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高衙内新传_斩空【完结】(783)

  职责所在,高强一面命人将此次战况火速上报京城,一面分遣本军诸营前往各地整顿防务,重整军备——其实京东各地军旅大多腐败不堪用,不是下两道命令申斥,或者改任几个军官督率一下就能改观的,高强这些举措大多都是应景而已,各处要了一份总结报告就拉倒了。

  倒是这次匪患中,各地民兵的表现让人刮目相看,比官兵好的太多,主要战场李家庄的庄丁就不用说了,徐州利国监是大宋最大的铁冶中心之一,仅三十六大户雇佣的冶铁工匠就超过五千人,总共冶铁工匠达到上万人之多。在梁山马鳞部进犯徐州的战斗中,此处的铁匠们拿起自己打造的武器奋起反击,虽然由于没有有效的组织和指挥,铁匠们在战斗中死伤数百,但其坚决抵抗地勇气却使得马鳞部放弃了攻占利国监以获取兵器和工匠的企图。转而在乡野间掠夺一番而去。

  京东各地向来匪患严重,梁山只是其中表表者而已,所谓深山大泽多有好汉,这好汉么基本上和土匪山贼也就是一个意思了。如此风气之下,民间尚武习气也相应{炫}高{书}涨{网},民兵的战斗力虽然还不能和陕西相比,却比官兵要好的太多,只是民兵较为分散又缺少训练。再加上他们也不敢把来犯的土匪打痛了,以防日后遭到报复,因此战斗中很难取得较大的胜利,朝廷便无从知晓其战果了。

  如果高强只是单纯要剿灭梁山的话,这些民兵无疑是很好的助力,倘若将其组织起来,从后勤、情报、兵力以及钱粮耗费方面,都比纯粹使用官兵作战要好上很多。不过既然已经定下了招安地策略,这些民兵就没必要加以武装了,一旦梁山被招安之后。这些民间武装没有了目标。再要将他们解甲可就不是那么容易了,天长日久下来,从这些剿匪的民间武装里很可能又产生出新的盗匪来。岂非自找麻烦?又不是抵御外族入侵,搞什么人民战争呢!

  四月,三路招讨司战报传到京城,立时引起轩然大波。梁山这块地方离京师八百多里,算得上心腹要害,这里竟然存在一支战斗兵力超过五万的山贼,可想而知朝廷的震动,有道是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酣睡?赵佶览表,亦忧亦喜。忧者贼势嚣张,贼氛叵测,京东百姓涂炭,朝廷颜面扫地;喜者招讨司出战告捷,击退贼人主力,生擒贼将花荣,斩首近千级,可称大胜。

  当即传旨,命依律犒赏此战有功将士。招讨使高强以下各有赏赐,因粱山并未荡平,故此留待平灭梁山时一起封赏。高强在奏章中并没有明说今后的策略,只说当督率士卒奋勇进剿,今正于郓州谋建水军,以利扫荡贼窟云云。

  赵佶放下招讨司的奏章,又拿起一章来,乃是御史张克公的弹章,奏称梁山盗起,缘括田所恣意妄为,结怨百姓,因此民不堪刻录,至于啸聚。若要平此贼,须得先罢括田所,降德音于京东,使百姓得各安其田亩,无由为盗。

  这奏章看的赵佶心惊,他原本只听蔡攸和杨戬说这括田所能广大公田,为内库增收,又能多辟良田,这才首肯,当时也无人对他说有这许多坏处,怎么忽然一下子,括田所简直和吃人的大虫一样了?原来这张克公和济州张叔夜乃是同宗兄弟,所有材料都是张叔夜一手搜集好了呈上,单单具体因为括田所而破家丧身地百姓就有十余家,一件件写地分明,叫人不得不信。

  赵佶越看越惊,再拿起高强那份奏章来,细看京东匪事,不由得着恼,将龙案一拍,怒道:“括田本为美事,不料竟至于扰民!”蔡攸一听,说到自己头上了,他却早有准备,忙出班道:“官家此言甚明,良法美意,每每为胥吏所妨,而成扰民恶法。臣自知此事之后,忧心忡忡,按察图籍,访得此事乃胥吏杜公才所主使。”随将自己准备好的材料送上,一切都推到最初向杨戬建议设立括田所的杜公才头上,此乃丢卒保车之计。

  赵佶见了,正中他地下怀,登时一腔怒气都撒到这杜公才头上,吩咐有司按察严办,务必以国法绳之,大理寺一声奉诏,自去安排人捉拿杜公才去了。

  张克公见了此景,也知道括田所是皇帝点头设立的,若要从根子上将这机构扳倒,等于是打皇帝的嘴巴,现在也只得如此。随即又出班道:“陛下,今有济州府张叔夜上奏,梁山盗匪虽众,皆国家赤子,为因括田不得法,无由生计,因此啸聚为盗。今朝廷当上体天心,降恩诏予以招安,俾可大开自新之路,使其重归朝廷治下。”说罢有表章取出,交由起居舍人送上。

  这便是高强和张叔夜商量好的,这招安的事由张叔夜提出,一来可以让他避开嫌疑,就算有人拿宋江说事,他也可以振振有辞地说“又不是我提出要招安的!”;二来张叔夜在济州府为官多年,深知京东一带民情盗情,由他提出全盘招安的计划,更容易使人信服。而他和御史张克公之间的特殊关系,也保证了这份招安奏折能够得到皇帝的足够重视;三来这梁山招安之后,兵力数万,若是都被高强收入麾下,难免被人说他拥兵,若这招安是由别人提出来的,皇帝却可放心将招安地贼兵交由高强地招讨司统领,而由地方官来管辖其留在梁山的家属老弱。所谓分其事权而制之,乃是大宋朝的一贯做法。

  赵佶吩咐将这奏折交给中书的宰相、执政和枢密院详商,哪知道这次的反馈出奇的一致,何执中、梁士杰、张商英、梁子美、刘正夫这两相三参外加枢密副使侯蒙一员,异口同声地主张招安。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