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洋务运动史_夏东元【完结】(81)

  进入50年代以后,英国侵略者为取得廉价台煤的供应,不断地与清政府进行交涉。例如,1850年港督文翰向粤督徐广缙、粤抚叶名琛提出采购基隆煤的请求;福州英领事金执尔带了文翰签署的照会呈递给闽督刘韵珂,提出同样的要求,并以协同捕盗和对双方都有利为诱饵。均遭到中国的拒绝。兹后,厦门英领事巴夏礼、副领事温恩达等人曾先后为大英轮船公司采买基隆煤向清地方政府提出要求,但都未能如愿。1858年英法联军北上天津胁迫请政府修约途中,英国军舰“刚强”号强行购买基隆煤96吨离去。

  美国是稍后于英国觊觎台湾煤矿的国家。1848年美国为了开辟旧金山或蒙德拉至上海与广州间的轮船航线,必须建立中途加煤站,他们把这个“加煤站”地点注目于台湾。次年6月,美国东方舰队兵船“道尔芬”号由澳门驶抵台湾基隆勘矿,并强行运煤而去。1850年春,厦门美领事布莱特富向美国务卿报告台煤情形,并专取煤样一箱送交国务院化验。此后于1852年、1854年多次派军舰赴台,调查勘探台湾基隆等处产煤范围、煤炭质地、采掘及疏运条件是否便利等。结果,不少侵略者建议美国购买基隆矿区,以便它自行开采。1854年8、9月间,美国驻华全权代表麦莲伙同英国驻华代表包令,在北上要挟清政府修约的清折中,表示出要对台湾煤矿“一体均沾其利”的意图。后来逐渐由需要基隆煤炭发展为要买下整个台湾。美驻华公使在美商鼓动下,于1856—1857年多次向其政府提议直接占领台湾岛,说:“当此航运的年代,这是一件特别富有意义的事情。”“如果开辟了由加里佛尼亚至日本及中国间的轮船航线,此项煤炭供应的来源将必最为便利。……美国显然应即占有该岛。就势力均衡的大原则上说,尤其应该如此。”

  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通商口岸扩及北洋和长江中游,外国兵商各轮也随之在这些地区航行,寻求燃料的范围很自然地从台湾一个地区,发展到中国北方和长江流域。于是英、美等国除继续为获取台湾基隆煤炭的购买和开挖权利外,视线转向京津地区和长江中下游。

  英美在60年代对台湾基隆等煤矿的觊觎,主要表现为以投资用机器开采或帮同清政府开采为诱饵,企图占有矿权以取得廉价煤。台湾开为通商口岸后,曾强行购台煤的原英驻厦门领事翻译士委诺,升任为英台湾府的首任领事,加紧了掠夺台煤的步伐。1861年由沪尾输出的商品中,煤炭已列为主要输出品。1863年基隆也辟为通商口岸,台煤输出更容易了。但出口煤税照成例每百斤征银4分,而手工采煤产量低,价格高,这对侵略者是一个沉重负担。于是英国提出用西法机器采煤的意见。福州海关税务司美里登、淡水海关税务司侯威尔以及英驻华公使阿礼国,都曾先后向福建地方官提出租地用机器采煤或帮同中国开采台湾、澎湖之煤的要求。但均遭到清地方官拒绝。美国比英国还要进一步。美驻华公使蒲安臣的秘书咸廉士在主张由西人用西法开采基隆之煤的同时,还主张由煤港沿西岸设立铁道,由矿场运煤直达海边。1865年美商费尔德、赫士提正式在基隆经营煤炭、樟脑业务。1869年美商高林士和咸伯等向基隆地主播观生私典煤山,意图用西法开采,这得到美驻厦门领事李让礼的支持。但均为清官员所拒绝而未能实现。

  英美等列强于60年代在台湾进行掠夺煤矿利权的同时,在华北和华中地区谋取中国煤矿资源的活动也在加紧进行。1862年英国驻华公使馆翻译柏卓安进入京西的斋堂矿区,进行详细调查,其目的就是为了能保证通商口岸的外轮用煤,特别是英国海军舰队的用煤,并强调要用西法开采这些煤矿。与此同时,英国在华商人也大肆活动,天津广隆洋行老板海德逊经常到附近地区,四处“踏勘煤苗”,并且从斋堂运出大批煤炭供外轮使用。他后来还怂恿天津英领事要求清朝总理衙门准许由他修筑一条斋堂矿区到北京天津的运煤道路,他还要求在开平先立煤窑,并修建由开平至天津的运煤铁路,提出以所产煤之一部分供给官用为条件,豁免一切税负。美国也不甘落后,1863年蒲安臣向总理衙门推荐一名美国矿师庞伯理,名为协助勘察北京西山等地煤矿,为清政府计划成立的海军舰队、也即所谓“阿斯本舰队”提供燃料,实际上则是窃取中国的矿产资源情报。他在此前一年,即曾只身闯入湖南、四川等地,专门寻找煤矿。由于“阿斯本舰队”计划中变,他的活动也随之中止。

  至于英美等国染指长江中下游煤矿的企图,主要起始于60年代中期。由于长江开埠轮船迅速增加,煤炭需要量急增。据估计,60年代中期,单旗昌一家轮船公司年需煤就达20—30万吨。因此,在长江沿岸找寻煤矿,也成为侵略者的迫切需要。1866年英国商人在湖北大军山一带“开石寻煤”。次年秋,英人葛乃“发现”了江苏句容县煤矿,他说此矿不但煤好而旺,且地近长江,“转运利便”。1868年葛乃拟了一份“按照西法挖煤章程”,向镇江道台要求开采。这不仅得到镇江英领事马安的支持,且取得上海英国商界的鼓励。英国怡和洋行准备贷款给葛乃进行开矿;英商商会向英公使阿礼国叫嚷要有效地开采中国煤矿。由于清政府拒绝而未果。但到60年代末,广泛地掠夺、开采中国煤矿资源,已成为英国官商的强烈愿望。所以,在1868年中英谈判修约会议上,英方正式提出了中国免除进出口煤税、允许英商开采中国煤矿等侵略要求。阿礼国在向总理衙门提出修约29款的第27款中写道:“因各海口轮船……须用中国煤炭,现拟准洋人在中国地方开设煤窑,并用外国器具”在斋堂、句容等处挖煤。经过讨价还价,于1869年签订的中英新修条约规定:“南省句容、乐平、鸡笼三处产煤处所,由南省通商大臣查看该处情形,自行派员试办。其应否雇用洋人帮工及租买机器,一切悉凭通商大臣主政。挖出之煤,华洋商人均可买用。”至于煤税问题,规定进口煤免税,土煤出口除天津、登州、牛庄三口外,其他各口均减税。这一规定,使英国全面掠夺中国煤炭资源的企图落空。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