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孔氏家族全传_张建平/李安【完结】(174)

  孔祥熙知道上面开会通过了,下面还别着劲呢,要使田赋落到实处还将有具体措施。

  于是他听从了宋子文、宋蔼龄的建议,在财政部里新增设了一个机构:整理田赋委员会,统一全权处理田赋征收事宜。同时在各省及县设立相应的机构,由各省、县首长亲自出任这些机构的负责人。县以下也设置机构,多少为以纳粮户往返不超过60里为限。

  这样,孔祥熙就在全国从中央到地方到乡村设立了大大小小数万个田赋征收机构,从组织上保证了田赋改革的实施。

  在落实了组织机构后,为了使各级机构便于操作,孔祥熙又亲自主持制定了田赋的具体征收额度和折征标准。即各省征额应依当年田赋正附税总额,每元折征稻谷两市斗。

  比如云南省1941年度田赋正附税额为1500万元,按每元征两斗的规定,应征稻谷300万担;广西赋额为900万元,应征稻谷180万担。

  1941年夏季田赋征收后,孔祥熙觉得此价定低了,于是在1942年又把征实额向上翻一番,即每元折征稻谷4市斗。1942年法币比1941年贬值了约20%,折征稻谷却增加一倍,这对农民该是多么大的剥夺。孔祥熙对此却振振有词,他说购粮标准,应根据各地粮产的丰啬情形而定,不需定一个固定不变的标准。

  另外不产谷物的地方,农民便要交纳小麦、玉米、豌豆、青梨、大豆和花生等等,而且各种杂粮的折合比率均比稻谷压得更低。

  为了推行田赋改革,孔祥熙还不辞辛苦,亲自下去检查,并接见田赋征收机构工作人员,给他们壮胆打气。

  在一次接见中他说:“你们都是国家的中坚,你们肩负的使命是国家的希望。”他还说,“田赋征实自古已有之,但弊端丛生,现在实行改革,适应战争,合乎民意,你们要提高认识,树立信心。要唤起民众,支持政府。”

  孔祥熙不仅亲自出马,还经常派他的大员下到各省各县监督检查。当时他对财政部提出具体要求,每年不能少于50人下乡检查田赋征实;各省每年不能少于200人下乡;各县在旺征期间,官员应全部出动。他还要求财政部在全国各地建立自己固定的联系点,以便以点带面。财政部根据他的指示,在全国1000个乡里聘用了1000个通讯员,及时向他反映基层在田赋征实时的情况。

  由于孔祥熙采取了这些措施,田赋改革取得了成果,实物征收也一年强似一年。如田赋改革的1941年,国民党中央政府征收稻谷及其它粮食455多万担,超额10.39%,1942年征收6600万担,1943年征收了644万担,1944年征收了544万担。4年累计征收粮食2.3亿担,基本上满足国民党党政军各部门的需要数量。

  孔祥熙的“政绩”是建立在对广大人民、特别是广大农民的残酷剥削、压迫和剥夺的基础上的,在他向蒋介石报告的那一串串数字的时候,广大国统区的农民正处在无衣无粮的水深火热之中。

  比如据国民党的《中央日报》报道,陕西省在1941年,除要负担中央政府的600万担粮赋外,农民还要负担所谓八战区、五战区和二战区的代购及地方各级“公粮”,农民交纳这些粮物后所剩尚不及三分之一。西安的《民众导报》披露说,陕西省榷县中山乡1944年每亩旱田除缴纳粮食二斗二升外,还要出公款8000元,合小麦4斗。当年还是大丰收,所交公款公粮要占三分之一强。1943年,四川省稻谷每人平均4市担,但其中约有2.5担要被充做公粮。

  这是从平均数来看,如果具体的每户农民,那情景就更为凄惨。因为田赋征收采取的是比例制而不是累进制。

  在四川省长寿县,一个年收入为4500担稻谷的地主,须交缴田赋150担,只占其收入的3%;而一个收入10担的自耕农,须交纳田赋1.3担,占总收入的13%(因为他没有别的收入);而一个收入只有几担,当时靠租种地主部分土地的贫农,处境就更为困难。除了缴纳田赋,所剩无几根本不能养活家人。这还仅就田赋而言。事实上,除了田赋,农民还要负担很多苛捐杂税,实际负担要比田赋所反映出来的重得多。

  孔祥熙在田赋改革时保证,改革田赋是针对每一个人,是“有粮者出粮,有力的出力”,而实际上,地方大地主总是利用自己的金钱和影响及权力,在田赋征收中大做手脚,尽量把负担转嫁到自耕农和贫农身上,从而形成了实际上的“有粮者不出粮少出粮”,而“无粮者多出粮”的局面了。

  除了地主大地主的转嫁,国民党基层组织和地方官员也大捞小捞,从中舞弊。如田赋收购一般是通过县、区、保、甲等系统分片包干的。这样,县长、区长、保长或甲长就在实际征收中作弊。上面要一担,他说要两担,完不成就罚。弄得当时农民怨声载道,却敢怒不敢言。

  孔祥熙经常派财政部的官员下去检查。一次一名检查官在给孔祥熙的报告中写到:“各地经办人员浮收、冒斗现象非常之普遍,如未身临各地,几难置信。经我在几县调查,凡50户中就有37户处于浮收、冒斗和勤派三种形式之下,多收原粮一半者6户,多收原粮十分之三者11户……”

  孔祥熙在田赋改革一开始就宣称,田赋归中央,改征实物,为了解决战时军民用粮之急需,孔祥熙确实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但同时也为自己捞了不少。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