潜在的大国地位。民族主义的土耳其清理了奥斯曼帝国的遗产,赶走了入侵者,按照西方模式把自己改造成为一个循规蹈矩的小小的民族国家。希腊力图乘土耳其削弱的机会攫取利益,正象波兰乘机从俄国那里攫取利益一样,从1919年到1922年之间它也曾有过短时期的向东方扩张的梦想。但安纳托利亚的沿海地区显然①

  是一条它所不能逾越的寇松线。它又一次只能以执行巴尔干政策为限,它的外交政策只能再一次与它北方的南斯拉夫和保加利亚打交道。②希腊、南斯拉夫和罗马尼亚在反对保加利亚的修改和约主张方面有着共同利益,正如南斯拉夫、罗马尼亚和捷克斯洛伐克在反对匈牙利的修改和约主张方面具有共同利益一样。但是也有某些不同之处。在保加利亚和它的战胜国之间是有纽带的,就匈牙利说来则没有;保加利亚的战胜者之间的分歧也比小协约国之间的分歧大一些,因此巴尔干协议一直到1934年才缔结。保加利亚和它的战胜国之间的纽带主要是它和南斯拉夫的纽带。斯坦博利斯基的政策是建立一个以南方斯拉夫民族的统一体为基础的巴尔干联邦,虽然在他尚未向这一目标迈进前就被赶下了台,但这一理想却仍然深深地铭刻在保加利亚人的心中。巴尔干旋涡的中心与其说是在保加利亚,还不如说是在马其顿,马其顿是一个迄未明确规定的地区,南斯拉夫、希腊和保加利亚的边界线都在这里会合,这里的利益冲突是三角形的冲突。保加利亚对塞尔维亚的马其顿提出了民族统一的要求,“马其顿内部革命组织”的总部就设在保加利亚,尽管它本身就是这一组织的最大受害者。纳伊条约给保加利亚带来的最大损失是①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