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太平天国史_罗玺纲【完结】(10)

  一

  本书是以叙论、纪年、表、志、传五种体裁结合而成的综合体写的。这种体裁,是我对我国古代作为正史体裁的纪传体,经过长期探索,再三改变而成的一种史书体裁。纪传体创始于西汉司马迁史记。东汉班固继承史记体裁断代为史,撰成汉书。至唐初以纪传体修撰晋书、梁书、陈书、隋书、北齐书、周书、南史、北史八部前朝史,这种体裁已得到充分发展,而先出的编年体反退居次要地位。故从隋书经籍志开始,「史部书以迁、固等书为正史,编年类次之」[一],在实际应用上和社会影响上,后起的纪传体已经超过编年体之上。

  司马迁史记分为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部份。班固把记王侯封国的世家,归并列传内,又把书改称为志,分为本纪、表、志、列传四部份,遂成为纪传体的定型。纪传体用本纪记帝王的统治事绩,用表驾驭复杂繁颐的史事[一],用志记典章制度,用列传记人物。纪传体以人物为本位,宣扬帝王统治,宣扬将相功勋。历代封建王朝所修史书都用这种体裁,记载帝王将相的活动,为封建主义服务。

  纪传体的方法,一句话概括起来,就是「类别区分」[二]四个字。它具有三项优点:第一、使大大小小的史事都有类可归,網罗了各方面的史事。第二、使史事从类别区分而安排得更加周密。刘知几所论「原隐必该,洪织靡失」[三]便是指这两项优点说的。第三、寻求方便,章学诚所论「类即事有迁从,而寻求便易」[一],便是指这项优点说的。至于它的缺点,却有两项:第一、记事分散,读者难得其纲领,章学诚说:「大纲要领,观者茫然」[二]。第二、纪事重复互见,刘知几说:「同为一事,分在数篇,断续相离,前后屡出,於高纪则云语在项傅,于项傅则云事具高纪」[三]。章学诚说:「一朝大事,不过数端,纪傅名篇,动逾百十,不特傅文互见,抑且表、志载记无不牵连」[四]。从方法来论,也是一种优劣互见的体裁。

  二

  我青壮年时,受资产阶级鄙视历史遗产思想的影响,以为要撰史就应该用西方新体裁,中国古代史书体裁旧酒囊装不了新酒,特别是对斥为帝王将相家谱的纪传体更持否定态度,从来不曾有用来撰太平天国史的打算。我用纪传体写太平天国史出自偶然的机缘。一九四四年,前广西通志馆要我写一部太平天国广西人物传。完成这个工作之后,我想:太平天国知名人物大半是广西人、把那些非广西籍的补上去、再添写天王本纪和幼天王本纪、那岂不就成为一部太平天国人物志,陈寿三国志的体裁不就是这样吗?我就照这个想法增添上去。再过两年,我请长假回家乡疗病,我又想,再添上表、志两部份,那岂不就成为一部用纪传体写的史书了吗?於是我又这样做,便写成了那部后来在开明书店出版的太平天国史稿出来。所以那部史稿是憑一时的兴会陆续添补而成的,并不是立意用纪傅体写的[一],因此,我对它的优缺点还没有做过研究。

  史稿於一九五一年一月出版,五月再版。这年夏天,我在南京遇到许立君同志。他对我说,他过去认为纪传体是没有什么价值的,到他写武训批判时,要找宋景诗事绩,翻了许多部中国近代史书都找不到,后来在我那部史的会党起义表里找到了,他才知道纪传体也还是有用的。许立君同志是一位年青知名的马克思主义研究者,这句话出自他的亲身体会,使我吃了一惊。

  在史稿出版后的几年里,我因为到各地去协助举办太平天国纪念展览,调查太平天国遗迹,搜求太平天国文献和资料等等,接触到各方面的人们,了解到其中许多人,包括文学、戏剧、电影、美术和自然科学工作者,都曾在这部史稿里面各取所需。因此,我才正视我那部史稿,然后才开始对纪传体裁进行探索。

  三

  当我写史稿时,我是否定纪传体的。到这时侯,我已经学习到毛泽东同志批判继承历史遗产的教道,对纪传体应该如何去对待得到了正确的认识。但是,怎样「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一],「批判地吸收其中一切有益的东西」[二]呢?却还在艰苦探索中。

  我从我国古代史学家刘知几和章学诚对纪传体的评论里,初步看出了它在方法上的优缺点。到一九五四年春,中华书局要再印那部史稿时,如何去改变纪传体的问题就摆在我面前。我针对着纪传体「大纲要领,观者茫然」的缺点去探索,认为可用「叙论」的体裁,写一卷综合的论述,加於卷端,既不打乱原来体系的完整,又可以达到补救缺点的目的。因此,我写了卷叙论,对太平天国的时代背景,革命运动的分期,革命的性质和成就,失败的原因,及封中国近代史的影响等等,作综合的论述,使读者开卷即对太平天国史大纲要领,整然在目,得到了一个概括性的认识。这是我对纪传体所作的第一次改变。只因考虑到这种传了两千年的史书体裁,一旦改变,加上一卷叙论,恐怕会犯书蛇添足的错误,所以临发排时抽了出来,没有刊出。

  一九五七年五月,中华书局又要再版那部史稿。我鼓起勇气,把那篇叙论加上去,使那部史稿由叙论、本纪、表、志、列传五部份组合而成。我在重印题记里,对这个改变,特地请求读者教正。

  史稿增订本,於一九五七年十二月出版,我送请范文澜同志指教。他看了,回信给我,对我这一种加叙论来改变纪传体「大纲要领,观者茫然」缺点的作法,给以高度的评价说:「可以不朽矣」。范文澜同志的鼓励,使我增加信心,鞭策我向前作进一步的探索。随着不断的学习,使我对纪传体缺点的认识也得到逐步的深入。在一九五八年夏我开始撰写本书时,认识到本纪的体裁专记帝王一人的统治,其目的是要体现出封建君主制的统摄万方、纲纪后代的特徵,具有浓重的封建性[一]。我又认识到纪传体以人物为本位,偏於记述人物,突出了个人,就会掩蔽人民群众,使读者发生英雄创造历史的错觉,在全书各部份的比重上,必须大改变。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