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通天血路:太平天国往事_西风欺客梦【完结】(63)

  曾国藩被人追捧的,还有他的相术。关于当今风传曾国藩的《冰鉴》,热追曾国藩相人之术,笔者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可以说说。

  湘军攻克天京,曾国藩治理江南,四处求贤。有一浙江萧山县骗子,自称是原浙江的教育官员,拜谒曾国藩,“雄谈大睨,不可一世,文正心奇之”。曾国藩某日与下属谈起下级欺骗上级的事情,这人正色道:“属官欺与不欺,不值得讨论。上司受不受欺,全在自己。文忠(胡林翼)那种人,人虽不欺已疑其欺,自然人不能欺;左大帅(宗棠),严气正性,人不敢欺,这二位都不愧是当代豪杰。但胡公和左公,比之中堂,已经落了第二义。因为中堂以至诚感人,已经做到了‘人不忍欺’的境界。”

  一番马屁拍得曾国藩十分舒畅,又试让其品目幕府人才,其人独赞涂宗瀛和郭柏萌,曾国藩也十分赞同,于是派他督造船炮,几天后,萧山骗子辜负了曾国藩的栽培,携款潜逃。属下欲发海捕公文抓捕,曾国藩默然良久,说:“止,勿追也”。回到内室,曾国藩黯然独坐,自捋其须,自言自语:“人不忍欺?人不忍欺!人不忍欺?”。 属下传为笑话。

  曾国藩大概面子上挂不住,又翻古籍查得一典故,命幕僚四下传播,企图捞回面子。那个典故是这样的:北宋时韩琦经略西夏,有人持伪书拜访,骗得大量金银而去。属下建议追捕,韩琦却说,这人敢在百万军中骗我,其才华胆识,都是一流,如果追捕得急了,不免逃往西夏,则西夏又多一员虎将也。幕僚受曾国藩命,四处宣讲这个典故,说,曾公用心,也与韩琦相同,曾公谋国深远,又何惜区区之金和受欺之名?于是谣言被压了下去。

  值得一提的还有关于曾国藩识刘铭传的典故。许多讲曾国藩相术的文章里说,李鸿章带了三个人去见曾国藩,曾国藩大约只花了数秒钟屡屡一看,就得出结论,某人是小人,某人是厚道的后勤工作者,只有刘铭传堂堂正正,顶天立地,是大将之才。这个典故把曾国藩的相术提高到近乎神话的境界。然而就笔者所了解的史料来看,曾国藩许刘铭传为大将之才不过是事后的附会,曾国藩最初的念头是要杀掉刘铭传。

  李鸿章带去见曾国藩的三个人,除了刘铭传,一个是吴长庆,一个是刘秉章。曾国藩的论是,刘秉章“骨重神寒”,是“封疆之器”,要大用(鼓吹曾国藩相术的人就把这个附会给了刘铭传);吴长庆听话,精力过人,是值得重用的人才;至于刘铭传,跋扈不平之气流露而不知,“能用则用之,不能用则杀之”。⑤

  曾国藩看上的大才是刘秉章而非后来天下闻名的省三先生。

  前文说了曾国藩不少丑事,相信已经把大家印象中那个古板僵化的曾国藩形象给破除了,我们现在再来介绍曾国藩正面的事迹,也先讲一件小事:

  曾国藩二十四岁时,在岳麓书院读书,与某生同屋。曾国藩置案窗前取光读书,某生大怒说,“我案头的光线,从窗户而来,现在你遮住了,减我光线,叫我如何读书?”曾国藩问,那我的书案又摆在何处,某生指床头说,放在这里,曾国藩竟如其言。这年曾国藩中举,某生又捶床大怒,“此屋风水,当为我得,今乃为汝夺去”。书院同学都为曾国藩抱不平,但曾国藩处之泰然,与之同住甚久。这正是曾国藩之所以成大器的地方,能人所不能,能忍人所不能忍,曾国藩全靠一股坚韧得成大事。

  曾国藩在二十五岁以前,见识学问都很一般,不过是一个作八股文的寻常举子,志趣不高,只知“寻声逐响”,追逐功名。出湖南入京师参加会试后,曾国藩才结交了朋友,开拓了眼界,开始学着读韩愈,读《史记》了。曾国藩比较幸运的是,在年轻时候就中了科举,自然较早就把求官的敲门砖八股文丢到一旁,开始研究正统的学问了。曾国藩道光二十三年就在一封给兄弟的信里写到:“兄少时天分不甚低,后日与庸鄙者处,全无所闻,窍被茅塞久矣。及乙未到京后,始有志学诗古文并作字之法”。

  曾国藩点了翰林后,没有实际的政务,于是花不少时间研读历史,诗文,学问的功底开始厚起来,后来又拜湖南善化人,大儒唐鉴为师,以理学为根基,研究历代典章制度,经世学问方才大进。唐鉴教给曾国藩的功夫,是一个“静”字,“束检身心,读书明理……最是静字功夫要紧”。曾国藩于“静”字得益甚多,因为静,在纷乱的时世中,曾国藩不被复杂的表象所迷,能看清事情的来龙去脉,自然能找到解决的办法,也因为这个静字,曾国藩能对看准的事情扎住根,下死功夫。曾国藩解决太平天国,就在与他比其他人更能看准问题,下死力气,打一仗,收一仗之功。

  曾国藩在翰林院,除了拜唐鉴为师外,又投靠了权相穆彰阿,此后官运亨通,一路升到侍郎。穆彰阿后来被咸丰扳倒,由于曾国藩长袖善舞,平常既得穆彰阿的推荐又不给人留下丝毫“穆党”的把柄,咸丰倒没有罢免他。曾国藩趁机冒险上了两个“逆龙鳞”的奏折批评皇帝,在朝野博得个敢死谏的好名声,在官场上反而更得意了。

  曾国藩在京师,学会两件大本事,首先是“忍”。江忠源庐州战败立即自杀,曾国藩打的败仗多过江忠源十倍,却坚持活了下来,虽然也有几次自杀,那也是因为害怕被太平军抓获,和江忠源因羞愤而自杀有很大不同。忍耐,让他在艰难的时局熬了下来,有时候,活得长就是一种胜利,曾国藩熬过了天京变乱,熬到了西太后的重用,这是他比江忠源等打了败仗就自杀的人成功的地方。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