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天步维艰—慕容垂评传_总老师麦加 【完结】(3)

  慕容皝尽管对这位兄长的猜忌心很重,但毕竟是识货的,很快采纳,决定先对高句丽用兵,再灭宇文部。十一月,前燕进攻高句丽。关于这次战争,有一部流传很广的文章《五胡录》是这样说的:“(慕容皝)派遣慕容恪为大将远征高句丽,并让慕容翰作他的参谋,这时慕容恪只有十七岁……慕容皝问慕容恪选择哪位部将当先锋时,慕容恪出人意料地选择了他十三岁的弟弟慕容霸做他的先锋。于是十七岁的少年领着十三岁的娃娃……出征了。”《五胡录》的作者在这里犯了两个明显的错误:比较小的一个是慕容霸的年龄,当时实际是十六岁(慕容恪生年不详,不好论对错)。比较离谱的一个,是所谓的大将慕容恪其实根本没有参加这次战役,他在国内留守。这次出征的主帅是燕主慕容皝本人,以慕容翰、慕容霸为先锋。当时慕容部进攻高句丽,有南、北两道可行,北道平阔,南道险狭,慕容翰料定高句丽必然重点防备好走的北道,建议兵分两路,燕主及翰、霸等率主力四万人出南道。另派长史王寓率兵一万五千出北道以为牵制。这是采用“田忌赛马”,以上驷对敌下驷,以下驷对敌上驷的策略。

  传说高句丽建国于公元前37年,已立国近四百载,创建人是扶余王子高朱蒙,比慕容部的历史悠久很多。不过正象常言所说:有志不在年高,无为空活百岁,这三百多年的历史,高句丽一直活得不咸不淡,有它不多,没它不少,对历史基本没多少影响力。当时在位的高句丽故国原王高钊(后来那位著名的广开土王高谈德的爷爷)的部署果然不出慕容翰所料,命其弟高武帅精兵五万防御北道,自率少量兵力防御自认为不会遭到攻击的南道(兵力不详,但应该不会少于五千,从此战燕国投入兵力五万五千,高句丽投入兵力五六万来看,双方相距不大)。这样的准备,撞上慕容翰、慕容霸等牛人之后,还能不死翘翘,那就没有天理了!于是,高句丽大败,大将阿佛和度加阵亡,燕军乘胜攻克高句丽都城丸都(遗址在今天的吉林省集安市西南的丸都山上),高钊单骑遁逃,连老母和妻子都被俘虏。不过此时北道的高武以众击寡,击败了燕军王寓部,虽然无法挽回南道的惨败,但多少为高句丽争得了一点儿面子。慕容皝于是不再穷追高钊,而是发掘了高句丽王陵,把高钊死去老爹的尸首也抓去当了俘虏,连同高钊的生母、妻子以及高句丽历代积存的财物,男女百姓五万余口,一起带回燕国。临走之前,前燕军还拆毁了高句丽的国都—丸都城。受到这次重创后不久,第二年二月,高钊被迫向慕容氏燕国称臣,派弟弟到龙城进贡“珍异以千数”,以赎回父亲的尸首,从此甘于慕容属国的地位。

  解决高句丽这个后顾之忧后,燕国经过一年的准备,于晋成帝建元二年(公元344年)春,发起了对鲜卑宇文部的大规模进攻。仍然是慕容皝亲自挂帅,以慕容翰为前锋将军,刘佩为前锋副将,左司马高诩参谋,分命慕容军、慕容恪、慕容霸及折冲将军慕舆根等统兵,三道并进,声势浩大,是慕容氏规模空前的一次出征。

  鲜卑宇文部,本是鲜卑与南匈奴部份残余组成的混血部族。和慕容部可算是老对手了,原先比慕容部强大,多次入侵慕容部,不过在长期的交手过程,宇文部算得上是屡战屡败,又屡败屡战,折腾到现在,已弱于慕容部的燕国。此时宇文部首领是宇文逸豆归,在慕容皝继承慕容部首领的同年,他以兵变驱逐(或者是杀死,不同的史书记载不一致)了上一代首领宇文乞得归而登位,这也就是慕容翰说他“篡窃得国”的原因。篡窃得国之后,宇文逸豆归对宇文部的治理也不怎么样,国势渐弱,不过宇文部毕竟民风强悍,还是有一点战斗力的,逸豆归对慕容氏即将开始的进犯也有所准备,高句丽活生生的例子就在眼前嘛。早在去年(公元343年),宇文逸豆归就决定和老美似的,对将来可能的对手进行一次先发制人的打击,派大将莫浅浑率兵攻燕,但这种游戏岂是人人都玩得转的?莫浅浑被慕容翰打得大败,仅逃出一命,剩余士卒全当了燕军的俘虏。

  现在,逸豆归派宇文部内最负盛名的名将:南罗(地址可能在今内蒙古辽河上流的西拉木伦河或老哈河一带,《五胡录》竟然说他是新罗人,真是搞笑。)城主涉夜干率领全部精兵迎战。(涉夜干在《晋书》中称作“涉奕于”,这可能是音译的不同,本文按《资治通鉴》的译法。)

  涉夜干素有威名,连慕容皝听到这个消息,都忙派人给前锋将军慕容翰传话:“涉夜干勇冠三军,不容易对负,最好小心一点避开他如何?”但慕容翰认为大军贵进忌退,连忙给慕容皝打气说:“宇文逸豆归已经把他全部的精锐交给了涉夜干,只要将他击败,宇文部就等于灭亡了。而且涉夜干这个人我知道,虽然有一点儿虚名,其实好对付得很!不该避开他,那样会折损我方士气的。”于是,两军主力迎头相撞。虽然慕容翰把涉夜干说得很不堪,其实他并不好对付,慕容翰亲自率军冲锋,战况极为激烈,燕军并不处上风,前锋副将刘佩、左司马高诩阵亡,连慕容翰都被宇文军射伤。就在交战最关键的时候,十八岁的慕容霸率领一支精骑,从侧面拦腰突击宇文军阵,于万军之中斩涉夜干于马下,宇文部大军全线崩溃!一败之后,宇文逸豆归果然没有组织再次抵抗的能力,只能仓惶逃往大漠以北,不久死去,宇文部灭亡。它的大部分部众,被燕国迁往昌黎(辽宁义县),燕国的疆土北扩一千余里,国力大增。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