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通天血路:太平天国往事_西风欺客梦【完结】(64)

  满人对汉人有猜忌之心,对汉员多有排挤,在某种程度上讲,江忠源就是因为旗人舒兴阿不肯救援而亡,张国梁也因受猜忌而不得授命节制江南大营,间接因此而战死,其他如吴文熔等人的败亡也多类此。曾国藩的忍字诀,在这种排挤中帮了他不少忙。曾国藩在长沙练兵,遭人排挤,于是自行退出省城相让,有人劝曾国藩上本参劾,曾国藩说,“大难未已,吾人敢以私愤渎君父乎?”曾国藩心里恨得直想把政敌磨水吞了,却愣是忍了下来。这句话传开后,大得赞赏,曾国藩被排挤的状况,反而因此得以改善。

  善于标榜道德而不受道德框束,也是曾国藩在京师那些假道学先生身上学到的一个大本领。在中国,办政治,干大事,最重要的就是“正名”,“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只有在道德上占据制高点,才能得到上下支持。只是完全依靠道德做事,又难免束手束脚,曾国藩把这个分寸把握得恰如其分,这是他了不起的地方。当代人每每欣赏曹操那句“许我负天下人,不许天下人负我”,以为完全不受道德约束,才是成功的关键。殊不知,曹操以北方数十万众,不能统一天下,在历史上又被骂了数千年,就因为他愚蠢地把这句话放在嘴边。你都明白告诉了天下人,你是个恶人,随时要背叛负心,还有人跟从你吗?枭雄的做事原则,是想得,做得,却说不得的。

  隐忍加玩弄道德于股掌之上,如果现代人一定从曾国藩身上挖出什么,我想恐怕就这么两点了,其他的如文章、诗词、兵法,外交,他与方苞、袁枚、江忠源、李鸿章等人相比,差得太远了。

  注释:

  ①萧一山《曾国藩传》。

  ②《雨窗消意录》

  ③《南亭笔记》

  ④《庚子西狩丛谈》

  ⑤《清芬录》

  卷五 北伐中原

  第一章北伐决策讨论

  北伐战争,是太平天国战史上研究的一个迷魂阵。北伐的目的是要直捣京师,灭亡清朝,但太平天国仅出兵数万。除英法联军挟完全不对称的火器攻克北京外,历史上从未有任何一个政权企图只用几万兵力攻克中国首都,庚子年八国联军进中国,也陆续增兵至十万余人。此时主持太平天国军事工作的杨秀清、韦昌辉,都是军事经验丰富的帅才,似乎不应该有此幼稚举动。

  要搞清楚杨秀清的决策,就要设身处地于当时的战略态势中去,笔者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和思索,勉强模拟出了杨秀清决策时面对的形势,大致如下:

  从敌人的力量上来讲,清朝在首都附近的军事力量并没有理论上强大。清朝的军事体制与过去其他王朝并不相同。清代军事,相比前代最大的特点就是兵少,首先体现在国家常备军数量上。清朝军队主力绿营,全部满员也不过六十余万,加上皇族的子弟兵八旗部队,顶多有八十万,这是理论上的数据,实际上旗人很少上战场,绿营不满员的情况很严重,太平天国时代,清廷能动用的兵力在四十万上下,与唐贞观年间大致相当,但此时清朝的人口有贞观年间十倍以上。如果再与明初养兵二百万,秦朝带甲百万相比,清朝军队的规模简直小得可怜。清朝军队人少还体现在,军队调动的规模很小。清军的部署很分散,清代中叶以后的战争,每次会战动员总兵力总在数万人左右,政府调派军队一般以千人甚至百人为单位。 现代人经常讥讽晚清时西方国家以数千人、万余人横行于中国大地,客观的讲,清政府与西洋军队作战的士兵,通常也不过是万余人,二三万人而已。以鸦片战争为例,英军的规模有二万,清政府调动的军队不过六七万,按时到达前线参战的只有四五万人。在中日战争、中法战争某些战斗中,中国军队甚至还少于敌人,并不是传说中的百万大军不敌洋人数千。

  晚清的战争中,清廷基本上没有历史上其他政权那样一次动员数十万军队的记载,因为清朝的统治集团的核心力量满族人口较少,能组建的军队数量有限,让完全的汉人武装绿营数量过于庞大是极其危险的,绿营的数量受到严格限制。另外,晚清时会党起义遍布全国,清廷大部分绿营兵都必须分驻各地,严格监视防御地方,指挥系统零落散离,互不统率,互相牵制,不能集中起来组成数十万人的大兵团。因为这两个重要原因,决定了清王朝在首都及其附近地区的战略力量并没有传统上其他王朝那般强大。唐、宋、元、明都能在其京畿动员三十万以上的部队,清廷却只能动用十余万人,大部分以数百、千人为单位分驻各县,而且受到大批北方起义军的牵制。如果没有江忠源、温绍原、周仁法这些七品县令中的名将坐镇,千余人的小股清军,对于数万军队的推进,只能起到骚扰的作用。如果战术得当,数万北伐军可以把这些分散的清军从容击破。整个北伐战争中,清廷只组建了胜保和僧格林沁两个机动兵团,数量均在二万左右,相比北伐军,数量并不占优势。北伐军的失利,也并不是因为兵员少于胜、僧两个军团而是指挥上的错误。

  按笔者的分析,北伐军如果能顺利击破胜保、僧格林沁两个兵团,在生死存亡关头,清王朝至多还能拼凑四五万八旗部队顽抗。清廷不会把数十万八旗全部压上战场,如果四五万旗兵被歼,剩下的八旗兵是保卫爱新觉罗氏北逃或者南撤的本钱。我们模拟当年决策的杨秀清的心态,也大致如此,既然太平军能以数千人击破赛尚阿四万人的封锁,一路攻城略地招降纳叛发展到百万之众进入南京,那数万太平军精锐也极有可能歼灭胜保、僧格林沁的四五万军队,联合北方捻军和其他起义部队,以数十万之众攻克北京。从北伐具体进程来看,北伐军及其援军,也一度发展到十数万人的规模,实力远超胜保等人,只是战术运用不得当才被打败。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