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南明史_顾诚【完结】(29)

  吏科都,同官魏大中争缺,本官虽近让,与当时诸臣嫌隙遂开,因牵入魏忠

  贤逆案。其实本官既未建祠,未称功诵德,径坐以阴行赞导。夫谓之赞导,

  已无实迹,且曰阴行,宁有确据?故臣谓其才可用,罪可宥也。”马士英的

  上疏立即遭到东林—复社人士的强烈反对。他不顾其他阁臣异议,亲自票拟,

  六月间取得弘光帝同意:“召逆案为民阮大铖冠带来京陛见。”①阮大铖出仕

  已成定局;八月,弘光帝又依从安远侯柳祚昌的提议,不经朝臣会议,直接

  任命他为兵部添设右侍郎。②

  第二,马士英建议起用阮大铖原意只是报知遇之恩,并没有掀翻“逆案”

  的意思,比起史可法开“逆案”之禁要保守得多。这点从他在奏疏中为阮大

  铖开脱“阴行赞导”的逆迹可以得到证明。陈子龙记载他曾劝告马士英不要

  “犯天下之怒”起用逆案人物阮大铖,马士英回答说:“逆案本不可翻也,

  止以怀宁一人才,不可废耳。”③马士英本是倾向东林的人物,他没有很深的

  门户之见,爬上首席大学士之后,颇想联络各方面人士,特别是东林—复社

  的头面人物,造成众望所归、和衷共济的局面。阮大铖废置多年,不甘寂寞,

  安排适当官职,任才器使,对弘光政权并不会造成多少损害。相形之下,东

  林骨干的迂腐偏狭令人惊异。他们当中的许多人出仕以来从来没有什么实际

  业绩,而是以讲学结社,放言高论,犯颜敢谏,“直声名震天下”,然后就

  自封为治世之良臣,似乎只要他们在位,即可立见太平。实际上根本不是这

  么回事。甲申夏初,明朝南方官绅处于国难当头之时,东林—复社的主要人

  物关心的焦点不是如何共赴国难,而是在残存的半壁江山内争夺最高统治权

  力。排除福王继统的阴谋破产后,他们又出于防微杜渐的考虑惟恐阮大铖起

  用导致整个“逆案”掀翻。于是,抓住马士英推荐阮大铖一事大闹朝堂。名

  望甚高的刘宗周九月初三日上疏说:“大铖进退,关江左兴衰。”①人们议论

  明末以来的党争时,往往受东林骨干人士的影响,偏颇特甚。黄宗羲起的作

  用最为恶劣。他因为反清义士夏允彝的遗著《幸存录》持论比较公允,竟然

  大动肝火,专门写了一篇《汰存录》痛加驳斥,指责夏允彝“是非倒置”,

  所著《幸存录》是“不幸存录”。黄宗羲的基本论点只是一句话,东林人士

  是“君子”,与东林异调者为“小人”。夏允彝书中说:“东林之持论高,

  ① 李清《南渡录》卷一。

  ② 李清《南渡录》卷二。

  ③ 《陈子龙自撰年谱》,见《陈子龙诗集》附录二。

  ① 刘宗周《刘子全书》卷十八《纠逆案邪臣疏》。

  而于筹边制寇,卒无实着。”黄宗羲真不愧是刘宗周的弟子,反驳道:“夫

  筹边制寇之实着,在亲君子远小人而已。”这无异是说,东林—复社人士孜

  孜以求的正是一派掌权,达不到目的就破口大骂。被东林—复社人士奉为圭

  臬的刘宗周就是抱着这种态度行事的,他的儿子刘汋记载:“有朝绅为马士

  英解于先生曰:枢辅甚向慕先生;先生不吝一见,无有不归命者。所贵大君

  子以其能化小人为君子,今日国事为重,不宜拒绝太深。先生不答。后士英

  所亲再四言之,先生亦不答。”①

  李清等人记载:“马辅士英初亦有意为君子,实廷臣激之走险。当其出

  刘入阮时,赋诗曰:‘苏蕙才名千古绝,阳台歌舞世无多。若使同房不相妬,

  也应快杀窦连波。’盖以若兰喻刘、阳台喻阮也。”②可见,马士英并没有排

  挤东林—复社人士的意思。直到弘光元年二月,诚意伯刘孔昭上言:“珰案

  昭雪,专为阴行赞导原无实迹者言之耳,若献媚有据,岂应翻案?”弘光朝

  廷接受了这一意见,下令“逆案无得滥雪”③。这又说明,整个弘光在位时期,

  并没有“掀翻逆案”。东林—复社人士的记载中常见一种说法:马士英、阮

  大铖针锋相对地提出:“彼攻逆案,吾作顺案相对耳。”实际上大量材料证

  明,朝野人士中对在北京投降大顺政权的官员大加挞伐和主持分等定案的主

  要是以气节自命的东林—复社人士。马士英曾经上疏要求惩办从“贼”诸臣,

  其中一段云:“更有大逆之尤如庶吉士周钟劝进未已,上书于贼,劝其早定

  江南。昨日病中,东镇刘泽清来见,诵其劝进表一联云:‘比尧舜而多武功,

  迈汤武而无惭德。’臣闻之不胜发指。其伯父周应秋、周维持皆为魏忠贤走

  狗,本犯复为闯贼之臣,枭狡萃于一门,宜加赤族。而其胞兄周铨,尚厕衣

  冠之列;其亲堂弟周镳,俨然寅清之署,均当从坐,以清逆党。”①这份奏疏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