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南明史_顾诚【完结】(388)

  清政府为了防微杜渐,对入海的河流一律发兵把断,河中钉立木桩,防

  止舟船透越。如福建省,“其入海之水曰潘渡河、曰铜镜河、曰廉村河、曰

  洋尾河、曰大梅河、曰赤头河、曰云霄河、日开溪河,皆断而守之”①。苏北

  兴化县白驹场原来建造了闸口四座,按照旱涝情况调节淮扬一带的河水入

  海。尽管“白驹场离海甚远,并非沿边地方”,清政府也悍然下令填塞,“以

  致水无所出,淹没田亩”,使水利变成了水害②。

  清廷颁布迁海令,原来的目的是断绝郑成功义师的物资供应,以收不攻

  自破之效。这样的目的达到了没有呢?清政府作为政策的制定者自然是声称

  效果显著,说什么此策既行,“贼势果绌,降者接踵”③。就康熙二十三年台

  湾回归大陆,实现了全国统一来看,似乎证明迁海政策不无效果。实际上并

  不是这么回事。

  就在清政府雷厉风行地强迫驱赶沿海百姓迁往内地的时候,郑成功亲统

  大军渡海作战,从荷兰殖民主义者手中收复了我国神圣疆土台湾。郑成功对

  清廷的决策迁海深为不满,同部下将领谈及此事时叹息道:“吾欲留此数茎

  发,累及桑梓人民,且以数千里膏腴鱼盐之地、百万亿众生灵,一旦委而弃

  之,将以为得计乎?徒殃民而已。吾若不决志东征,苟徇诸将意,株守各岛,

  岂不笑吾英雄为其束缚?今当驰令各处,收沿海之残民,移我东土,开辟草

  莱,相助耕种,养精蓄锐,俟有衅隙,整甲而西,恢复迎驾,未为晚也。”①

  郑经还接受忠振伯洪旭的建议派遣屯兵入山伐木,修造船舶战舰,“又别遣

  商船前往各港,多价购船料,载到台湾,兴造洋艘鸟船,装白鹿皮等物,上

  通日本,制造铜熕、倭刀、盔甲,并铸永历钱;下贩暹罗、交趾、东京各处

  以富国。从此台湾日盛,田畴市肆,不让内地”②。由于布帛等物来源阻隔,

  ② 顾炎武《日知录》卷十一《银》条内注文。

  ③ 杜臻《粤闽巡视纪略》。

  ① 杜臻《粤闽巡视纪略》。

  ② 《清圣祖实录》卷二十七。

  ③ 杜臻《粤闽巡视纪略》。

  ① 江日升《台湾外纪》卷十二。温睿临《南疆逸史》卷五十四《郑成功传》;连横《台湾通史》卷二《建

  国纪》也记载了郑成功这段话,但比较简略,文字也有所不同。

  ② 《台湾外纪》卷十三。《金门志》卷十二也载:康熙“八年,(郑)经将江胜往来两岛(指金门、厦门),

  价值昂贵,郑经又从参军陈永华之请,派江胜驻扎厦门,“斩茅为市,禁止

  掳掠,平价交易。凡沿海内地穷民乘夜窃负货物入界,虽儿童无欺。..其

  达濠货物聚而流通台湾,因此而物价平,洋贩愈兴”③。郑氏父子“课耕积谷,

  务生聚,招徕远人”④,凭借着军民的勤奋劳动和优越的自然条件,终于把台

  湾经营成了“田庐辟,亩浍治,树畜饶”⑤,“人居稠密,户口繁息,农工商

  贾,各遂其生”的宝岛。到康熙二十三年清军收取台湾时,统军大将施琅所

  见到的情况是:“臣奉旨征讨,亲历其地。备见野沃土膏,物产利溥,耕桑

  并耦,渔盐滋生,满山皆属茂树,遍处俱植修竹。硫磺、水藤、糖蔗、鹿皮

  以及一切日用之需,无所不有。向之所少者布帛耳,兹则木棉盛出,经织不

  乏;且舟帆四达,丝缕踵至,饬禁虽严,终难杜绝。实肥饶之区,险阻之域。”

  ①杜臻也说:郑成功入台之后,“规度便近地,给兵屯种,而收赋于诸社以自

  给,又多种桐树及枲麻为治船之需。”②这就表明,清廷的迁海政策不仅没有

  达到从经济上困死郑成功义师的目的,相反,迫使他们走自力更生之路,在

  开发台湾的宏伟事业中作出了巨大贡献。

  其次,清政府沿着人为的标界挖沟立墙,设兵戍守,固然增加了濒海居

  民同郑成功义师联络的困难,但并没有能够割断他们之间的来往。清初一位

  福建人士依据耳闻目睹写了下面一段话:

  当是时,大吏以界外为大荒,人迹阻绝,寇指日穷饿死。而寇窃笑于岛屿曰:“是

  畀我以田园矣,予我以薮泽矣。”于是,群浮游于其间,架阁瓯脱,渐通奸民,为越贩之

  利,物之竹木,食之五谷,器用之油铁,以及布帛麻枲之属,昼伏宵行,络绎成市。..

  予尝游清漳,过蒜岭,望江阴废城,烟火迷漫,而缠头之寇(指不剃发的郑成功义师)且

  观剧其市。惊避之,肆主人曰:“无伤也,是征米者。”亦异矣③。

  这委实是一种滑稽的场面。在距厦门不远的一些地方,清方守边将士为

  求得安静宁谧,也私下放宽禁令。“虽汛地谨防,而透越不时可通,有佩鞍

  穿甲追赶者,明是护送;即巡哨屡行,有耀武扬威才出者,明使回避。故台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