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孤臣孽子_海风中【完结】(60)

  渔船上的水手们又恢复了懒散的原型,其实跑船遇到顺风顺水是很舒服的,只要舵手和领水保持清醒,多数人可以钓钓鱼,晒晒太阳,渔船上的船员配置是宁滥勿缺,船上多数人是为了遇到暴风雨等应急突发情况的,所以很多海船是喜欢多搭些乘客,一是可以收点脚钱,一是万一遇到突发情况还有个帮忙的人手。

  琉球副使者是个沉稳的人,看落地无声的脚步,就是个有功夫的高手,三个随从显然也都不是平凡人物,看来琉球对使者还是很重视的,这个使团应该都是琉球国内的精英,虽然个子不是很壮硕,但都是英华内敛,他们四人也不去钓鱼,也不说话,四个人背向而坐,在甲板上非常稳,看得出都是经常坐船的人,没有一点晕船的迹象。

  王余佑其实开始也有些晕船,但是他的武功,不仅学有外家的强横,也学习了内家拳的顺其自然,他发觉,调整内息,与船的上下波动相适应,而不是与船的波动对抗,就不会再晕船,最主要是放松,把身体节律与船的颠簸合为一体,这样就感觉越来越好,感觉就像是融入了水中,直接走在大海波涛之上,在波涛上载沉载浮,更比在风吹树枝睡觉还要逍遥,这也是一个心得,回去让慈悲他们也按这个心法试试,看看效验如何,假如可以建功,那将来建设舟师也是一个宝贵经验。

  好酒的刘汉又和王余佑喝起酒来,刘汉眼花耳热后,开始和王余佑讲起赤脚张三的传说:明朝末年,农民起义的风暴席卷全国。主要的义军是陕北的李自成,四川的张献忠。

  太湖流域也有一支以渔民为主的义军,在张三的领导下配合北方的义军,活跃在长江以南广阔的水网地区。他们反剥削,反压迫,求生存,与明朝为敌,时常骚挠州县,杀官吏,打富豪,救济贫民。他们被明朝政府视为湖盗。崇祯皇帝的主要麻烦一个是李自成,另一个是辽东的大清国。兵源不足,粮草匱乏,两头用兵,内外交困,一时也顾不上剿灭他们。

  近来战事紧急,京畿发生粮荒。崇祯皇帝封田仰为兵部尚书,命锦衣卫张指挥使协同田仰督运粮草。他们在江浙征集得数万担粮食,押解船队沿运河北上。张三闻讯组织太湖义军迅速控制了三千里运河水道。这条大运河是明朝的经济命脉。田仰在重兵护送下,小心翼翼地过了苏州、常州,平安地过了长江抵达扬州。田仰自以为脱离了险境,与手下人喝酒庆贺。好一个张三,他选择了明军意想不到的地方,布下口袋。

  扬州北边运河的一个河湾里,隐伏着张三的五百神兵。不知张三从哪里弄来了两尊小铜炮,架在一个荒废的渔棚内,一切准备定当,参与袭击的各艘小船都是从太湖一带赶来的,埋伏在河湾港叉之内严阵以待。一天过去了,还听不到消息,到了第二天上午巳时,负责了望的眼线急急奔来,“报!当家的,田仰的大船到了!最前头是一艘哨船。”终于等到了田仰的船队了,大家的心情也紧张起来,仿佛空气也凝结了一样,都在等待三爷的号令。

  就在这时候,岸上有十数骑明军向张三的隐蔽处冲过来。张三郎不愧为将才,临危不惧。他知道计划已经败露,敌人的尖兵正在向他*近,这时候如果采取撤退,很有可能遭到前后夹攻的灭顶之灾。这个时候真所谓“两军相争勇者胜”,张三毫不犹豫命令:“火炮准备!放!”他的手下立即点炮,“轰!”“轰!”两声炮响,两团火光挟着碎铁石块砸向田仰的大船,当即全体渔船蜂拥而出,四面围杀过去……

  张三指派一部分人缠住哨船,带领主力直取田仰的座船。义军纷纷甩出钩索,飞身跃上。大船上立时短兵相接,刀对刀,枪对枪,撕杀起来。这时船舱里钻出十个锦衣卫装束的人来了,张三马上对妻子说:“那口子,这些人有点几硬,我们一起合击吧!”见妻子点点头便高喊一声:“日月同辉!”立刻,他手中的两把大刀挥舞起来,两道白光交织在一起,锦衣卫纷纷后退……田仰仗着一身武艺,上来抵挡,冷不防从张三的刀影中飞出了三嫂的流星锤来,击中田仰的胸口。田仰立即吐血倒地,张三快如闪电,飞身跃上去一刀割下了田仰的首级。明军一见田仰己死,纷纷跳水落荒而逃。一会儿肃清了船上的敌人,张三令后队改作前队向岸上的十数骑明军发起攻击。这支马队人数不多,他们见大势已去,便调转马头逃回扬州去了。张三得胜而归。崇祯皇帝恨得咬牙切齿:等我灭了闯贼,再来收拾你这个水寇!

  只过了一年,北京被农民起义军攻破,闯王李自成坐上了龙椅,崇祯皇帝只好自已解决了自已,在煤山上吊自尽了。

  满清在明朝叛将吴三桂的帮助不久攻克了北京,顺冶皇帝坐上了闯王还没有坐热的崇祯的龙椅。多尔衮马上南下,攻下扬州,屠城十日,他又要渡江围攻南京。明朝的军队早己闻风而逃,只剩下几个文官。吴易的白头军还在路上,张三先行赶到,帮助守卫南京城。多尔衮不知明军的底细,派了百名便衣混进城去,他们看到城里没有明军就想抢头功,竟敢攻打道台衙门,张三夫妇的义军及时赶到,将一百名便衣清兵杀了个干干净净。由于南京城里的老百姓看到扬州的惨状都不肯守城。张三孤立无援,只好带了自己的义军退出南京城。清兵占领南京后,多尔衮强令南京百姓剃头。告示上写的明白: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老百姓纷纷逃离南京,许多人投奔了义军。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