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老莱子新传奇_楚木【完结】(37)

  最让子玉始料不及的是——

  当她出门为我们送行时,父母不容分说,就把子玉的衣服、用品包起来全都塞入马车。

  子玉一下子面向父母跪哭起来。

  赖胭躬身抚劝道:

  “玉妹,还是顺从爹娘的心意吧,若想要报答他们,有的是时间。等一切安排妥当后,我们可接父母去,你也随时可以回来呀!”

  子玉无言。

  后来她被赖胭与母亲前拉后拥,推上马车。

  可怜天下父母心!

  我立于旁,再一次跪拜父母后,牵着宗儿坐在前面的马车上。

  朝阳如歌。

  第十二章 孔子二访 简语

  「圣人居亡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荆门《郭店楚墓竹简》《老子甲》第17枚

  第十二章孔子二访36关于孔子

  说起孔子,这时已不是一个纯真少年了。

  他的目的性很强,全部的愿望就在于复“周礼”、回“故朝”中去,所谓“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天下之民归心焉”是也,更有“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孔子祖先本来也是宋国的一个大贵族,只是现在没落为他国士人阶层了。

  在我们那个时代,一个大家族的沦亡有时真是偶然耶!看过周史的人都知道,孔子的六世祖孔父嘉曾是宋国的一个卿大夫,官至大司马,但仅仅是因为她妻子长得漂亮(《左传》中称“美而艳”),在隐公九年被太宰华督在路上偶遇后过目不忘。为谋夺其妻,遂借“安宁人民”为名,将他杀死而取其妻。宋殇公为此很恼怒,华督又杀死殇公。

  此后孔之家族败落,逃亡鲁国,令人扼腕叹息。

  _

  人们常说我与孔子的思想格格不入,这不是没有道理的。后来你们又从荆门郭店楚墓竹简《老子》——我的“原著”中发现我与孔子的言论并不太对立,这只是表面现象。

  虽然后世的所谓“道家”弟子强化了这种分歧,但若没有思想“原点”或“起点”上的差异,就没有我后来与他的分道扬镳了,不,是他与我的分道扬镳。因为我的思想与他的人生奋斗目标是不一致的。

  孔子的思想亦有一个起点、吸收、草创与定形过程,他的基点或实现方式就在于介入政事,干预人们的思想与生活,总想把活生生的人纳入他“预定”的模式中去运行,不让人们有丝毫的动弹,所谓“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是也。

  要说人们生活得遵从一定秩序,这是对的,但这种秩序应是一种自然秩序,而不是人为规定的、由先天力量大小所决定的秩序,难道社会永远要“君压臣”、“臣制民”、“父训子”吗?

  当然,孔子也讲“仁”,如“君主”要善待“臣民”等等,但其出发点也不是通过一种良性制度或“政道”来立“仁”,没有非“仁”者不得为“君”、为“臣”的概念,而是靠对“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训导及良心的发现,这在当时社会纷乱的条件下是件多么可笑的事情。

  事实上孔子所倡导的“仁义道德”后来成了“君君臣臣”们美化自己的假面具或讨伐异己的工具。

  在这里本不想揭孔子之短,而是为了客观地分析他一生。

  大家都知道,就连孔子自己也不能完全做到他所倡导的“仁”和“义”。最经典的例子就是《荀子》和司马君在《史记》中都记载过的“诛杀少正卯”之事端:

  少正卯是与孔子同时办私学、并被当时称为“闻人”的鲁国大夫,因其富有感染力的课堂多次把孔子的学生都吸引过去听讲(据说只有颜回没有去),这当然令他不快。孔子于鲁定公十四年(公元前496)升为了鲁国大司寇。在他上任后七日,就把少正卯杀死在“两观的东观之下,暴尸三日”。

  孔子的弟子都不明白为何要杀他,子贡曾忍不住向孔子提出自己的疑问,孔子回答说:少正卯有“心达而险、行辟而坚、言伪而辩、记丑而博、顺非而泽”五种恶劣品性,人的品性只要有这“五恶”中的一种,就不能不施加“君子之诛”,而少正卯是身兼“五恶”的“小人之桀雄”,有着惑众造反的能力,他和历史上被杀的华士等人是“异世同心”,不可不杀。

  ——这算什么理由?已是五十六岁的“正人君子”了!

  第十二章孔子二访37我说了点

  旁话少提,我返回洛阳周都不久,孔丘就虔诚而来,并且带有一个高贵的弟子,即南宫敬叔,他是鲁国“三桓”之一的司空孟僖子之子。

  《孔子家语.观周篇》记载的比较清楚:

  _

  孔子谓南宫敬叔曰:“吾闻老聘,博古知今,通礼乐之源,以道德之归,则吾师也,今将往矣。”对曰:“谨受命。”遂言于鲁君(鲁昭公)曰:“请于孔子适周,观先王之遗制,考礼乐所之......”公曰:“诺。”与之一乘车、两匹马,一竖子,俱适周问礼。

  ......

  也就是说,他们这次来是向鲁君请求“适周问礼”,鲁君准行了的,并遣一车二马一童一御。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