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太平天国史_罗玺纲【完结】(88)

  三、重视并积极发展商品货币关系 资本主义生产首先是商品生产,它的存在和发展与商品货币关系有着密切联系。资政新篇对兴办某些近代企业的着眼点之一,就是如何有利于商品流转,例如兴办交通企业是为了便于「大商则搭客运货」,为了与「外国可通和好」(「通和好」主要为「通商」,即对外贸易);兴办银行,发行「很纸」,是为了商人从事「银货相易或纸银相易」的存放、兑换活动,是因为「此举大利於商贾士民,出入便于携带」;办「新闻馆」考虑到「报时事常变,物价低昂」,以供「商农览之,得以通有无」;建立保险公司是考虑在商品流转中如何使「货物船等有防于水火者」。其次,资政新篇主张太平天国官兵采取俸禄制,把原来的供给制改为发给「俸值」,即通过货币关系来实现个人消费品的分配,使一切生活必需品都通过市场购买,扩大商品货币关系〔一〕。

  四、主张对外开放引进科学技术 太平天国在洪仁玕到天京之前已执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这是基于从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反侵略的认识而来,但对于对外开放的必要性的认识却很浅薄。资政新篇极力批判中国过去闭关政策的愚昧,指出「拘拘不与人交接」,是夜郎自大的「浅量者之所为也」。其结果「以致全体闭塞,血脉不通,病其深矣!」主张对外开放,吸收各国之长,开通民智,以引进西方科学技术说:「外邦人技艺精巧,邦法宏深,宜先许其通商,但不得擅入旱地。……惟许牧司等并教技艺之人入内,教导我民,但准其为国献策,不得毁谤国法也」。资政新篇这种认识,显然是和它向西方学习科学技术,建立近代化企业的规划相联系的。

  从上述资政新篇的内容看,其核心是仿效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从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对中国进行「革故鼎新」的改革,在政治上,要把中国建立成一个带有法制与民主色彩的国家,在经济上,要通过建立、发展资本主义性质的近代企业以求富强。后来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所提的方案,尽管有更深入的见解,更详细的计划,但是,都远不如它的规模宏伟。特别重要的是,它是建筑在推翻地主土地所有制的革命基础之上提出来的,而资产阶级改良派是在维持这个土地制度反对农民革命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有阶级本质的差异。资政新篇是资生阶级革命派出现以前,最富有革命彩的发展资本主义的纲领,是当时最有积极意义的社会改革方案,它在中国近代经济思想的发展进程中,将以第一个主张全面发展资本主义的纲领而记入史册。

  三

  资政新篇在太平天国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资政新篇在当时的中国有没有实现的主观和客观条件呢?根据太平天国的历史事实看来是有实现的可能的。在太平天国克复的地方,地主阶级被专政了,大部分的土地从封建剥削者的手里转移到农民手里,使农民摆脱封建土地关系而获得解放,这就给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道路。中国封建社会末期本已有了资本主义经济萌芽,到太平天国革命解除了种种封建束缚,特别是在克复苏、浙地区后,执行奖励工商业,大力扶植生产的政策,城乡资本主义因素十分活跃,农产丝业大量增产,贸易繁荣,商业兴盛。随着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自然经济的日趋解体,必然会出现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资政新篇的提出,符合当时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有一定的客观经济基础,不是没有实现的可能的。

  资政新篇经天王洪秀全批阅,法法类共提二十八个方案,他在二十五个方案上,有的批「是」字,有的批「此策是也」,有一个批「钦定此策杀绝妖魔行未迟」,还有一个批「此策现不可行,恐招妖魔乘机反间,俟杀绝残妖后,行未迟也」。洪秀全是要实行资政新篇的方案的。

  但是,资政新篇作为一个发展资本主义的纲领是和体现农民公有制经济的天朝田亩制度有本质的不同。它所体现的发展方向——资本主义道路,最终会和农民政权的性质发生矛盾,从而改变太平天国的性质。对于这个本身具有内在矛盾——为了加强农民政权,却又会改变农民政权的性质的纲领,这是关系于太平天国前途何处去的至重至大的问题,天王洪秀全如何对待、如何处理这个重大的问题呢?

  我认为太平天国已经以事实回答了问题。今天我们研究太平天国史的人把资政新篇作为天朝田亩制度的续编看待,在当时,连洪仁玕本人也不如此。他在资政新篇开端说他不避艰险,前来天京,「实欲备陈方策,以广圣闻」,结尾又说:「恭录己所窥见之治法,为前古罕有者汇成小卷,以资圣治,以广圣闻」。可见洪仁玕这部资政新篇并不是以军师地位议定了制度,有如从前军师杨秀清等议定朝帽制度请旨施行那样,而只是一卷「资圣治」、「广圣闻」、供洪秀全采择的方案。至于太平天国对待资政新篇的态度很明确,并没有把它列在旨准颁行诏书总目内。这个总目,截至庚申十年(一八六○年)冬刻的太平天国辛酉拾壹年新历和辛酉十一年(一八六一年)重刻的天朝田亩制度都是二十九部。但前者有天父诗,而后者则取消天父诗,代以天父圣旨。因天父诗中只有一部分是天父的诗,大部分是洪秀全的诗,故既印天父圣旨,即取消天父诗,而代之以天父圣旨,这可见列入旨准颁行诏书总目的严格性。太平天国所有的典章制度,除士阶条例一种外,全部列入这个总目中。资政新篇镌刻于己未九年(一八五九年)不得列在总目内,而只同洪仁玕其他著作英杰归真、军次实录、诛妖檄文、干王洪宝制等一样以个人著作而得到「旨准颁行」。太平天国对「一切孔孟诸子百家」,「皆不准买卖藏读」,以及「世间有书不奏旨不盖■而传读者」都「问罪」〔一〕。故凡有印书,必须旨准,然后得镌刻颁行。洪仁玕印他的资政新篇等书是经过向天王洪秀全奏请,得到「旨准」,然后镌刻「颁行」的,其性质与列在总目的不同。论者说资政新篇为天朝田亩制度的续编,太平天国第二个政治纲领,是不符事实的。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