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美国、英国和俄国:它们的合作和冲突1941-1946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史大全第五卷)_[英]阿诺德·托因比【完结】(245)

  柏林的盟国管制委员会一开始工作就不顺利,由于当初没有邀请法国政府参加波茨坦会议,它不接受会议关于德国问题所作出的决议。因此,在管制委员会中,谋求成立德国中央行政机构的雏型的努力遭到法国的反对。到1945年10月14日,盟国暂时放弃了这种努力。此后,各占领区当局便各行其是,在不同的时间内根据不同的形式成立了地方行政机构。

  随着冬天的来临,经济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由于普遍的混乱,以及机器和交通遭到的破坏,加上矿工们营养不良,使得德国煤矿不可能提供许多煤。然而煤却是西德打算用以换取粮食和其他必要的进口货物的主要出口商品,而且欧洲其他国家也亟需煤来维持它们受到损害的经济。此外,从东方来的千百万德国难民使供应居民粮食的问题更形复杂了。结果,在1945年秋天,英国和美国都感到必须为它们在德国的占领区进口粮食,尽管德国人无法付出任何代价。这个情况对英国资源的消耗特别严重。

  就盟国关系而言,有两点是至关重要的。首先,英美渴望同俄国人达成协议,保证德国经济的统一。只有这样才能使缺乏粮食的德国西部从东部得到供应。俄国人也同样急于从德国西部各占领区获得他们的一份赔偿。但是,在按规定运交赔偿物资以前,必须确定哪些工厂对和平时期的德国经济说来是“剩余”工厂,而要做到这一点,先得进行一次有系统的普查,以便确定德国需要多少工业力量,才能维持和平时期的经济。为了达成一项协议规定让德国保留的“工业水平”,有关各方做了许多细致的工作,还进行了几次激烈的讨价还价。这项协议终于在1946年3月26日为盟国管制委员会的四个成员国所接受。

  在制订德国工业水平的计划时,是根据下列设想来考虑的,即德国经济将作为一个整体来发挥作用,如同波茨坦协定规定的那样。只有在各占领区的生产完全相辅相成的条件下,才能使各方商定的德国工业水平足以维持居民的生活,并使德国能够偿付必要的进口商品。

  在一致商定了德国工业的水平之后,盟国管制委员会面临着下面一些任务:确定哪些工厂是“剩余”工厂,从而可以把它们作为赔偿物拆迁;把各个拆迁的工厂分配给各个领受国;同时还得在行政上作出必要的安排,使四个占领区的经济统一起来。

  可是如何来进行呢?英国和美国日益关心的是,使它们的占领区能建立在一个自给自足的基础上,这样就不必再从各自的国库中支付津贴了。而俄国人则变得很不耐烦,急于想从西方占领区取得根据波茨坦协定答应给予他们的赔偿,但至今尚未大量交付。双方的目标是互相矛盾的。德国工厂被掠夺后,这个国家将更难自给自足,因此西方国家决定不实施大规模的赔偿计划,除非在俄国人采取步骤使他们占领区内的资源为整个德国经济服务以后。这是俄国人十分不愿意做的。对于剩余的粮食以及东方占领区生产的其他产品,俄国人有他们自己的用处,对于英美两国政府为了特别照顾西德人而可能付出什么代价,他们并不关心。

  可以设想,如果盟国关系的一般状况不是这样的话,那末这些分歧可能已经解决了。但是,在当时的情况下,德国经济问题上的对抗却起了火上添油的作用。1946年3月26日所达成的关于德国工业水平的协议,标志着在德国问题上看法一致的最高峰。此后,英美在政策与态度上同俄国人的分歧越来越大,到5月初双方就公开决裂了。

  三国外长在莫斯科会议上还就世界其他地区的问题达成了协议,但这些协议的贯彻情况,则不出所料。共产党人继续控制着罗马尼亚。西方国家对此感到不满,但采取克制的态度,没有主动提出抗议,希望以前保证的自由选举将会带来一个比较可以接受的政府。在日本,有一件事充分证明了远东委员会毫无权力。1946年3月21日,该委员会向麦克阿瑟将军提出抗议,反对过于匆促地举行选举,八天之后,麦克阿瑟认为这毫无根据而轻率地予以驳回。选举在4月10日举行了,结果保守派获得了相当大的多数,远东委员会就此成为徒具形式的东西。

  同时,三国外长的代表正在伦敦私下接触,试图就五项和约的细节取得一致意见。俄国代表无权独立进行谈判,甚至对琐碎的问题也是如此,因此外长会议第一次会议上暴露出来的基本分歧并未得到解决。结果,谈判进展缓慢,不久便能看出,预定在1946年5月1日召开的和会势必要延期了。

  4月间,三国外长决定再次举行会谈,设法解决他们的代表面临的重重困难。因此,4月25日,外长会议第二次开会,这次是在巴黎。

  第四节 冷战的开端 1946年4-12月

  (一)五项和约

  当外长会议在1946年4月25日第二次开会时,莫洛托夫竟采取温和的态度,不再为程序问题进行争沦,这使他的同事们感到很惊奇。去年9月为了制定和约而初次作出努力时,正是这个问题的争论引起破坏性作用。这次外长会议在法国首都举行时,定了一些规则,允许报纸充分报道,所以莫洛托夫不再想在商讨对东欧各国签订和约时排斥法国。但是,这种一百八十度大转变并不意味着在政策上有任何真正的改变。相反,这是由于在宣传上碰到了新问题,不得不改换手法。莫洛托夫不想没有必要地触犯法国的民族自尊心而失去它的同情。贝尔纳斯正是估计到这一点,所以建议在巴黎举行会议,并要求公开报道会议的讨论情况。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