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唐不良人(下)_庚新【完结】(1017)

  有他在,征召渤海兵源不在话下。

  李辩出身靺鞨大族,在靺鞨族中素有威望。

  还有萧延庆出身辽东契丹,可以为将。

  这几人,从各自族中征发仆从,事半功倍。”

  这番话说出来,殿上各将军都不由暗自点头,暗叹苏大为眼光老辣。

  用这些异族归化多时的将领,统率本族仆从,自然会得心应手。

  不会出什么乱子。

  李弘和武媚娘似还在思索。

  苏大为长叹一声:“可惜了李谨行……他本是靺鞨酋长,若他在,征召靺鞨作战,更为方便。”

  历史上,李谨行武力绝人。

  累迁营州都督,曾破吐蕃军于青海。

  后封燕国公。

  死后追赠幽州都督,陪葬乾陵。

  为大唐名将。

  原本按轨迹,李谨行将有更大作为。

  但谁也不曾想,居然在李敬玄大败一役中,没于乱军之中。

  只能说,李敬玄那次大败,大唐实在输得太惨了。

  光是有名有姓的高级将领,便有数十人之多。

  中级将领,更是阵亡数百人。

  那些高级将领中,不乏日后大放光芒的能将,名将。

  苏大为略一思索:“我记得李谨行有子吧?”

  一旁的程务挺点头道:“有二子,长子李思敬,次子秀,都已成年。”

  “若是可以,对辽东作战,可征召二人参与,一方面借李谨行的威望,第二也是给他们一个出身。”

  “甚善。”

  武媚娘终于点头。

  苏大为这话有两层意思,一是借李谨行在靺鞨族中的威望,让李思敬和李秀从军出征,可以继承这部份号召力。

  甚至在唐军支持下,直接成为新的靺鞨部酋长。

  第二就是大唐素重军功。

  虽然如今下层想要升迁封赏不如从前容易。

  但像李思敬这种出身,稍微在军中历练,镀层金,以后继任李谨行军中遗产,封爵,也是顺理成章之事。

  李弘也道:“此计甚妙。”

  他舔了舔唇接着道:“方才苏郡公说攻其首脑,然辽东叛乱已经持续数年,首脑为何人?”

  苏大为看向程务挺:“程将军把刚才没说完的都说了吧。”

  “是。”

  程务挺走到沙盘旁,指了一下倭岛,又指了一下新罗。

  “如今攻占我安东都护地界的,虽为百济和高句丽复国叛军,但实则是新罗人和倭人在背后支持,这二国中,新罗人战力颇强,有一支精锐能征善战,非常难对付。”

  苏大为默然不语。

  他知道,那是当年的朝鲜花郎,新罗国仙留下的军队。

  但当年碍于盟友和藩属国的身份,金家人又认怂得够快。

  所以新罗并没有伤元气。

  与被打残打死的高句丽、百济完全不同。

  至于倭国,虽然经历了战乱,但倭国地盘够大,人口也比新罗多,之前的破落贵族也没清理干净,应该还能搜罗一些可战之兵。

  而且倭国还有那个神出鬼没的神道教。

  程务挺看了一眼苏大为道:“按郡公方才所说,安东都护兵力不足,无法守住所有防线,但若以高侃为总管,征召渤海、靺鞨、契丹等各族仆从军,那兵力不足的问题便解决了。”

  除了解决兵力,还有一个好处便是。

  仆从军向来自带干粮。

  唐军不用准备这些人的粮草。

  非常的省钱。

  而且作为客军,这些仆从作战非常凶狠。

  不凶狠不行。

  都自带干粮了,如果不能打胜仗,抢掠一番。

  这些仆从是会破产的。

  谁家也没余粮。

  “正面靠仆从可以稳固防线,叛军没有人数优势,就无法再推进战线。”

  程务挺手中竹枝沿着渤海划了一下:“这时,我军以高侃率领精锐,可直捣新罗人国都,将其攻占,这样,新罗人的威胁便可解除。”

  殿上的议论声更大了。

  武媚娘凤眸顺着程务挺的竹枝看向标示为新罗的地界。

  幽幽道:“昔年苏定方为灭百济,出动大军十万,大小战船七百余艘,粮草不计其数,后方民夫力工,至少三十余万人,此次要灭新罗,需多少人?”

  虽然没有直接质疑,但这话,其实就是在说,朝廷对新罗依然需要大费周张。

  灭国之战,没那么容易。

  “太后。”

  苏大为行礼道:“对付新罗,倒不用像当年百济一样,新罗只所以强,只因为当年他们的精锐兵马,并没有遭到重创。

  唐军以大船渡海,直插新罗首都。

  然后便可以围点打援,将他们的精锐打掉。

  打去精锐后,新罗便不足为虑。

  万里海疆,处处都是我军战场。

  我们想打则打,想走则走。”

  这话说得,令年轻的李弘不由热血沸腾。

  忍不住鼓掌道:“苏郡公所言甚善。”

  “稍待。”

  武媚娘玉掌轻抬:“若要用此策,那远征新罗的将领一定要熟悉水战,而且能力出众,谁可为之?”

  苏大为不假思索道:“昔年臣在对百济作战时,曾与将军刘仁愿一起携手,深知此人之能,愿举荐刘仁愿为将。”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 唐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