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通天血路:太平天国往事_西风欺客梦【完结】(26)

  杨秀清、萧朝贵联衔发布冯云山主笔的三篇讨清朝的檄文,其中《奉天讨胡檄布四方谕》影响最为广大。《奉天讨胡檄布四方谕》写作上很有些特点,其一,是突出民族革命的特色,着重强调满汉之别。强调满清是异族统治,荼毒中华数百年,要唤醒汉族的民族意识,起来搞民族革命,夺回自己的基业,“天下者中国之天下,非胡虏之天下也;衣食者中国之衣食,非胡虏之衣食也”;其二,淡化拜上帝教的色彩。虽然檄文例行公事地宣讲了拜上帝可得救等宗教理论,但檄文的主体,主要在强调满清王朝对汉族的压迫。檄文回避了拜上帝教和中国传统文化的敌对关系,尖锐了汉族和满族的对立,而太平天国则以汉族的正统,汉人的解放者自居;其三,因太平天国所争取的对象是缺乏文化的农民,檄文并不深入宣扬传统政治理论中的正统之争、夷夏之别,放弃了空洞的“反清复汉”口号,只谈满族对汉族的掠夺和欺凌,尤其强调了旗人奸污了大量的汉族美女,“鞑子一人管十家,淫乱中国之女子,是欲中国之人尽为胡种也。中国有中国之配偶,今满洲妖魔悉收中国之美姬,为奴为妾,三千粉黛,皆为羯狗所污,百万红颜,竟与骚狐同寝,言又恸心,谈之污舌,是尽中国之女子而玷辱之也”,这比夷夏之别更容易激起粗鄙汉子的反感,宣传手段高明到了极点(如周星驰电影《鹿鼎记》,陈近南发展韦小宝反清时说,反清复明跟阿弥陀佛一样只是个口诀,重要的是满清抢走我们的银子跟女人);其四、使用了形象生动的谩骂,同样“复汉衣冠”,冯云山写得十分有趣,“中国有中国之形像,今满洲悉令削发,拖一长尾于后,是使中国之人,变为禽兽也”,檄文对满族的祖宗进行了极其刻毒的辱骂,“细查满鞑子之始末,其祖宗乃一白狐一赤狗交媾成精,遂产妖人”,诅咒到了极点。中国自古檄文,虽时有人身攻击,却均出斯文人之手,最歹毒莫过骆宾王,也只骂到“掩袖工谗,狐媚偏能惑主”,冯云山如此粗鲁的中伤,咸丰看了不气得五内俱摧才怪。

  发布檄文之后,洪秀全犒赏三军,再次提及“小天堂”。规定每次战斗后,各两司马立即记录管辖士兵的战功和罪过,层层上报,经丞相转达军师存档,到了“小天堂”后根据记录以定官职高低,“小功有小赏,大功有大封,各宜努力自爱”。依据杀敌立功确定将来在“小天堂”的官职,这使得太平军将士奋勇杀敌,以争取在未来政权中的优厚待遇。应该承认,太平天国前期的赏罚是分明的,李秀成、陈玉成等都从普通士兵因战功层层提拔成为统兵大将,其中陈玉成因为战功卓著二十出头就成为全军统帅。太平天国的军功赏赐,远比清朝优厚。后洪秀全又再度颁旨,宣布所有的爵位世袭,这使得太平军将士奋勇杀敌再无后顾之忧(纵然战死,子弟也能因其战功承袭其爵)。

  洪秀全在永安所建制度,虽然某些政策不甚合理,为太平天国的失败埋下隐患,但就其短时间来说,军心士气大振,政权的凝聚力大大提高。

  卷二补遗 湘军祖师江忠源

  清廷上层大员糜烂庸俗不堪,中下层官员和在野士人却生气勃勃。

  清朝八旗贵胄粗鄙无文,自康熙年起,连弓马骑射的祖传本领都丢掉了,成为十足的寄生虫。汉族官僚素遭排挤,在朝中待得战战兢兢,汉人勤勉做官,还不如把满人的马屁给拍舒服了,一时朝中汉员无人有心钻研政务。北京的官场成为士人的大酱缸,多好的读书人跳进去,最后都给染得乌黑了出来。清代官场文人的空谈和鄙陋,在清人的笔记里多有揭露,如纪昀《阅微草堂笔记》记载一鬼嘲弄文人:

  鬼:“凡人白昼营营,性灵汩没,唯睡时一念不生,元神朗彻,胸中所读之书,字字皆吐光芒,自百窍而出,其状缥缈缤纷,灿若锦绣。学如郑孔,文如屈宋班马者,上烛霄汉,次者数尺,极下者亦萤萤如一灯照户,人不能见,唯鬼神见之耳。”

  学究:“我读书一生,睡中光芒当几许?”

  鬼嗫嚅良久曰:“君方昼寝,见君胸中高头讲章一部,墨卷五六百篇,经文七八十篇,策略三四十篇,字字化为黑烟,笼罩屋上,诸生诵读之声,如在浓云密雾中,实未见光芒,不敢妄语。”

  士林无耻,纲常败坏。然而,就像免疫力会在肌体溃烂后启动一样,儒教传统的中国社会的自我救亡机制开始运转,一个叫经世派的理学派别崛起。经世派最早可以上溯到乾隆年间提倡笃实学风、经世关怀的名臣翁方纲,到白莲教反叛时期开始形成:“内患使少数清醒的士人在震惊之余重新关心起具体的行政问题。在龚景瀚和严如熤等镇压会党叛乱的人身上可以看到早期经世派的努力;在道光朝以后,经世派掀起了日益扩大的有意于行政管理技术的浪潮”①。按西方汉学家的理论,对实际事务的再度关心部分要归因于嘉庆帝:他对士人的压制不如他的父亲乾隆,这使杰出之士能在政府事务中能发挥更大的首创精神。经世派历数十年的发展,经曾国藩的老师唐鉴、名臣林则徐等人的提倡,开始有了成果。经世派士人以文公朱熹的理学为学问根基,讲究“内圣外王”,既要用理学来指导完成自身的修养,又要注重“事功”,学养要从内而外,逐渐从修身养性转到经世济用的有用学问,从历史的典籍尤其像《唐六典》、《明会典》、《三通》这样关于政治刑律、典章制度沿革的著作中寻找治国理政,练兵抚民,乃至水利、漕运、盐政、田赋等行政技术的教训,然后推广到实践中,不做闭门造车的书呆子。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