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赵无眠辣说历史_赵无眠【完结】(16)

  “加入中国”有哪几种方式?——

  一、侵略成功,入主中原(清朝模式);

  二、被中国征服(匈奴模式);

  三、同中国一道被第三国征服(清初蒙古模式);

  四、占领部分甚至大部分中国领土(金朝模式);

  五、其他方式。

  日本历史上与中国关系密切,视中国为“上国”、“天朝”,汉代即派使臣到中国朝贡,接受中国皇帝的册封。日本曾出土一方汉光武帝赐“委奴国王”的印绶,有点“附庸番邦”的意思。明治维新以后,日本脱亚入欧,这个惯于点头哈腰的小“附庸”,忽然变成了小霸王。而且,中日之间还隔着个高丽,也长期是中国的附庸,如果它都没能以这种方式并入中国,日本就更不容易了。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前,日本从来没有对外战败过。它遭受过的最大的侵略战争,是在中国的元代。公元 1274 年,元世祖忽必烈发兵大举征日,结果一无所获。当时中国南宋尚存,蒙古人挟同高丽参战。六年后,南宋已亡,忽必烈利用(南宋)中国善水战的优势,再度攻日,还预先设置了“日本行省”,不料大败而归,不及逃走的十几万元兵大部分被日兵杀死。以蒙古人打遍天下无敌手的英勇善战,尚且在日本败得如此之惨,看来“清初蒙古模式”也难奏效。

  中国从来都把打外国(族)说成是“征伐”、“平定”、“讨逐”,把外国(族)打中国说成是“入侵”、“侵扰”、“犯边”。自古中国“征伐”外国的战果甚少佳绩,往往不及外国“入侵”能大奏奇效。匈奴“侵扰”中国好几个朝代,才被中国“平定”,平定后还老大一阵子不安分,弄出的事比入侵还麻烦,是一个耗时耗力、劳民伤财的跨世纪工程,代价太大,在现代社会似乎更加得不偿失。“匈奴模式”走不通。

  最终结果是中国征服日本

  最有可能的,是“清朝模式”和“金朝模式”。甲午战争直至清朝覆亡之际,是日本重演清朝入关的最有利的时机。中日双方的政治、经济、军事、科技实力极为悬殊 ;条件比明末清初时还要好,至少不会更差。但是它错过了,拖了 40 年,到民国才重新开打。这时中国已在国民党领导之下,初步建立了现代国家体制及现代装备的军队。难是难得多了,但如果它能按李宗仁事后制定的战略方针打,征服中国仍大有希望。但它又错过了,进退失据,只好重演“金朝模式”。

  金朝自公元 1126 年底攻占北宋汴京,制造“靖康之耻”,到 1234 年初亡于蒙古,历 107 年 ;如果算上攻取辽国五京的时间,历 111 年。日本自 1937 年攻占中华民国首都,制造南京大屠杀,到 1945 年向同盟国投降,只有 8 年 ;即使算上发动“满洲事变”占领东北的时间,也才 14 年。金朝先是扶持建立伪政权,后干脆自己来干,成了代表“中国”的两个“合如果日本战胜中国法”政府之一。日本也扶持建立了“伪满洲国”和汪精卫政府,但来不及“自己干”,来不及“合法”就投降了。这样短的时间,使它终于没有能够融入中国,被“汉化”成“中华民族”的一员,也使得中国人始终无法消弭“外国入侵”的心头之恨。  如果时间足够长——到底要多长?不好说,反正十年八年是绝对不够的。无论如何,日本总归是照着金朝的样子“野”了这么一把,这笔账咱们得记着,说不定将来有那么一天,它还会以某种方式加入中国。清朝的建立者满洲人,是金朝建立者女真人的后裔,而清朝初建时的国名就叫“后金”。清实现了他们的先人的梦想 :占领和统治整个中国,而最终也被整个中国所吞没。可以推断,中国征服和统一日本,与日本征服和统一中国,最终结果是完全一样的。那就是 :只有一个中国。一个日本这样的国家和一个中国这样的国家,都不足以真正令西方人畏惧 ;而一个日本那样发达的中国,或一个中国那样庞大的日本,却足以使所有的国家不敢小觑。

  有人会说,这是善良的中国人的一厢情愿。不对。这恰恰是日本人,而非中国人的“一厢情愿”。虽然 100 年来,中国一直在试图以各种方式、走各种道路努力成为像日本那样发达的中国都未获成功,但还是要比日本成为像中国那样庞大的日本,要“容易”多了。咱们关起门来反复折腾就行了,走多少弯路、摸多少石头、交多少“学费”、耗多少资源、死多少人命,都是“自己家里的事”,与别人无碍。只要世界有足够的耐心等待我们“迎头赶上”,只要我们能在无数的打击之下“挺得住”不再被分割、瓦解,就可能熬到“中国的世纪”那一天。而日本,只有发动战争一条路可走,并且还没打赢。

  毕竟地球上的“生存空间”是有限的,时间的感觉却是“无限”的。何况,必要时咱们还可以用老办法“空间换时间”,拖垮拖死一切竞争对手与来犯之敌。

  设想日本打赢了中国,当然不能排除“细节”的考虑。在当时的国际背景之下,西方各国出于自身在远东的利益,能否坐视中国为日本所吞并?日本得了中国这片土地,能否暂抑疯狂扩张,进而称霸世界的欲火?是马上四处出击,驱使中国庞大的人力资源为其征战他国,还是为稳固这块辽阔的新殖民地,先停下来进行建设、发展和同化,而后再作下一步的打算?甚至一如历代外来王朝那样,终于为他们所仰慕的汉文化熏陶,一改凶悍顽强的民族风格,变得跟汉民族一样儒雅柔弱,不再存称霸之心?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