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奔向自由:戈尔巴乔夫改革二十年后的评说_[俄罗斯]戈尔巴乔夫基金会【完结】(138)

  [33]《卫报》2001年8月18日。

  [34]P.朱伟勒《总统权力与总统性格》(载于《解读戈尔巴乔夫》,约瑟夫·L.维辛斯基编辑,1993年版,第71页)。

  [35]《莫斯科新闻》1990年第45期。

  [36]塔·伊·扎斯拉夫斯卡娅《俄罗斯社会的社会变形》,载于《事业》,莫斯科2002年版,第110—111页。

  [37]同上,第113页。

  [38]尤·列瓦达《回顾走过的路和考虑不周的东西:1987—2000年》

  [39]塔·伊·扎斯拉夫斯卡娅《俄罗斯社会的社会变形》,载于《事业》,莫斯科2002年版,第106页。

  [40]“年度女人”问题在1988年还不太普及。然而赖·马·戈尔巴乔娃已位居第三位(2%的受访者),处于第一位的是玛·撒切尔(8%)。

  [41]处于第二位的安·德·萨哈罗夫与米·谢·戈尔巴乔夫有很大差距,59%的受访者赞同他的活动(45%的人完全赞同,14%的人部分赞同)。几乎同样多的受访者(58%)赞同鲍·叶利钦的活动,但比例不同(29%的人完全赞同,29%的人部分赞同)。2000101100.html

  [42]В.Н.伊万诺夫《我们的社会自我感觉》,载于《论据与事实》1988年第1期。

  [43]同上。

  [44]全俄社会舆论研究中心所作的调查。

  [45]塔·伊·扎斯拉夫斯卡娅《论改革的社会管理战略》,载于尤·尼·阿法纳西耶夫主编的《别无选择》,莫斯科:进步出版社1988年版,第41—42页。

  [46]尼·尼·莫伊谢耶夫《不通教堂,要路何用》,载于《别无选择》,第52、61页。

  [47]朱·克耶扎《别了,俄罗斯》,莫斯科:盖亚出版社1998年版,第66—67页。

  [48]尤·列瓦达前引书。

  [49]同上。

  《奔向自由》 第三部分 欧洲人和美国人评价的异同(7)

  [50]全俄社会舆论研究中心所作的调查。

  [51]2004年2月26日居民调查。“社会舆论”基金会。90_13412/978_13557/d040815

  [52]И.А.克利莫夫,“社会舆论”基金会,2001年。

  [53]2004年2月26日居民调查。“社会舆论”基金会。/90_13412/978_13557/d040815

  [54]同上。

  [55]阿·布朗前引书,第5页。

  俄罗斯人20年后看改革这里发表的是经过删节的报告。

  米哈伊尔·戈尔什科夫弗拉基米尔·佩图霍夫

  导言

  长期以来,关于改革时期利与弊的争论基本上是权威性的,争论者只是少数专家,首先是政治学家、经济学家、哲学家、国际问题专家。这样做未必正确。只要翻看一下政治精英和学术泰斗们讨论改革问题的材料,就会得出一个结论,这些材料中明显缺少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这就是各阶层民众的看法。正因为如此,当了解到在改革20年之际社会上再次掀起关注这一历史时期、认识其后果和影响、明确其对我国以后发展的作用和重要性的浪潮时,俄罗斯科学院社会综合研究所的学者们决定重新填补出现的空白,进行一次全俄社会舆论的社会调查。调查大纲完全出于一个主要目的——搞清当代俄罗斯社会对改革时期一些重要方面的看法。[1]

  调查由俄罗斯科学院社会综合研究所在2005年1—2月进行,采用的是有代表性抽样调查方法,受访者共1750人,分别居住在我国各个行政经济区(按照统计学上的区域划分)。对主要社会人口和社会职业群体的代表进行了定额抽样调查。按大城市、州中心城市、地区城市和村镇的人口比例调查了68个居民点。

  研究改革这样的题目自然会遇到一个问题:改革在多大程度上是合理的?在评价国内历史这一充满矛盾的时期的历史重要性时,在认识和确定这一时期的成果和失败以及对我国今后发展的影响程度时,是否有必要诉诸社会舆论?

  对于社会学家(不仅仅是社会学家)来说,这个问题基本上是个传统问题,而且它与对社会舆论权威性的限度的认识有关。社会舆论对某一问题的看法也许不完全符合(有时甚至完全不符合)客观情况这一事实,根本不妨碍社会舆论作为主观实在而存在。问题在于,虽然社会舆论就其性质来说是一种主观现象,但就其对人们意识和行为的影响来说,就其对重要社会群体实际活动动机的作用力来说,它已经是一种促进因素,一种客观现象。社会舆论也是一种传承历史知识、历代人的经验和传统的社会心理机制。毫无疑问,不能不考虑到这一点。

  俄罗斯人对改革的必要性和可能的方案的评价

  到1980年代中,苏联已处于严重的经济、社会、精神道德和政治危机之中。政权的威信下降,越来越多的居民阶层以及相当一部分精英对政府表示不满。正因为如此,20年前在苏联开始的改革被社会上很多人视为期盼已久的事情,视为实现没有忘记1950—1960年代“解冻”(后来被1970年代末的所谓“停滞”所取代)的几代人愿望的机会。从我们调查的结果来看,如今有近50%的俄罗斯人认为,到米·戈尔巴乔夫上台执政时,如不进行大规模的、深入的改革,苏联已经无法继续存在下去,目前有46%的国人相信改革非常必要,应该开始改革。认为不应该开始改革的人占35%。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把我们这次调查的结果与“社会舆论”基金会1995年的调查数据进行比较,就可以发现,近10年来,坚信改革很有必要的人数有所增加(由40%增加到46%),而认为改革没有必要的俄罗斯人明显减少(由45%减少到35%)。(见图1)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