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天步维艰—慕容垂评传_总老师麦加 【完结】(25)

  不仅如此,在这几年内史书对慕容垂的记录几乎就是空白,唯一一件从侧面提到他的记载,还是一件很暧昧的事:苻坚见到慕容垂的妻子小段夫人(大段妃的妹妹或是堂妹),很喜欢,便邀之入宫,然后,“得幸于坚”,苻坚与她同辇共游。但这事让一位很讨厌鲜卑人的宦官,秘书侍郎赵整看见了,认为影响不好,便给谏止了。这件小事的具体起因和经过已经很不清楚了,也不知道三位当事人在此事中的态度如何,但即使这只是一顶浅绿色的帽子,戴在头上的感觉也不可能是很舒适的。不过,久经磨难慕容垂早已通晓了在别人的屋檐底下做人的道理,一切仿佛什么也没有发生。

  总之,苻坚对慕容垂的恩厚是勿用质疑的,但要说他对慕容垂很信任,则显然并不符合事实。这几年里,苻坚对慕容垂的态度,正如司马光所说:“礼之以收燕望,亲之以尽燕情,宠之以倾燕众,信之以结燕心。”礼之、亲之、宠之、信之(这个信之,也只是作出信任的表象而已)都有了,但并没有用之。这多半恐怕还是因为王猛谋略使得慕容垂叛逃那件事,给苻坚留下的心理阴影吧?

  晋孝武帝宁康三年(公元375年)七月,前秦的宰辅,清河武侯王猛病逝。在临终前留下遗言:“东晋虽然偏居江南,但它是正统所在,而且上下团结和睦,没有破绽,等臣死之后,希望陛下不要图谋攻晋。鲜卑、西羌,是国家的仇敌,要想办法慢慢将它们铲除,才能确保国家社稷的长久安全。”作为卓越的政治家,王猛显然已经看出在前秦帝国强大表象后面所隐藏的问题,象一个肠胃不好的人却吃得过快和过饱,消化肯定是好不了的,如果处理的不好,甚至会引发大病。现在该做的,是马上去治疗肠胃病,而不是继续大吃特吃。

  对贤臣兼挚友的死,苻坚极为伤痛,在王猛死后,再三亲临哭祭,对太子苻宏叹息道:“难道上天不愿让我统一天下?为何这么早就夺去了我的景略!”不过伤痛归伤痛,从他对儿子的话语中只是念念不忘统一来看,早在王猛刚死之时,他就已没把老朋友的遗言当回事了。

  对于前秦帝国内部的隐忧,苻坚也并非没有察觉,他除了采用怀柔手段,厚待与安抚各国各族的贵族外,为此还采取了两大措施:

  一是将各地的各族豪强大族迁入关中,这个前秦帝国的根本之地,以实现强干弱枝的目的。如晋太和五年(370年)灭前燕后,迁燕主、后妃、皇族以及慕容鲜卑的大族共四万余户于长安;晋太和六年(371年),迁关东豪杰及杂夷十五万户于关中,迁乌桓于凤翔(今陕西大荔)、北地(今陕西耀县),迁丁零翟斌部于新安、渑池;晋太元元年(376年)灭张氏前凉之后,将凉州的豪强七千余户迁关中等。

  另一方面,则是将部份氐族人迁往占领的各战略要地,以控扼四方。晋太元五年(380年),抽出三原、武都、汧、雍等处氐人共十五万户,由苻氏宗亲率领,散镇关东各要地。氐族人不愿离开家乡,苻坚亲送众人于灞上时,子弟父兄们一起恸哭,那个多嘴的赵整又出来作歌唱反调:“远徙种人留鲜卑,一旦缓急当语谁?”苻坚只是笑了笑,没有回答。

  如果把这两项措施单独提出来看,都是没错的,在历史上均有成功实例。前者如刘邦统一天下后,就将原六国王族、豪杰、大族等强行迁入关中,后者如满清入主中原后,在各要地实行的八旗驻防制度,都获得了很大的成功,收到长治久安的效果。但苻坚在错误的时间和错误的情况下使用,特别还是同时使用,连累得这两个好主意变成了馊主意,前秦帝国一旦发生变乱,氐人不管是在中央还是地方,都没有了优势。

  就象一根橡皮筋,如果绷得太久,也会产生弹性疲劳。因为王猛过世了,他的话成了耳旁风,苻坚的事业仍然一路高歌猛进,太多的成功让他产生了心理盲区,以为世上无难事。而且包括慕容垂在内,慕容家的表现也很老实,说不定其中还有慕容家清河公主与小凤凰慕容冲的枕头风功劳,使得苻坚对慕容垂与慕容家族的防备渐渐松懈了一些。而且志向远大的苻坚已把下一个目标明确锁定为东晋,将慕容垂这样的上将继续冷藏也未免可惜了一点。于是苻坚决定,在即将到来的对晋战争中,将其有限使用。

  秦晋交兵

  此时东晋的政局也已发生的重大变化,晋孝武帝宁康元年(公元373年)七月,东晋权臣桓温逝世,他所追求的两大人生目标:流芳百世(收复中原)和遗臭万年(篡位),最终一个也没能达成。临终,他舍弃自己的儿子,将兵权交给弟弟桓冲。桓冲的才干不及其兄,但为人温和忠义,比兄长顾全大局,主动将扬州刺史之职让与谢安,自己退回荆州,缓和了桓氏与其他大族的矛盾。

  而继桓温之后的宰辅谢安,更是一代名臣。谢安,字安石,出身是门第很高的陈郡(今河南太康)谢氏,祖父谢衡,为东汉时的大儒,后因永嘉之乱而举族迁往江东。伯父谢鲲,曾任东海王司马越的相府参军,过江后任豫章太守,父亲谢裒,官至太常卿。谢安即谢裒的第三子,生于晋元帝太兴三年(公元320年),比慕容垂大六岁,自幼便聪明过人,有一则与桓温童年很相似的记载:据说他四岁时,被当时的尚书吏部郎桓彝(就是桓温的父亲)看到,大发赞叹:“这孩子风俊神清,以后的成就不会亚于王东海!”不过以在下猜想,这多半是后人的附会吧。成年之后,更以才气闻名,隐居在山清水秀的会稽(今浙江绍兴,后世盛产师爷的地方,鲁迅老家)东山,成天与一批名士谈文论诗,游山玩水,以风雅自持,而似无功名之心,屡次拒绝朝廷的征召。他的这种名士作派,在当时是非常时尚的,也为他赢得了极高的声誉,时人皆谓:“安石不出,奈天下苍生何?”这样,在其弟兵败遭废之后,谢安终于出仕了。他先任桓温府下司马,后任吴兴太守、侍中、吏部尚书,中护军直至宰相,数年间平步青云,一路绿灯,直入中央决策层。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