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唐不良人(下)_庚新【完结】(61)

  数十里方圆,生灵皆化为鱼鳖。

  自此以后,在地图上,大同江的江水流向,永远的改变了。

  拦水筑坝,水淹七军这种计谋并不出奇。

  奇就奇在苏大为反其道而行之,在冬季枯水时筑坝,提前数月做了准备。

  并且悄无声息的瞒过了高句丽人。

  最后洪水肆掠,一战歼灭高句丽最后一支精锐大军。

  此时,高句丽已再无可用之兵。

  只得困守孤城。

  一月之后,各路唐军会师,将平壤城团团围困。

  此时的平壤,外无援军,内无粮草。

  五月,高句丽名义上的大王高藏,派泉男产率首领数十人,持白幡投降于唐军。

  泉男建仍然闭门拒守。

  其后高句丽将领僧人信诚,秘密派人联络唐军,自己作为内应,五天后,信诚打开城门,唐军进入平壤,生擒高藏、泉男建等人。

  民心尽失,大势已去。

  雄踞东亚数百载的高句丽,自此消亡。

  一个崭新的时代,大唐的疆域,在这一刻,达到顶峰。

  东至朝鲜半岛,西达中亚咸海,南到越南顺化一带,北至西伯利亚贝加尔湖。

  幅员万里。

  为了有效管理这么大的疆土,大唐在故突厥、回纥、靺鞨、铁勒、室韦、契丹、辽东等地,分别设立了安西、安北、安东、安南、单于、北庭六大都护府。

  忆往昔——

  早在贞观元年,太宗李世民将天下为分为:关内、河南、河东、河北、山南、陇右、淮南、江南、剑南、岭南等十道。

  贞观十四年,全国共设三百六十州府,下辖一千五百五十七县。

  全国共计三百余万户,人口一千二百余万。

  到了李治朝,龙朔三年这个时期。

  全国大致三百九十余万户,人口一千六百余万。

  这还不算新纳入版图的各大都护府掌控地区。

  就人口来说,此时唐朝还未到其巅峰。

  但正如李勣对苏大为所言,以一千多万人口,掌控如此广袤的疆土,古未有之。

  盛唐之盛,光耀千古!

  隆隆隆~

  大军开赴平壤城。

  城内外一半是火,一半是挥刀耀武扬武的士兵。

  苏大为立于城头,看着这一切,默然不语。

  “都督!”

  听到有人喊自己,苏大为转头看去,一眼看到带方刺史刘仁轨,手按刀柄大步走上城头。

  这员老将已经年过六旬,满头的白发,在风中起舞。

  但是精神依旧健旺,两眼炯炯有神。

  颔下的白须倔强的翘起,显得极为强硬。

  刘仁轨本是文臣出身,在太宗朝一直以直言敢谏而闻名。

  后来因为敢谏在朝中得罪了长孙无忌一党,因而被贬。

  岂料后来因祸得福。

  在李治掌握大权后,大部份的老臣受到猜忌,刘仁轨这种恶了长孙无忌的,反而进入李治眼中。

  后来战事需要,刘仁轨弃文从武。

  但他少年神童,乃文武双全之才,很快便摸清兵法门道,指挥作战,无往而不利。

  可惜,刚有好转,又得罪了李义府等人。

  好不容易在百济作战扬名,已经年过六旬,早过了一个人身体和精力最巅峰的时候。

  李治一朝有一个奇特的现象,就是一批扬大唐国威的名将,年纪都在六旬开外。

  像之前的苏定方、程知节、李勣。

  苏大为熟识的刘仁愿、刘仁轨,还有至今尚未见过的萧嗣业、刘伯英、程名振、契苾何力,阿史那社尔这些名将,藩将,无不都是过了六十耳顺之年。

  高宗朝前期,正是靠着这些老将、名将,才支撑起大唐的武德。

  这是太宗李世民为李治留下的遗产。

  也是大唐的幸运。

  在古时,古人的寿命远不如后世,四五十岁,已经可称高龄。

  到六七十岁,还能提刀上阵,那简直是个奇迹。

  而这样的奇迹,在李世民、李靖、李勣、苏定方等将领的身上,一再上演。

  简直是上天眷顾大唐。

  但凡苏定方或者李勣未能撑住,在六十以后卧病在床,或者病亡。

  那大唐对外征战和灭国的历史,只怕都要大大改写。

  不过,时间走到龙朔三年,随着大唐征服高句丽。

  属于老一代名将的荣光,已经快要走到尽头。

  李勣今年已经年逾七旬。

  打完高句丽这一仗,李勣再也支撑不住。

  他也该颐养天年了。

  苏定方比他还大两岁,已经七十有二。

  这两位的年纪,就算在后世都是爷爷辈。

  何况在此时。

  随着这两位支撑大唐半壁的名将老去。

  唐军将领中,确实会出现一阵青黄不接的情况。

  至少最近几年,唐军中,还没有任何一个人,能接替苏定方和李勣的位置。

  能够统领全局,打那种以少胜多的灭国级大战。

  苏大为走神的时候,刘仁轨已经走上城头,站在他身侧,向下看了看。

  此时是唐军刚刚全部占领平壤城,正在清点收获,以及追捕逃人,正是最混乱的时候。

  无论多么自称是“仁义之师”,古代这个时候,在破城的时刻,都难免混乱。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 唐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