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洋务运动史_夏东元【完结】(40)

  他又说:

  “火轮船之制,……道光初元前后也。萃彼中千数百年之奇秘,并之一船之中,百物之所为备,不但轮机一事巧夺天工,而我欲于五年中尽其能事归之于我……。夫使学造轮船而仅得一轮船之益,则自造不如雇买聊济目前之需;惟必求其精、求其备,而尽其所长归之中土,相衍于无穷,非许以重资”不可。

  综合这两段话的意思:(1)造船厂不是买西洋的轮机等件来装配成船,而是要用自制的轮机造成轮船;(2)不仅能自造轮机,而且要系统的学习萃于一船之中的“奇秘”,即期以五年“求其精、求其备,而尽其所长归之中土”;(3)办造船厂不是为了单纯造船,而是通过造船学习科学技术,以“兴别项之利”,“相衍于无穷”,即提高整个国家民族的科学技术水平,以发展工农业生产。为了以上宏伟目标的实现,故“虽难有所不备,虽费有所不辞”。左宗棠的可贵之处,还在于他在创船厂动者之初,即意识到绝不能满足于仿造,而要做到自己能创造性地设计制造,这才能赶上和超过西方,而仿造只能永远跟在别人后面爬行。要做到创造性地设计制造,就非学习西洋新的科学知识不可,就非办新型学堂培养新式人才不可。左氏对此有一段精辟的论述,他说:“执柯代柯,所得者不过彼柯长短之则,至欲穷其制作之原,通其法意,则固非习其图书、算学不可,故请于船局中附设艺局,招十余岁聪俊子弟,延洋师教之”。这就是船攻局设立的求是堂艺局并逐渐演变为前、后学堂的指导方针。左宗棠的远见卓识于此可见。马尾船政局基本上是按照左氏的规划进行筹建的,并且在5年以后也基本上实现了他的目标。

  三、建造轮船工厂及“衍于无穷”的追求

  三、建造轮船工厂及“衍于无穷”的追求

  正当左宗棠积极进行船政局筹建之始,与捻军相配合的西北回民起义正蓬勃发展着。清王朝调左宗棠去西北镇压回民起义,并于1866年10月14日下达了陕甘总督的任命。左乃推荐“熟悉洋务”并能“久于其事”的沈葆桢为船政大臣。因此,如果说办船政局的倡议规划和初步筹备工作是左宗棠完成的,那么建厂工作则是同沈葆桢分不开的。

  沈葆桢(1820—1879年),字幼丹,福建侯官人,林则徐的女婿。1847年第进士。任过翰林院编修、武英殿纂修、江南道监察御史、贵州道监察御史等职。1856年初任江西九江知府,继署广信知府,以抗击太平军有功,官阶不断高升,1861年由曾国藩推荐,被授为江西巡抚。他更加卖力地镇压太平军,幼天王、洪仁玕等人均牺牲于其手下。这是反动的封建地主阶级立场所决定的。但沈葆桢并不顽固守旧,他重视洋务事业,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以发展中国自己的工商业。故沈葆桢有两大特点:一是对清王朝忠心耿耿;二是对洋务事业极其热心。因此,左宗棠认为沈氏主持福建船政局是“必能就绪”的一位理想人物。

  沈葆桢于1867年初接到清廷下达的总理船政的任命。7月17日(同治六年六月十六日)正式到任接办,并于是日启用“总理船政关防”。在接办前,左宗棠已基本上做好了筹备工作,除筹集资金外,包括:(1)定厂址。选择福州罗星塔马尾山后,这是比较理想的港口。因为此地距海口约50里,数百米宽的沿江两岸形势险要,易于设防;水清上实,深达12丈,可停泊巨舰;福建省之木材,台湾基隆等处之煤,都近而易得;此处设有海关,经费亦易于筹措。(2)制定五年计划和与洋员签订合同。与洋人日意格、德克碑签订了为期5年的规条14款的合同。日意格曾充船主,担任过宁波、武汉等处税务司,管理能力较强;德克碑水师出身,长于制造。左宗棠认为两人配合是适当的。左氏先会同日意格“议程期,议经费,议制造,议驾驶,议设局,冀由粗而精,由暂而久,尽轮船之长,并通制器之利。”这为船厂建立规划打下了初步基础。随即与日意格签订了承包合同。不日德克碑自安南来闽,对合同亦无异词。日、德两人与船政局是属于一种特殊的雇佣承包关系,他们与法国政府无关,是奉左氏之命,受船局之托,在设厂造船中处于总包工头地位,有总工程师职能,但无控制局务之权。日意格为正监督,德克碑副之。为了取得其技术和使其忠诚效力,月各资以千两。以5年为限,限满日、德及他们所雇工匠概不留用。1866年底船政局筹备规划工作初步完成。

  船政局筹建工程于1866年12月23日破土动工,进展颇快,到1877年沈葆桢上任时,基建工作大体完成了框架。但沈氏遇到的困难也是很多的,他上任后第一个奏折提出了:经费难筹、官绅簸弄是非、工匠向洋匠问学不殷等七难。沈氏不畏艰难,会同“一腔血诚,不避嫌怨,视公事如家事”的提调周开锡、常川住局,认真督理。施工非常紧张,民工劳动非常艰苦,工程质量颇优。沈葆桢有一段建造船坞的描绘说:“客冬以来,召集民夫,窪者平之,低者垒之。虑田上之积弱难胜也,沿坞密钉木桩以固之;虑海潮溪汛不时骤至也,沿坞各增五尺以防之。坞外三面环以深濠,既藉通运载之船,亦可泻积淤之水。”经过船台、船坞、厂房、住所、办公房、学堂等工程的建造和机器装配,各阶段的5—6年的努力经营,到1874年建成了一所以造船为中心的大型机器工厂,它规模既宏大,机器设备也很齐全。船厂的机构主要有:核对处、稿房处、会计处、支应处、文案处、绘事院、船政局衙门,以及健丁营、水师营、艺圃和前后学堂等。车间则有锯木、铸铁、锻铁等13个厂,具体情况说法不一,兹据日意格1875年出版的《福州船政局》简述于下:铁厂。包括锤铁与拉铁西厂,占地4190平方米。锤铁厂有7000公斤大汽锤1个,6000公斤双锤1个,2000公斤单锤1个,1000公斤单锤1个,300公斤铁锤2个,又有锻铁炉16个,再热炉6个。拉铁厂。拥有再热炉6座,轧机4台,设有100马力的发动机1座,此厂昼夜开工,每年能轧铁3000吨。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