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美国、英国和俄国:它们的合作和冲突1941-1946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史大全第五卷)_[英]阿诺德·托因比【完结】(244)

  (四)当众发生的争吵 1946年1-4月

  1946年1月10日,联合国大会第一次在伦敦举行会议。出席的有五十一个国家。主要的任务是要使联合国组织成立起来。必须选出安全理事会、经济及社会理事会、国际法院以及托管理事会的成员,从而使联合国的各个行政机构开始行使职权。必须制定关于程序的规则,并就行政和预算等许多事项作出决定。大会忙于处理这类组织问题,但这并不直接影响到三大国之间的冲突,也不受这种冲突的影响。因此,相对而言,这方面的进展比较顺利,到大会休会时,这个新的国际组织已粗具规模了。然而,不可能一下子把什么事情都办好,大会于1946年2月14日休会,会员国商定于9月间在纽约继续举行第一届会议。

  当联合国大会选出了安全理事会的非常任理事国后,这个机构立即在1946年1月18日举行第一次会议。1月24日,波斯政府提出了第一个重要问题,它指责“苏联干涉……伊朗的内政”。1月26日,安理会开会讨论这个问题。英美两国都支持波斯的指控。经过一些直率的互相指责后,安理会于1946年2月1日决定暂不处理这一问题,而要求俄国和波斯政府通过直接谈判设法解决分歧,并将结果通知安理会。

  从西方的观点来看,这些双边谈判的结果简直出奇地令人满意。双方进行了长时间的谈判,在这过程中,波斯于3月间曾再度向安理会发出呼吁,最后在1946年3月24日,俄国和波斯政府达成了协议。根据波斯政府于4月4日发表的公报来看,俄国人同意下列几点:

  红军部队将在1946年3月24日(星期日)后的一个半月内,从波斯领土上完全撤走。……

  关于组成伊-苏合营的石油公司所达成的协议及其条款,将在3月24日后的七个月内提交第十五届伊朗议会批准。

  关于阿塞拜疆问题,鉴于这是伊朗的内政,将由伊朗政府同阿塞拜疆人民以和平方式解决,以便遵照现行的法律并本着仁慈对待阿塞拜疆人民的精神进行改革。

  根据上述协议,俄国人到1946年5月6日便全部撤离了伊朗北部,留下一个由共产党统治的阿塞拜疆自治政府。起初,波斯中央政府还不敢采取行动攻击这个政权,然而在1946年12月间,波斯正规军挥戈北上时,阿塞拜疆自治政府便土崩瓦解了。同时,伊朗议会也鼓起勇气拒绝批准同俄国达成的石油协议,而且也并未引起俄国方面的任何有效反击。

  我们必须拿波斯事态的发展,和同一时间俄国和土耳其之间发生的情况作一比较。1945年11月,各大国开始同土耳其举行正式谈判,以修订规定通过土耳其海峡的条件的蒙特勒公约。土耳其人由于英美两国撑腰,对于俄国要求在海峡地区驻军的特权不予同意。当三国外长在莫斯科开会时,俄-土关系在1945年12月20日出现了新的转折点,俄国报纸在那天大张旗鼓地要求土耳其归还东部的卡尔斯和阿尔特温两省。这种公开的要求激起了土耳其方面坚决的抗拒。英美两国坚定地支持土耳其。俄国人面对着这三个国家的联合阵线,不得不克制自己,不采取操之过急的行动。因此,双方在1946年一直进行着一场比较温和的神经战,俄国在这方面的野心丝毫也没有实现。

  这样,俄国打算在波斯和土耳其加强自己军事安全和扩张势力的计划都化为泡影了。土耳其的顽强和波斯的随机应变,结合西方的外交行动,大概使得斯大林认为,他可能为了波斯而遭到世界舆论的谴责,也可能同土耳其公开交战,这些都是得不偿失的。所以,在1946年4月以后,同波斯的这场争端不再成为报纸上的头条新闻了。俄国同南方两个邻国的关系也不再在大国的关系中起重大作用了。

  当波斯问题在1946年1月初次提交安理会讨论时,俄国人当然处于守势。但是他们不愿使自己成为唯一遭受批评的对象。因此在1月21日,乌克兰代表向安理会指控英国军队在印度尼西亚的行动;同一天,俄国代表也指控英国部队在希腊的行动。接着,在 2 月 4日,叙利亚和黎巴嫩的代表又指控英法在他们的国家中驻军,俄国人支持他们的申诉。安理会讨论这些提案时,双方根据法律展开辩论,一方提出申诉,另一方进行反诉,这里不必详述这些细节。叙利亚和黎巴嫩争端最后达成协议,由英法从该地区撤军而获得了解决。1946年5月,原来提出申诉的两个国家对于这些措施表示满意。关于印度尼西亚问题,安理会拒绝了乌克兰代表的建议,不派调查小组到那里去。至于希腊问题,安理会于1946年2月6日通过了一项决议,“注意到”各国政府所表达的意见,并宣布这个问题到此结束。 在上述辩论的过程中,各大国的代表,特别是英俄两国的代表,都讲了些尖刻的话,并且危言耸听地互相指责,这象戏剧一般让全世界的公众全看清楚,以前的盟国如今发生了冲突。不过苏联攻击的主要对象是英国,这使美国代表团好几次有机会扮演调解人与和事佬的角色。这种处境还使许多美国人沾沾自喜,自以为了不起。某些人,尤其是持自由主义观点或左派观点的人,认为俄国同英国的政策很少有或根本没有什么区别,两者都表现了强权政治的根深蒂固的本性,在几个大国中,看来只有美国能真正体现联合国宪章中大书特书的新体制。

  安理会中的激烈的辩论,仅仅是1946年头三个月里大国关系的一个方面。在进行宣传战的同时,还保持有范围不大的合作与一致,这几乎是幕后的事情。如同我们知道的那样,在中国或多或少就是这种情况,在德国也是如此。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