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我的帝国无双_录事参军【完结】(740)

  而陆宁命一名士卒褪下铠甲,将这套铠甲赐给大野森一郎后。

  大野森一郎更是震惊无比,竟然忘了感谢主家。

  陆宁领了三百重甲兵,当然也会带一些盈余的盔甲备用,赏给自己这家臣一套,也显自己这主人的诚意。

  而当傍晚时分,月光下,密密麻麻帆影好似掩盖住整个大海之时,大野森一郎,惊惧的已经难以言表,这才渐渐有了觉悟,所谓“中原东征”,到底意味着什么。

  ……

  对秋田城的攻击,几乎没有费吹呼之力。

  当然,齐军师出有名,围城后,先将容真和尚写得一封信射了进去。

  信里言道,齐人征伐出羽国,是来清剿虾夷,虾夷人在大齐北海道杀伤数十名贸易商人,南遁逃入了出羽、陆奥两地。

  齐天子震怒,发天兵讨伐。

  出羽介、秋田城守及一众官员、民众不必惊慌,开城迎接天兵,齐天子有旨,降者,不治蛊惑虾夷袭扰本朝之罪。

  秋田城内,应该爆发了激烈的争论,但最终,还是没在限定时间内开城纳降,齐兵立时发起了攻击。

  虽然没有带青铜炮,但秋田城这种大部分栅木结构小部分土筑的城寨,自然不堪一击。

  毕竟,整个秋田城的守军也不过五百多人,临时组织起的民丁,根本不接战已经一哄而散。

  倒是城内巷战,秋田城押领使庄内氏永组织起了几百武士抵抗,但很快被屠戮殆尽。

  所谓押领使,和大野森的追捕使一样,都是地方豪强担任的令外官。

  不过,追捕使就好像乡村豪强,郡守都可以任命,押领使便只能京都或者本地国守任命。

  庄内氏永,便是庄内、秋田一带最大的豪族。

  ……

  稍事休息,同时,在大野森一郎帮助下找好了向导,杨业便令以营为单位,在向导引领下,派出六个营分散出击,前往秋田城附近各栅,如果不降者,便即破城。

  同时,留下四个营两千军马驻守秋田城,毕竟,秋田城是根本所在,一旦失去,海路被断绝,东征之举便陷入了被动。

  杨业又将其余军马分为两队,各五个营,一个前往西北攻击私田栅,一个向北进击城轮栅,这两个栅都很大,属于二层栅,离更名为城只是一步之遥,从某种意义上,便是出羽国的山本郡和饱海郡的郡守地。

  陆宁则会领自己的“宣抚营”,进袭西北的雄胜城,也就是出羽国的第二大城。

  其实杨业是想率本队袭雄胜城,由圣天子袭击私田栅或者城轮栅,但私下和圣天子谈论进击之策时,圣天子开金口要去雄胜城,他自然不能违拗。

  而且说起来,圣天子虽然麾下仅仅五百人马加六百辎重奴隶兵,但战斗力怕能抵得上几倍的部族军,更莫说,如果还有圣天子出手的话,战斗力,根本就不可测。

  第一百五十八章 一骑讨(上)

  从秋田城到雄胜城一百五十里。

  虽说海路一路颠簸,到了秋田城也没好好休息,但宣抚营从秋田城抵达雄胜城下也不过用了三天时间,沿途,还迫降了两个村栅。

  雄胜城是仅次于秋田城的二围栅城,也就是,官邸有内栅,城则是外栅,而且,比之村栅,城栅比较厚重,沟壕更宽,又有垒土城墙部分驻有角楼箭塔。

  在东瀛东北地区,出羽国和陆奥国,实则平安京辐射到这里的影响力已经微乎其微。

  在这两国,现今势力最强大的是清原氏和安倍氏,两大家族强盛的原因也相同,都是世代看守这里的囚俘长,随着虾夷囚俘慢慢和和族融为一体,反而变成桀骜的武士,清原氏和安倍氏势力也渐渐强大。

  甚至安倍氏和清原氏上缴平安京的赋税早已经不足数,看趋势,不再缴纳赋税也只是时间的问题。

  安倍氏和清原氏甚至起源都类似,都说是远古天皇旁支,所以才被赐姓氏,但又都有传闻,现今安倍氏和清原氏实则虾夷血统更多一些,甚至安倍氏曾经领养虾夷养子,现今可能就是地地道道的虾夷人后裔。

  出羽清原氏,大本营便是这雄胜城。

  当宣抚营士卒出现在雄胜城下时,明显雄胜人没有任何防备,在城外春耕的农人,仓皇逃进城。

  雄胜城没有秋田城大,城内主要住着清原氏及附庸在清原氏身遭的武士,城外散落的村落,住着农人,但遇到荒虾夷来袭,农人会逃入城内避难,只是,荒虾夷上一次攻击这里,已经是数十年前的事了。

  是以,甚至好半晌,栅城的城门都没有关闭,到得最后,反而呼啦涌出了一群武士,出了沟壕,和陆宁军阵相对,对方武士,有大概有三四百人。

  栅城城门没有关闭,但陆宁并没有令军卒一鼓作气冲进去下城,甚至,弓骑藏在远方,仅仅三百名甲兵列阵。

  三四百武士,穿华丽大铠的阵前将领有七八人,应该都是清原氏亲族子弟,其余武士大多布衫,竹甲都不见几副。

  陆宁揉揉鼻子,好像,自己将困难预计的稍微夸大了些。

  虽说自己由北及南这种只有后世人才敢于决定的战略比直接进攻东瀛核心地区难度小的多,可现今问题是,这东瀛东北武备的羸弱,还是令自己吃了一惊。

  毕竟,元征东瀛时,东瀛武备还是可圈可点的,但想来,是因为接下来三百年间,东瀛经历的大变局,武士集团的正式掌权,使得其和平安时代呈现截然不同的面貌,而现今,东瀛武备,甚至还不及郡县律令制没崩塌时可以全国征募兵勇之时,同时代横向对比的话,平安时代和周边国家比起来,与其他历史时期和周边国家对比,是武备最虚弱之时吧。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 录事参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