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和绅传_王辉【完结】(17)

  第二章 如何作官妙法—和珅的为官之道

  近水楼台先得月

         

  和珅为军机大臣,又身兼京城崇父门税务临督,担任兵部尚书。外加管理户部三库的肥缺,他谋得户部管理大臣(位在尚书之上)的职位,又兼翰林院掌院学士直接包办科举考试,这些职位给他开通了滚滚财源。

  税务官员历来是最易于招财进宝的肥缺,和珅对崇文门税关的控制十分严格。崇文门税关街门设在今崇文门到上三条至四条胡同之间,早在明朝时,北京城内的内城九道城门都设有关卡向来往进出的百姓,官员收取苛税。至清朝,才去掉了其他各门的收税关卡,统一在崇文门征税,税关设正副监督各一人,一般应由内务府包衣出身的官员担任,因为乾隆也深知这一职位是一个名副其实的肥缺,就把它赐给了和珅,在清人陈康淇的笔纪《郎潜纪闻》中,这样说崇文门税关“天下榷税之关,以京城崇文门胥吏为,最侈且暴”“虽言官属劾 偷旨屡戒而积于如故也”所有往来的商族,官员,甚至连进京应试的士子一律都要收税。凡外吏入都,官职愈尊,则需索愈重,大臣殿观,亦从无与较者,吴江陆中丞以山东布政使陛见,关吏所索过奢,公实不能与。乃置衣被于外,携一仆前行曰:我有衣耳,何税为?既入,从故人借衾褥,事后还之而去。可见了崇文门税关取索之严,外地进京的官员,职位越高收取的税金也越高,出身吴江的山东布政使陆中丞由山东任上进京朝见皇帝,到崇文门税关时却拿不出关吏索取的高额的税金,无奈之下,只好把自己的衣服被褥都放在城外,只带一名侍从,两手空空的进城,对守门的吏卒说:“我只是孤身一人,并没有什么东西,凭什么要收我的税。”这样才得以进城面君,进城之后,不得不向别人借了被褥一用,连布政使这样的官员都被关吏弄的如此窘迫,一般的百姓商人的境域也就可想而知了,按税务规定,凡小商贩携带的箕筐、苕帚、鞋袜、米面、布匹、菜蔬、瓜果、食物等物可以免税进城,可是实际上,一样还是难以逃脱。另外,崇文门税关除了有每年高达17.32万两的税务收入以外,还承担着其他一些任务,如代替宫廷变卖被抄没的王公大臣等人的家奴和财产,仅就这一项事务中的得益,就远远超过了每年的税务定额。这样一个名副其实的肥缺,和珅讨了来,亲自把持多年,他的获利可想而知,就连他的官家刘全,因为代替和珅实际掌握崇文门的税取,等实际事物,也得益非浅,几年下来,刘全家中盖起了远远超出管家身份的豪宅,出入的车马、以及吃拿用度也变的豪奢无度,御史曹锡宝看在眼中,向乾隆弹劾于他,乾隆竟说刘全掌握税务,有点积蓄也是人之常情,后来,和珅因受人参奏被夺去了税务总监一职,乾隆立即又把这一职位赏赐给和珅的儿子丰绅殷德,可见乾隆也十分看重这一职位,不愿从和珅手中把这一财路断掉。

  除了崇文门之外,和珅还掌管着内务府的粮库,绸缎库和颜料库,以及内务府,圆明园茶膳房,选办处,上马四院、太医院、御药房,等与财政有关的部门,这就意味着他掌管着国家的经济命脉,同时,他还负责各种内宫所用物品的制造,宫殿园林的建造和维修,实际上,和珅虽然不曾担任工部的职务,却把工部的职权也收到自己手中,这样一来,他就把整个国家的财政大权都由自己控制掌握。

  在文化事业上,和珅出任翰林院掌院学士,又严密的控制了科举考试,即使他本人不做考官,他的学生亲信也必会把持这一重要的职位。所以,考试考弊的现象,天下共知。封建时代,科举被视为所有读书人的最终目标,读书人一生的价值全都系在“金榜题名”之上,正所为“受得十年寒窗苦,一举扬名天下知”,于是,科场舞弊层出不穷,考生舞弊有很多种方式,挟带小条、雇佣枪手捉刀代笔,泄漏考题等等,这些只与考生本人有关,如果被发现,就会当即取消考试资格,赶出考场,严加治罪,另外,如果考官明知考生作弊却密而不报,则考官也逃脱不了干系了。因为科举考试至宋朝以来就实行了誉录,糊名等手段来防止做弊,考官看到的只是由下人誉录后的副本,既看不到考生的名字也看不出笔迹,所以,一般的办法是考生贿赂好考官,双方约定在考卷的第几段第几行第几个字用某一个固定的字,这被称为“关节”。

  假借皇帝敛巨财

         

  大凡贪官,最喜欢承揽工程的建设,一是因为承包工程名正言顺,是为了国家和皇上办事,办的好了,颜面上也有光彩,最重要的则是,承包工程获利最多。有时一个工程可以得到的利益一辈子都享用不尽,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官员都能揽到工程,只有那些有权势有地位的人才能办到。所以,能否承办朝廷的工程,也成为官员在朝中地位,实力的标志。和伸自然也不例外,他从皇帝南巡,扩建避暑山庄和扩建圆明园等一系列工程中获取了大量的钱财,其中最为风光的当属由和伸总负责的乾隆八十年的万寿庆典工程。 

  乾隆五十五年,年迈的乾隆皇帝已经八十岁了。自古以来,数不清的帝王之中,活到八十岁的只有梁武帝、宋高宗和元世祖三位,所以,八月十三日乾隆生日那天,他决定举隆重的庆典,庆典工程由和伸和工部尚书金简总负责,和伸又施展了出他理财的本领,向乾隆奏到,因皇上圣明,八十万寿节庆典所需银两、大喜,就全部交给和伸去操作了,至于和伸从中获利多少,乾隆不管不顾,他任由他去了,除了商人们捐献银两以外,王公大臣、八旗以及各部的官员均按俸银的多少扣除一定的比例,外省的官员则在各省的养廉银里扣除十分之二五,这样算下来,和伸聚敛到手中的银两已经是一个天文数字,举办庆典有余,所有进献的银两,经过和伸这一通关口,就收致病了大半,用在庆典工程上的大约只有二分之一强。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