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战士_刘健【完结】(73)

  迷糊了好大一会儿,我醒过神来,看到台下观众席上那一排排空空荡荡的椅子,还有身边的孤独木琴,忍不住地悲哀起来。索性,我把吉他抱在怀里,放肆地唱起了《卒子》。大礼堂里的回音特别好,我回忆着梦中的美好景象,唱得更加欢畅了。一首歌还未唱完,有人急促地敲响了礼堂大门。

  我赶忙止住歌唱跑到门口,开门看见一位上尉军官怒气冲冲地站在我面前。我还未质问他三更半夜来大礼堂有何贵干,他手里那把带电击的手电筒就照到我脸上,强光刺得我睁不开眼。

  上尉自称是战备值班室的头儿,问我是从哪儿来的?为什么住在这里?半夜三更在这儿大喊大叫的有何意图?当然,我撒了谎,我说我叫刘迪伦,司机班的,刚从汽车连调过来担任副团长的司机。失眠了,弹琴唱歌解解闷。听说我是副团长的司机,上尉的口气委婉了许多,熄灭手电筒,要我注意影响,别往副团长脸上抹黑,然后在本子上记下了“刘迪伦”的名字。几天过后,我告别礼堂搬到军官宿舍,但我并没有因此感到踏实,因为我还没弄明白“ 新闻报道员”与音乐到底有什么关系。直到裴干事抱着一大摞书籍来到我的房间,向我解释了“新闻报道员”的基本职责后我才恍然大悟,原来报道员与音乐没有任何关系。

  裴干事说,所谓“新闻报道员”就是把本单位发生的一些具有教育意义的典型事件用文字、图片等形式记录下来,投寄到军内外的报社、电台,广泛传播。维护当代军人的光辉形象,激励官兵的使命感和崇高荣誉感。说白了,这活儿就是个“吹鼓手”的差事。

  裴干事指着他拿来的《新闻写作入门》和《导语艺术》,要我先把这两本书翻一遍,说这是报道员必须了解的基础知识,当年他就是靠这两本书走上了新闻报道的光明大道,然后考进军校混了个军官。裴干事还说,干新闻报道这行就像只喜鹊,报喜不报忧,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最讨领导喜欢。对于你们战士来说,领导的赞赏非常重要。没仗可打的和平年代里,士兵想混个出息的确不易。我也是从战士过来的,你们脑子里想什么我最清楚,我对你们的心理活动了如指掌。

  我问裴干事,你是否知道我想什么?

  裴干事说,不外乎“三大事”。

  我问,哪“三大事”?

  裴干事说,立功、入党、割包皮。

  我笑而不语。裴干事说,不对吗?难道你真的不想立功?

  我说,除“割包皮”之外,其余的我都在想。

  裴干事说,那就跟着我好好干,我绝不会亏待你。想立功?容易。只要你刻苦钻研、埋头苦干,立个区区三等功不成问题。咱们团明文规定,在《解放军报》上发表一篇新闻稿,记三等功一次。

  我说,立功原来如此容易?

  裴干事说,听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啊,《解放军报》每天收到的新闻稿件都用麻袋装。

  我问裴干事,写新闻稿件与写歌词,相对而言,哪个容易?

  裴干事说,学之,难者亦易,不学,则易者亦难矣。所谓新闻不过是“天上下雨屋里流,出门碰上人咬狗”的新鲜事情,只要你把小学五年级念完就能吃这门子饭,没什么大奥秘。平常注意观察生活,多思考、勤琢磨,练就一双“新闻眼”,从身边的平凡事件中挖掘出新闻价值。用书上的话说是“透过现象看本质”。诺,抽空你把这些书挨个儿翻一遍,悟悟别人是怎么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没吃过猪肉先看看猪走,到时候你就依葫芦给我画瓢吧。理解了裴干事关于“新闻报道员”的论述和《新闻写作入门》的“五个W”之后,我便开始了墨守成规的效仿。最初那些日子,白天我在机关的几个直属连队里转悠,寻找有价值的新闻线索。晚上通宵达旦地伏案疾书,从一些乏味现象里挖掘出牵强附会的本质,然后按照新闻稿件的写作格式记录下来,连同心脏一起扔进了邮筒,良苦期待我的稿子印在《解放军报》上。

  第四部分国无防不富民无兵不安

  十分耕耘一分收获。半个多月过后,姗姗来迟的军区小报上总算有了下面几十行字。需要说明的是这篇稿子是我写的所有新闻稿件里面最不奇怪的一篇,奇怪的是它竟然率先被报社采用了:老阿婆摆小摊 细微处见精神本报讯 刘健报道:南方边境一位69岁的老阿婆在自家门口摆置一个打气筒,为驻军官兵义务服务,被当地军民亲切地誉为“老雷锋”。

  “老雷锋”名叫何秀珍,家住××市××街138号,距边防某部营区900多米,驻军外出必经此处。三年前的一天,阿婆看到有位战士费力地推着瘪了轮胎的自行车从她家门口路过,老人决定用实际行动谱写拥军新曲。与老伴商议后,阿婆将家里的打气筒拿出来摆在了门口,把满腔对子弟兵的深情厚爱通过义务服务的方式表达出来,为过往的驻军官兵提供了极大方便。

  阿婆与丈夫都曾是战争年代的“拥军模范”,她告诉笔者:“国无防不富、民无兵不安,虽说如今硝烟不在,但战士们却一刻也没闲着。有人说得好,当兵的奉献不仅仅是在战场。” 老实说,这篇看起来很没劲儿的稿子却费了我不少力气。决定写这篇稿子那天,我借了股长的单车,把轮胎里的气放掉,推到老阿婆门口,以此明察她是否真的“义务”。采访过程中,阿婆的丈夫很没精神,不停地打着哈欠,一怒之下我给他买了包“红塔山”。他立马就来了精神,神采飞扬大侃特侃。事后,为了得到阿婆家与团部之间的距离,我还以“每步一米”的方法推着单车叉着腿走了一遍。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