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历代皇陵命运大揭秘:来龙去脉_何木风【完结】(45)

  来龙去脉个怪异的"上帝教"。成事后又跑到朱元璋这里献殷勤,真是前后矛盾。一百多年后,孙中山建立中华民国,他以"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身份去拜见朱元璋时,心情是极为复杂的。当时,他已经把总统位置让给袁世凯,以求得中华大统。在孝陵前,他说道:中华民国元年二月十五日辛酉,临时大总统孙文,谨昭告于大明太祖开天行道肇基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之灵曰:"呜呼!国家外患,振古有闻。赵宋末造,代于蒙古,神州陆沈,几及百年。我高皇帝应时崛起,廓清中土,日月重明,河山再造,光复大义,昭示来兹。不幸季世俶扰,国力疲敝,满清乘间,入据中原。嗟我邦人,诸父兄弟,迭起迭踣,至于二百六十有八年。呜呼!时怨时恫,亦二百六十有八年也。岁在辛亥八月,武汉军兴,建立民国。义声所播,天下响应。越八十有七日,既光复十有七省,国民公议,立临时政府于南京。文以薄德,被推为临时大总统。瞻顾西北,未尽昭苏,负疚在躬,尚无以对我高皇帝在天之灵。迩者以全国军人之同心,士大夫之正谊,卒使清室幡然悔悟,于本月十二日宣布退位。从此,中华民国完全统一,邦人诸友享自由之幸福,永永无已。实维我高皇帝光复大义,有以牖启后人,成兹鸿业。文与全国同胞至于今日,始敢告无罪于我高皇帝。敬于文奉身引退之前,代表国民,贡其欢欣鼓舞之公意,惟我高皇帝实鉴临之。敬告。"洪秀全与孙中山都当过南京的主人。但洪秀全祭拜朱元璋的行为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他毕竟是封建社会秩序的忠诚维护者,汉人意识很浓,从他自称"不肖子孙"的话里就能看出来。而孙中山,作为中国民主觉醒的先驱,仍要"告于大明太祖开天行道肇基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就让人看不懂了。孝陵的幸运就在这里,洪秀全因为要打着他的幌子收揽人心,孙中山是民主革命的带头人,盗墓一事又是民主社会所唾弃的。于是,孝陵虽然经过了这么多年,也经历过中国历史上的乱世,但没有人对它不怀好意。不知是不是真的风水好,老天才保佑它一直就这样安静地呆在那里,似乎永远都不会被挖掘。174

  长陵是明十三陵之首陵,规模最大,而关于它的故事也最多。它后来险些被发掘,但最终都躲开了。所以说,长陵是幸运的。明成祖生前杀人无数应遭到报应,所以才有乾隆想偷他的楠木,才有了吴晗想见见他的尸体。但他的确建立了无数功勋,苍天或许有感于此,让它几次三番地躲过了被挖之祸。

  这里埋藏着血腥明成祖朱棣的长陵:

  明长陵位于天寿山主峰南麓,是明朝第三位皇帝成祖朱棣及皇后徐氏的合葬陵寝。陵寝建筑始于永乐七年(1409年)五月,宣德二年(1427年)三月完成,前后用了近十八年时间。长陵是明十三陵之首陵,规模最大,而关于它的故事也最多。它后来险些被发掘,但最终都躲开了。所以说,长陵是幸运的。明成祖生前杀人无数理应遭到报应,所以才有乾隆想偷他的楠木,才有了吴晗想见见他的尸体。但他的确建立了无数功勋,苍天或许有感于此,让它几次三番地躲过了被挖之祸。术士廖均卿

  历代帝王选择自己的陵墓地址都出于对风水的考虑,而明成祖朱棣兴建长陵的出发点却不仅仅于此。未称帝时的他是在北方抵御蒙古的大明王爷,朱元璋死后,他挥师南下攻取南京,从侄子建文帝手中夺取了天下。这在任何封建王朝的士大夫那里都被视为大逆不道的。虽然他靠着血腥的杀戮稳定了自己的统治,但毕竟在许多问题上还是有名不正言不顺地尴尬。朱棣似乎很不习惯南方的气候,更不习惯父亲与侄子呆了五十多年的南京。又因为他曾在北方抵御过蒙古,深知北京战略意义的重大。于是,他从登基初就想迁都北京。但是,迁都是一件大事,不但要照顾到群臣的意见,还要找一同样的风水宝地作为京师重地。五年后,1407年七月,他的大老婆徐皇后病风水学表示方位的方法有:其一,以五行的木为东、火为南、金为西、水为北、土为中。其二,以八卦的离为南、坎为北、震为东、兑为西。其三,以干支的甲乙为东、丙丁为南、庚辛为西、壬癸为北。以地支的子为北,午为南。其四,以东方为苍龙,西方为白虎,南方为朱雀,北方为玄武。或称作:"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吴兴志·谈起》记载穴代号兴郡治的布局:大厅居中,谯门翼其前,"卞苍"拥其后,"清风""会景""销署蜿蜒于左,有青龙象。""明月"一楼独峙西南,为虎踞之形,合阴阳家说。明成祖朱棣的长陵:这里埋藏着血腥177

  来龙去脉死。当大臣们以封建礼仪要求立即在南京附近安葬徐皇后时,朱棣却没有答应。他准备趁此良机迁都北京。他先是命令礼部寻找精通风水的人,然后又暗示礼部,风水宝地就在北方的北京附近。礼部尚书赵羾对这种暗示心领神会,况且,他又不是瞎子,皇帝这几年一直经营北京,迁都的意思已经很明显。他找了许多术士并且将风水宝地是北京的意思告诉了这些术士,但术士们坚决不想违背自己的本职工作,在许多术士看来,北京那块地方不但不是风水宝地,还是一覆亡江山的邪恶之地。赵尚书辛苦地为这些术士解说,但只有江西术士廖均卿明白了他的意思。于是,朱棣便派二人前往北京寻找风水宝地。术士廖均卿是个传奇人物,据说,此人是地理先生开山祖师杨筠松的徒弟,相传,杨筠松临终时,把一条"赶山鞭"交给了廖均卿。这条"赶山鞭"呼山山应,呵水水流。廖均卿得了杨筠松的真传,年轻时便名噪一方。他和赵尚书来到北京后,廖均卿就找到了北京西郊昌平县北的黄土岗,当年,那可是一片不毛之地。传说,他一见到这块不毛之地,就大明长陵祾恩殿石栏杆178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