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光晕2:洪魔_[美]威廉·C·迪茨【完结】(5)

  结果,他出乎意料地看见一个巨大的物体,飘浮在临界星及其卫星——基座星——之间的拉格朗日点①上。

  ①拉格朗日点,在天体物理学中,指理想状态下,两个同轨道物体以相同的周期旋转,两个天体的万有引力与离心力在拉格朗日点平衡,使得第三个物体与前两个物体相对静止。这样的点有五个,光晕所在的是恒星与卫星之间的一个点。

  这构造物真是个庞然大物——一个璀璨夺目的环形物体,与星光交相辉映,仿佛明亮的珠宝一般。

  它的外壳呈现出金属般的质感,隐约可见浮雕般的几何图案“科塔娜,”凯斯舰长问道,“这是什么?”

  舰长指挥台旁的全息显示台上,一个一英尺②高的全息影像渐渐清晰起来。科塔娜——强大的船载人工智能——皱了皱眉,启动了船上的远程探测器。长串的数字一行行地滚过传感器屏幕,在科塔娜的“全身”上下泛起层层涟漪。

  ②1英尺=0.3048米,译者注。

  “环形物直径一万公里,”科塔娜报告道,“厚度为二十二点三公里。光谱分析尚无确定结果,不过其形状与任何已知的圣约人建筑物都不符,长官。”

  凯斯点点头。初步的发现就很有趣,非常有趣,因为“秋之柱号”脱离跃迁断层空间后,圣约人舰船早就守株待兔,在他们的航线上等着他们了。凯斯第一眼看见环形结构时心头一沉,以为该构造物是圣约人的巨型设施——这远远超越了人类的工程技术知识。而现在,让他略感欣慰的是,这一构造物或许也超越了圣约人的工程技术。

  这也让他紧张起来。

  波江座ε星系是UNSC的最后一个重要军事基地,也是致远星的所在地。迫于那里敌军战舰的攻势,科塔娜不得不启动飞船,向一组随机坐标做跃迁航行,这也是吸引圣约人军队、让它们不能靠近地球的常用手段。

  现在看来,纵然登上“秋之柱号”的船员们已经成功地甩掉了原来的追击者,但他们接下来要面对的却是这里更多的圣约人军队……他们甚至都不知道“这里”是何处。

  科塔娜用一组远程摄像机阵列瞄准环形物,镜头捕捉到一个细节。凯斯长长地吹了声低缓的口哨。构造物内部的表面是一幅由绿色、蓝色和褐色组成的拼图——毫无人烟的沙漠、丛林、冰川和海洋。几抹白云在旷野上投下深深的暗影。随着巨环的自转,又一幅新景象映人眼帘:一股巨大的风暴正席卷过一片浩瀚的水域。

  一行行方程式再次在科塔娜半透明的身体上滚动起来,她不停地计算着源源不断的数据。“舰长,”科塔娜说,“显然这是个人造物体。有一个重力场在控制着巨环的自转,同时保证大气层存在。我不敢白分之百肯定,但看来环形物上是氮氧混合大气,有与地球同等的重力。”

  凯斯把眉毛一扬。“如果是人造的,到底是准建造了它,这位上帝姓甚名谁?”

  科塔娜花了足足三秒钟处理提问。“我不知道,长官。

  真该死,凯斯暗自咒骂道。他掏出烟斗,用一根老式火柴点燃,吐出一口芬芳扑鼻的烟气。环形世界在状态监视器上闪闪发光。“那么,我们不如前去一探究竟。”

  萨姆·马库斯用累得发抖的双手揉着隐隐作痛的脖子。听见技术主任谢泼德下令时,他激动不已,但那时涌出的肾上腺素如今已消耗殆尽。现在他感到困乏,精疲力竭,甚至有些害怕。

  他晃晃脑袋,努力让自己清醒过来,开始环顾这个小观察室。每个冷冻舱都配备了这样一个观察室,作为中央监测室,它可以监控冷冻舱内数百个低温槽。就船上的标准来说,“二号冷冻舱观察室”很大,但形形色色的生命状态监视器、诊断量表和电脑终端——都直接连接在下面冷冻舱的低温槽上——使整个房间显得相当局促,令人难受。

  提示音响起,萨姆的视线扫过状态监视器。整个冷冻舱中只有一个低温槽正在工作,它的监视器发出有规律的声响引起了他的注意。他反复检查过主仪表板上的数据后,打开了通讯频道。“他快醒了,长官。”他说道。然后,他转身,望向观察室的窗外。

  技术主任汤姆·谢拨德站在“二号冷冻舱”的上层甲板上向萨姆挥手。“干得好,萨姆,”他回复道,“就到解冻的时候了。”

  状态监视器向观察台不断传送着信息。目标的体温正接近正常值——至少,萨姆推想那是正常值;他以前从没有唤醒过斯巴达战士——大部分化学物质已经从低温槽中抽离。

  “他的眼球正在快速地跳动,长官,”萨姆大声叫道,“他的脑电波活动显示,他正在做梦——这意味着他已经基本解冻了。不会花太久时间就会完全解冻的。”

  “好的,”谢泼德回答道,“随时观察神经读数。我们是在他仍然穿着战斗盔甲的情况下将他冷冻的。要密切注意一些可能的异常反应。”

  “明白。”

  安全终端的红光渐闪渐亮,一串新的代码出现在屏幕上:

  >唤醒程序准备就绪。安全锁[A级加密]锁定中。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 科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