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洋务运动史_夏东元【完结】(80)

  以上是电报招商局设立电报干线的主要情况。至于更多的支线:1884年添设的天津至京城,山东掖县之沙河至胶州电线;1898年所设胶州至青岛电线,湖北武昌至大冶、大冶至九江之线,“又因汉口上游北岸线杆年年被水淹损,阻误要报,添设南岸一线以备不虞”;1891年徐州至台庄线和1892年安庆至芦州线;1898年“以备黄河之害”而设的济南至济宁线,“以备运河之害”而设的徐州至宿迁线,等等,也主要是为了商业经济发展上的需要。

  另外,在西北、东北、西南以及朝鲜所设约占总量30%的官线,也同商局电线一样,在军事和经济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例如:1882年中国军队在朝鲜“壬午兵变”中所取得的胜利,“实赖电报灵捷”;1887年漠河金矿的创办,“一切雇募矿师、购办机器、招募股商等事,均赖安设电线”,而矿厂成立后,亦赖电报沟通了与市场的联系。

  当然,中国电报的作用是有两面性的。洋务运动的兴起,本来就是为了挽救清王朝的垂危统治,为了这个目的,外之抵御侵略,内之镇压人民革命。电线在对外斗争和发展经济上起着积极的作用,在对内镇压人民方面则必然起着反动的作用,那就是依靠电报的迅捷遣将调兵,以便迅速地把人民革命镇压下去。盛宣怀曾得意地说:“去年(1904—1905年)湘赣会匪起于仓猝,若无萍乡、醴陵电报,搜捕何能如此迅速。凡郡县尽设电报,匪类不能蔓延,功可弭乱,岂仅广收利益哉!”

  至于对外,既起到抵制作用,也有适应外国侵略者要求的一面。外商在中国内地架设电线,遭到人民的强烈反对,“洋人亦知公愤可畏,听中国自办”,中国自办之后,洋人亦可较好地享用。后来的史实确系如此。侵略者以殖民主义者姿态使用中国陆线时有所闻。张之洞曾义愤地说:“未与接连之线,洋人尚敢无理挑剔;如其既与接连,彼此相共,或迟或误,彼更有词。假使两电并须即发,先此后彼,必致相争;后我先人,亦无此理。”

  从总的方面看,办电报的积极作用还是主要的,是社会前进的表现。因此,对于创办电报的艰苦历程,应给予充分称许。兹引用盛宣怀的一段话来表彰创业者的功勋。盛氏在1902年回忆道:

  “创行之始,人皆视为畏途,即身任其事者,成败利钝亦绝无把握,若非不辞劳怨,不避疑谤,惨淡经营,焉有今日!成既如此之难,守亦不能不尽其力。中国商务可以与外人争衡者甚少,当此商战之际,尤宜保此已成之局为之倡。统计电报商线纵横数万里,设局百数十处,均属商款商办,即有借用官项者,业经陆续清还,有案可考。逐年所收报费,只通商口岸及省会之区能有盈余,凡僻处所亏折者多,全赖挹注之法。“查股利一项,第一届未能分派毫厘,第二届至十二届仅派五厘、七厘不等,十三届起始得照派一分。他人视为绝大利薮,实则千百股商铢铢寸寸之微也。”

  盛宣怀这段话,基本符合实情。电报局在创业的艰苦历程中与其他洋务企业相似,但从成就上说是最成功的。这从股票价格上可以得到说明。以较为成功的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来说,它们的股票价固然大多数情况下是在面值以上,但也多次跌到面值以下,轮船招商局的百两票值股票有两次跌到40两到50—60两之间。电报局的股票基本未曾跌到票面值以下,多数在票面值以上50%上下。股票价是企业经营好坏的寒暑表,于此可见电报业的经济效益了。

  第十一章 采煤工业的兴办和发展

  第十一章 采煤工业的兴办和发展

  一、资本帝国主义掠夺中国煤矿的企图

  一、资本帝国主义掠夺中国煤矿的企图

  如果说轮船招商局的创办,是洋务运动从军用工业到民用工业、从求强到求富的过渡性的企业的话,那么,煤炭金属矿的开采和冶炼工业的兴办,则是洋务派以求富为主要目的兴办民用工业的正式开端,也是“以富求强”的起点。而首先提到开采日程的是煤炭。70年代中期掀起了机器开采煤炭的热潮。这股热潮正好与资本帝国主义掠夺中国煤矿的企图针锋相对。因此,得先叙述资本帝国主义妄图窃取中国煤矿开采的权利的历史。

  早在19世纪40年代,英国就开辟了从它本上到中国香港和上海的定期轮船航线,美国也在酝酿从它的西海岸横渡太平洋直达中国的轮船航线。随着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中国被迫开放北部沿海和长江中下游各通商口岸,外国兵商轮船,便横行于从辽东到海南的漫长的中国沿海一带和长江中下游。在那时,轮船的动力燃料是煤炭,它的消耗量随着轮运的增加而猛增。据统计,中国沿海外国轮船每年煤炭消耗量60年代中期达到40万吨,年输入上海的煤炭,由50年代后期的3万吨,增为70年代初的16万吨,其中大部分是供应外轮所需。这种长途运煤成本昂贵,且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煤炭需求,这对近代航运发展是很不利的。要取得日益增加和价廉的煤炭以利航运,只有在中国开采一法。于是寻找和开采中国的煤炭资源,便成为资本帝国主义扩大对中国侵略的一个重要环节。

  资本主义列强掠夺中国煤炭资源的活动,始于40—50年代英、美对台湾基隆煤矿的觊觎,这是因为那时外国轮船是集中于南方沿海的缘故。据闽浙总督刘韵珂、福建巡抚徐继畲上清廷的奏报说:“自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以后,节据台湾镇道禀报,淡水厅属之鸡笼山一带洋面,时有英夷船只驶往游弋,臣等查知鸡笼附近各山,有产煤处所,该夷火轮船只,需用此物,其频年驶往,未必不有所垂涎。”基隆煤矿有着长期的手工开采历史,除供本地使用,还部分地供应闽粤中外官商,间有运煤香港者。1847年英国海军少校戈敦发现了基隆矿区,进行初步勘探后,认为煤矿丰富,煤质很好。戈敦写了一份较为详细的报告,在煤质和可能的产量、价格等方面作了说明,得到英国官商各方的注意。英商航行远东的大英轮船公司香港代理处,和台湾一中国商人签订购煤700吨的合同。实际供应了300吨。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