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沉默年代_铁血战士【完结】(56)

  刘世英与王名扬渐行渐远,再也没有回头。

  两人在成都报名参了军,并随队伍来到了军队的驻地。接下来,两人换上军装,由一名勤务兵带领着,去见刘世英的叔叔王铭章师长。勤务兵领着他们向王铭章的办事处走去,刘世英边走边对王名扬说道:“王铭章叔的武功非常厉害,特别是他的刀法,我的武功都是跟他学的。他使一把虎头大刀,舞起来虎虎生威,一般人没法接近。大刀在近身肉搏中非常管用,以后他会教我们耍大刀的。”

  “是吗?太好了,我早就想亲手宰几个鬼子解解手痒了!”

  勤务兵带着两人走进一间屋子,刘世英看到办公桌后面坐着一个体型魁梧的壮汉,正在和几名军官研究着一副军用地图,于是叫了一声:“铭章叔。”

  王铭章闻声,抬头看到了刘世英,随即走过去抱住他的肩膀,说道:“哎呀,刘世英,几年不见,已经长成一个大小伙儿了!噢,看样子你已经参军了啊,不错不错!对了,你怎么会想到来找你铭章叔呢?有什么事情吗?”

  刘世英笑着说道:“我在重庆参军不方便,所以就和朋友一起来成都了。”

  刘世英将王名扬介绍给王铭章,王铭章也将他的参谋赵渭宾及其他人员介绍给了他们。王铭章接着又问刘世英:“甫公知道你参军的事情吗,他同不同意?”

  刘世英摇摇头,“不,他不知道,我不想让他知道,也不想离他太近。在我看来,他做过太多错事,不是打内仗就是剿红军,还种鸦片充当军费,毒害军民,让我实在找不到尊敬他的理由。我想,我可能以后再也不准备和他见面了。”

  一旁的王名扬听到两人的对话后惊讶万分,他这才知道刘世英的父亲是四川军阀头领刘湘。刘湘字甫澄,四川军界大都称他为甫公,没几个人不知道的。但听刘世英说话的内容和语气,他似乎对自己父亲的所作所为很是不满。

  王铭章拉着两人坐下,对刘世英说道:“你父亲确实做过一些不太好的事情,但是他也是为了四川的人民着想,这样做也是迫不得已。甫公最近身体不好,但他心里仍旧装着自己的国家,准备发动四川全省和全国一致抗日。无论过去有什么过错,都已经无赶紧要了,重要的是眼下,你可以为自己的父亲感到自豪了!”

  刘世英抬头望向王铭章,王铭章微笑着点点头,表示自己所言非虚。经过短暂的沉默之后,刘世英笑了,他终于从心里消除了与自己父亲的隔阂。

  王铭章接着站起身来,说道:“那好,和你的朋友王名扬先去休息吧。做好准备,战斗马上就要来临了,我们不能打没有准备的仗,你们说是不是?”

  刘世英点点头,“请铭章叔放心,我们无时无刻都在准备。”

  第二十章 山河喋血中 [本章字数:4022 最新更新时间:2011-02-13 16:49:50.0]

  ----------------------------------------------------

  九一八事变发生后,国民政府继续对日本实行不抵抗政策,把希望寄托在国联的调停上,致使日本气焰嚣张,相继侵犯我上海,热河与冀东。而实际上,日本侵华的狼子野心已经昭然若揭,不可能再有和平的希望。在此中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的危急时刻,蒋介石却不顾国内民众一致抗日的强烈呼声,死抱其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不放,继续策划并组织军队围剿红军,遭到举国上下一致声讨。

  与之相反,中国共产党则以大局为重,呼应广大民众的心声,发表著名的《八一宣言》,改反蒋抗日为逼蒋抗日,多次呼吁停止内战,请求一致抗日。同时还通过各种方式渠道,揭露日本军国主义的阴谋与罪行,向全国各界人士宣扬爱国理论,支持和领导工人与学生的抗日救亡运动,得到了广大民众,以及大部分地方军队的称赞与支持,为抗日名族统一战线的最终形成作出了巨大贡献。

  1936年12月12日,东北军将领张学良和西北军将领杨虎城秘密策划进行兵谏,在西安临潼华清池扣押了蒋介石以及陈诚等一批民国高级将领,意图逼蒋抗日,引发西安事变。周恩来等人主张不与南京政府对立,争取形成全国的抗日统一战线,促使中共中央采取了和平解决事变的方针,与蒋介石达成合作协议。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中华民族由国内战争走向抗日民族战争的转折点。

  1937年7月7日夜,驻扎在中国北平近郊的日军以军事演习为名,诡称有一名日军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北平附近的宛平县搜查,被中国守军拒绝。日军遭拒后,突然向中国守军第29军发起进攻,第29军37师219团在团长吉星文的带领下奋起还击。7月30日,北平和天津相继失陷。卢沟桥事变的爆发,拉开了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序幕,中华民族抗日解放战争由此正式开始。

  1937年7月17日,蒋介石为表明抗战决心,发表《庐山讲话》,宣称: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有牺牲一切之决心。与此同时,国民政府作出了一系列关于抗战的重大决策,包括建立对日作战的中央军事指挥体制;实行全国军队总动员,实行战时征兵制,训练新兵;召开全军国防会议,制定作战方案,划分若干战区;将国民经济转向战时轨道;以及向全世界宣告中国政府的抗战决策。战事随之一触即发。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