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中途岛奇迹_[美]戈登·W·普兰奇【完结】(5)

  这一切令人陶醉,使人自命不凡,自以为是战无不胜的南云及其属下的指挥官和参谋们就是带着这种情绪进入以后的战斗的。但不久的将来,他们一定会对此痛切自责的。

  与此相反,全体美国人都吞服了一剂极其苦口的良药,它打掉了美国人的傲气。尽管美国人在内政外交方面往往会发生意见冲突,但对于牢固建立在丰富的自然资源、发达的科学技术、勤劳的人民及其军事潜力基础上的美国力量,他们每个人都充满了信心和自豪。第一次世界大战刚刚过去25年,人们对强大的美国远征军仍记忆犹新。约翰·Q·帕布利克对他的海军尤为自豪,相信美、英两国的舰队联合起来,日本将永远无法向它挑战,更不用说战胜它了。

  可现在,突然之间,这种磐石般的信念崩溃了,亚拉巴马的《伯明翰新闻报》说:“(日本人)这次进攻美国所引起的具大震动,主要不在于日本攻击了我们,而在于它竟如此突然,如此不顾一切地袭击像珍珠港这样庞大的海军基地……”,用《洛杉矾时》的话来说,可以将这种进攻看成是“疯狗咬人”, [ 注:均见1942年12月8日的报纸。 ] 但疯狗也会咬死人,因此一定要把它打死。

  甚室连密西西比州梅里迪安的一家从不妄自尊大、从无大城市报纸那种尊贵气派的小报都十分地愤怒:“日本终于露出了黄色的毒牙……让美国把东京及日本其他‘火神’城市夷为平地……毁掉这个‘花之国’!把异教的日本和它背信弃义的‘天子’打到地狱里面去!” [ 注:梅里迪安《明星报》,1941年12月8日。 ]

  再没有比这样干更符合美国公众意愿的了。问题是怎么干,用什么来干。因此,美国在珍珠港事件后立即进入了她历史上一个独特的时期。1980年伊朗人质危机发生时,美国也有过这样一个时期,但时间很短,而且就其容度和强度而言,远不能和珍珠港事件后那几个月相提并论。当时,绝大多数美国青壮年男子成了美日棋盘上的小卒子,而日方似乎已胜券在握。对于珍珠港遭到的野蛮袭击,美国公众始则感到格外的愤怒和沮丧,继而又为美军的明显无能而感到焦躁羞愧。

  但这绝对不是绝望的心理状态,在报纸上,文件中或后来的回忆里丝毫都没有显露出轴心国会最终取胜的担心。然而,战前也许存在着的那种确信一旦美国参战就会很快取胜的洋洋自得的想法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已经荡然无存。负责向财政部上属报告社会舆论情况的艾伦·巴斯简明扼要地归纳了当时的形势:

  新闻界对太平洋战事的反应可用一抛物线来表示。珍珠港被偷袭的消息刚传来时,人们悲痛万分,继而,情绪急剧高涨──期望能不费吹灰之力打败日本人;一直到上星期三、四,各报才开始意识到几乎确凿无疑地还有严重的挫折在等待着英美的远东部队。现在,人们的情绪突然急转直下。

  各个战场的形势都不妙。英国虽然似乎已熬过了遭受直接侵入的威胁,但仍然处于一个几乎同样致命的威胁的阴影之中。德国潜艇在美国的海域随心所欲地活动着,支撑着英国这个岛国经济的同盟国运输船只被大批击沉,损失吨位惊人。温斯顿·丘吉尔后来承认,如果希特勒当时在大西洋集中更大的力量,就会使战争无限期地继续下去,从而严重打乱盟军的所有作战计划。 [ 注:温斯顿·S·丘吉尔:《命运的转折点》,第109页。 ] 在夏威夷至美国西海岸之间,日本潜艇也在活动,虽然影响还很小,但却十分恼人,使美国丢尽了面子。

  出乎很多人的意料,苏联在这个冬天没有被打垮。但德军仍紧紧围困着苏联,双方正进行着一场生死搏斗。如果苏联败北──斯大林已经把首都的外交机构从莫斯科撤到了古比雪夫──德国人也许会将俄国部队赶过乌拉尔,逐出俄国的欧洲部分,然后回师西进,进攻英国,或者南下穿过中东与日军会合,因为埃尔温·隆美尔元帅仍然主宰着北非战场。到仲春时节,日军已经占领了新加坡,征服了荷属东印度群岛和缅甸。谁知道他们对印度这个在英国统治下的极不安定的国家有什么打算呢?首先,澳大利亚害怕遭到入侵。

  在战争开始后的头几个月里,珍珠港方面怕遭到进攻,到了神经过敏的程度。人们还能期望什么呢?港内战列舰停泊处遭到袭击后的可怕残迹提醒着人们,如果日本人在一次突然袭击中得逞,他们会干些什么。12月7日以来,在夏威夷的美国指挥官们一直在等待着日本人的第二次进攻,以其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而受到美军将领们尊敬的山本五十六大将肯定对上次袭击中的严重疏忽感到十分后悔,一定会派南云忠一中将的航空母舰再返珍珠港,炸毁船坞、修船厂,而且首先是油库。这样,美国海军就会因断油而被迫撤离中太平洋,退至西海岸。那还有什么能阻止日军攻占夏威夷群岛,并在那里建立他们自己的前进基地呢?

  虽说为时已晚,但是第十四海军军区司令克劳德·C·布洛克海军少将还是竭尽全力为干船坞及停泊的舰船临时设置了防鱼雷网。

  我们推倒栅栏,推倒希卡姆机场与珍珠港海军修船厂之间的栅栏,把装在栅栏上的突出物拿掉,焊接起来,再与其它部分焊在一起,做成很大的遮护网,悬置于各船坞进口和舰船四周的水中。当然,这样做能否起作用我们也不知道,但我们已尽了最大的努力。我们还拿出了所有的浮动靶,在下面挂上一段一段的栅栏,放在船坞水闸和一些重要的修理船坞前面。 [ 注:《美国第七十九届国会第一次会议参众两院联合委员会关于珍珠港事件调查听证会证词》第26部分第37页(以下称《珍珠港事件调查》)。 ]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