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悍赵_伽叶波【完结】(439)

  故此在下以为孟贤师着了偏道,虽师承子思子,亦未可称儒家正脉,以在下愚见,先圣诸弟子所学皆偏,唯有子贡子得其衣钵,重‘修己’之内圣,亦重‘安人’之外王,只有内圣外王并重才是当真得了先圣之学精髓,故此在下才不敢苟同孟贤师之论。只可惜当今儒学以思孟为重,呵呵……在下的话么,实在没几个人肯听的。”

  荀况滔滔不绝的雄辩之论顿时把赵胜说愣了,他原来根本不懂什么儒学,来到这个世界以后接收的也是正统的‘思孟学派’思想,只不过因为本身与这个时代的巨大差别才没有陷进去,自有一番主张。

  他原来一直以为荀儒之后觉得儒学思想是错误的,所以才渐渐偏向了法家思想,提出了什么“性恶论”,今天听他这么一说才发现,原来荀况是个极端的孔子崇拜者,正因为对孔子的崇拜才对孟轲提出了异议。两个人争论的根本不是什么性恶性善,而是全面的儒家思想是什么的问题。这一个发现顿时令赵胜大感意外,再也不敢想当然的给荀况划分派别归属了。

  也难怪赵胜会对荀况产生误解,现代社会经过两千年的思想演进,其实绝大多数人早就认为孔子思想就是孟子思想,更多的是把荀况这个“儒家叛徒”想当然的划到法家那一边去,这可实在有点冤枉荀况这个孔子“刍狗”了。

  赵胜越听越觉得这次亲自来见荀况这个不会巴结的人实在是值得,极是意外的看了旁边捋着胡子一直在沉思的“杂学家”乔端以后,才沉住气对荀况问道:

  “这样说来,荀先生所主张的乃是人性有恶,若是没有强行约束绝难有几个人能子修为君子了?”

  荀况炯炯有神的注视着赵胜,听他这么一说,满脸上顿时都是见了知己的神采,舔了舔因为说话太多有些发干的嘴唇后才道:

  “这正是在下那日在稷下学宫听公子一言而萌生相附之念的原因。齐国风俗多轻佻,民风善言而恶本,就算齐王不是狂妄自大之君,齐国也难成天下王霸之业,为学者在临淄只能辩学,若是当真有才学却绝不能在临淄谋进,邹衍投奔燕国,庄周前往楚国,许行前去宋国,说来说去都是看到了这一点,在下虽然不才,却也看出齐国绝非能成事的国家,今日来投公子,是为了谋进,是为了弘扬先圣与子贡之大成。还请公子俯允。”

  说到这里荀况缓缓站起了身端端正正的向赵胜拜了下去,这样实诚的说法赵胜还是第一次碰上,人家乔端根本连当官的念想都没有,至于蔺相如和范雎他们也从来没说过‘我投奔你就是为了做官’之类的话,荀况上来就明明白白说明自己来投奔是为了当官,是为了让自己的扬光大,这份开诚布公实在让人……让人不知道该怎么说才好。

  “谋进……”

  荀况对赵胜的心理冲击实在是大,赵胜微低下头考虑了片刻,这才抬头笑道,

  “以荀先生所说,齐国成不了王霸之业,莫非我赵国便可成就么?”

  “难成。”

  这回荀况又接着实诚上了,直起身来说道,

  “当今天下国强者七……噢,齐国今后会如何谁也说不清楚,先姑且这么说吧。天下强国者七,然能成‘王业’者尚不知在谁,但唯可成‘霸业’者却只有秦国。”

  乔端听到这里实在是忍不住笑了,捋着胡子笑道:“荀先生实在是……仕进之道讲的是谋明主而侍,荀先生既然觉得能成王霸之业者只有秦国,那应该西行拜见秦王与相邦魏冉才是呀。”

  乔端倒不是觉得荀况的话难听,但是荀况当着赵胜的面这样说实在有点打脸的意味,要是不挤兑挤兑他,赵胜就不好下台,反正荀况自己来实在的,那就不能怪别人也来实在的,更何况荀况说了这么多实在话,最后还不是来投奔赵胜?如果因为自己的挤兑就翻脸拍拍屁股走人,那也不是什么能成大事的样子,留着也没用处。

  乔端这是要去芜存菁,也是要为孙女婿的脸面着想,但赵胜却不这么看,面向乔端不以为意的笑了笑道:“乔公别这么说,荀先生想在赵国谋进,自然有自己的想法。”

  说到这里,赵胜又抬头对荀况笑道,

  “荀先生先请坐,嗯……相较秦国来说,我赵国有三不如,其一,四战之地没有关山之固,其二,赵国没有秦国之强法深入人心,施政者掣肘过重,其三,秦地广大,赵国相较而言却是地狭之邦,粮不足、人不众,极难与之匹敌。有这三不如,确实也只能甘拜下风了。”

  这些话都是范雎那个实践家说给赵胜听的,赵胜虽然正在按自己的步骤去一步步扭转劣势,但能不能成功是一方面,就算当真能逆天改变了劣势,那也不是一天两天能办成的,至少在可预期的时间段内,这些劣势依然明显,那也就不怕说给荀况听了。

  荀况听到这里顿时两眼放光,又是深深一鞠才道:“公子实在是难得的诚人,只是在下并非经略一城一地,为家国开疆拓土之才,所以公子所说其一和其三实在没有十全的办法去改变,只能就‘赵国没有秦国之强法深入人心,施政者掣肘过重’略抒些愚见。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