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历史的刀锋:剖解影响中国历史的11个关键人物_曾纪鑫【完结】(64)

  然而,他们身后的命运却截然不同,双方被推到了正反对立的两个极端。一方是正义、高尚、伟岸的化身,一方是邪恶、卑鄙、小人的代表。中国传统认为宇宙应处于一种和谐的状态之中,要是出了什么问题,比如战争、分裂、灾异等,那么一定是坏人从中捣乱。在魏晋南北朝分裂时期,难逃其咎的最大坏人就是曹操。然后,又在的长河中越传越坏,乃至全然走形失真,成了奸邪丑恶的典型。由此看来,曹操实在有点冤哉枉哉,也就难怪近代有人为他鸣冤叫屈、大翻其案了。曹操其人,似乎天命注定了总要背上沉沉的“黑锅”:自呱呱坠地的那一时刻起,就因不明不白的宦官身世,背了一辈子的赘阉遗丑“黑锅”;死后满以为可以得到解脱,却又被人丑化,背上了另外一些他怎么也想象不到的莫名其妙的“黑锅”。

  若论曹操对的贡献,当分生前死后两个不同的层面。生前我们已有所述,而身后的“功绩”就在于充当了封建统治者招之即来、挥之即去的“道具”,起着警戒世风、匡正道义的作用。在一个以礼代法、以德治国的里,统治者需要这么一个白脸曹操的出现,老百姓也认可接受了他,这似乎与我们民族的背景与土壤有关。

  封建帝王从维护自己的利益与统治出发,自然贬斥“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依附朝廷的正统文人不过是一批御用的“帮腔”与“帮闲”,他们唯有顺着主子的意图引经据典大加抨击;而民间艺人就以正统文人的思想为主题,创作出一批不同体裁的贬曹作品。“文以载道”是中国的历来传统,文艺自古以来都是政治的工具与附庸,从来就没有真正独立过。因此,中国古代从未出现过本体化的,更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具有独立人格的真正知识分子。

  曹操曾以他那文治武功的个人奋斗改变过,而后来的对此也做出了“有力”的回应——改变他的形象与地位。如果我们换一种认识的角度以曹操为主体而言,这也算是他生前改变的一种延续,他以“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的无畏气概,任人斥责唾骂地充当奸邪恶毒的化身,通过歪曲自己、丑化自己、“牺牲自己”的独特方式,潜在而曲折地继续改变中国的与土壤。

  随意褒贬人物,将他们视为工具为我所用的传统一脉相承地延续至今。“文革”时期以人物作为政治的“传声筒”,给他们插上好人、坏人的标签,好人无限歌颂,坏人则“打倒在地,再踏上一只脚”;当今以商业价值为标准漫无边际地“戏说”人物,弄得真真假假、虚虚实实,让人莫辨真伪。文艺作品固然离不开想象与虚构,但总得以真实为依据,在不违背真实的前提下进行艺术创作与艺术加工,把握一定的尺度与原则、正确处理好真实与虚构关系尤为重要。

  其实,以道德观念衡量、评价某一人物,并将他们推向某一极端,从而面具化、脸谱化、道具化,已成为国人的一种独特的心理思维模式,它们与封建集权统治下单一的政治制度、经济体系、思维模式“相辅相成”、密不可分。

  只有客观冷静、全面公正地评价曹操,才能还其真实的本来面目。这也是我们认识面向未来所应采取的一种科学而理性的姿态,从某种程度而言,它标志着整个民族的文明与成熟。

  民族融合的自觉先行代表 一

  三国鼎立结束,然后是晋朝的短暂统一。“八王之乱”那种统治者家族内部之间愚蠢而残酷的自相屠杀,很快使得西晋王朝陷于瘫痪境地,而少数民族的乘机起义与反抗终于导致了它的彻底崩溃。于是,中国又陷入了长达两百八十六年之久的大分裂时代。

  上的“五胡乱华”就发生在这一时期。

  “胡”,是古中国对除汉族以外其他所有少数民族的泛指与总称。五胡,当时指的是匈奴、鲜卑、羯、氐、羌等五个民族。一般而言,少数民族都居于远离中原的荒凉地带。经过长时期的交流与融合,在中原统治者的邀请甚至强迫之下,这些民族中的一部或大部已不再居于偏远的塞外,以相对独立的方式迁居内地。五胡叛变,并非出于自觉的民族意识,而是不堪忍受晋王朝的腐败与政府官员的贪污残暴愤而起义。五胡乱华,先后建立了十六个帝国,北中国在经历了分崩离析的一百三十六年之后,才于公元439年由后起的鲜卑族拓跋部所建立的北魏统一。

  鲜卑是中华大家庭中的一个古老民族,因多分布于鲜卑山一带,故称鲜卑,拓跋部仅为其中的一支。他们最早生活在大兴安岭北部森林的天然岩洞里,过着相当原始的游猎生活。后来,由于生存的艰难、视野的开阔与发展的需要,拓跋部便慢慢脱离密林地带,向西南迁移到呼伦贝尔大草原,填补了北匈奴势力瓦解后的虚空,并由游猎经济向畜牧经济转变。

  草原虽然土地辽阔,但气候寒冷,贫瘠荒凉,可供游牧民族利用的资源并不多。当人口与牲畜增加到一定的限度,必然向四周开拓发展空间;如遇严重天灾,就更得向周边地区大肆掠获。严酷的生存环境培养了游牧民族残忍好斗的习性,武力侵略,是他们达到目的、行之有效的唯一方式。

  当中原势力强盛时,北方游牧民族不敢轻举妄动,至多不过于收获时节抢劫一番,又快疾如风地迅速退回原地。然而,每当中原大乱,他们不仅劫夺财物,还占据地盘,建立王国。鲜卑拓跋在不断吞并周边部落的过程中逐渐强大,然后依次南迁到阴山河套、内蒙古、山西等地,又于五胡乱华之时乘机南下,逐鹿中原。公元386年,拓跋部首领拓跋改国号为魏,北魏正式建立。公元398年,拓跋建都平城,称皇帝,建立起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尔后,北魏又经过四十一年的征伐,才结束了北方分裂割据的混乱局面。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