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战争指导_[英]约翰·弗雷德里克·查尔斯·富勒【完结】(74)

  “只要假以时日,德国将会恢复它的实力和自负,不过,那要经过许多年。但到那时,德国又会把眼光盯住西方。德国的前途现在是在东方,当她恢复了元气之后,她的希望与野心也就会自然地转到东方来。”

  E.H.卡尔教授简洁地说明了整个问题的关键。他说:

  “1918年的胜利者在中欧‘失去了和平’,因为他们在这样—个要求协作单位逐渐扩大的时代中,却继续追求一种政治与经济分割的原则。”换句话说,如果只是为了消除战争的经济原因的活,条约应该对准欧洲的整体。

  1919年6月28日,德国的全权代表在“封锁”的手枪逼迫下, 在凡尔赛条约上签了字。所以,从道德上来讲,这个条约应该是无效的。其他的条约也是很恶劣的,特别是垂隆条约和圣杰们条约更是中欧混乱的根源。 [ 作者注:根据垂隆条约,匈牙利要丧失71%的领土,三百万匈牙利人要被并入捷克斯洛伐克、罗马尼亚和南斯拉夫。根据圣杰门条约奥地利所剩下的土地仅是原日尔曼部分的三分之二,而且禁止它与德国合并。它的日尔曼人口中有三百五十万被并入捷克斯洛伐克,二十三万人并入意大利。 ] 总之,所谓的没有兼并,没有赔款和没有惩罚性的破坏,全都是些空话。而这三种战争的恶性毒素,反而蔓延的更为广泛了。至于所谓的“民族自决”,虽然和平的制造者把它当作“行动的必要原则”,但实际上却视之为“仅仅是一个短语。”

  霍夫曼·尼科尔森上校曾经表示怀疑,他说:“即令是历史上最恶劣的暴君,例如尼禄、希罗格巴卢斯、凯撒·波尔吉亚和路易十五世等,如果是处在1919年的欧洲局势中,也能运用足够的集体智慧和善意,从而变得有所作为。”不过,从事后看来,应该对此负责的既不是威尔逊和克雷孟梭,也不是劳合-乔治。正如尼科尔森上校指出的那样,在战争期间发展到顶峰的歇斯底里和不负责任的“群众民主精神”,才是真正的责任者。尼科尔森上校还说:“如果没有民主,虽然某种程度的战争仍不可避免,但是其暴力的破坏程度,却能受到相当的限制。这是因为,当时的政府不是民众选举产生的,它没有必要去煽动人民的激情,也不必害怕民众的压力。”

  甚至未来的那些民主政治的摧毁者,自己也是迷糊不清的。从那时起,在战后局势中,开始形成了一种“不依赖选举”的暗流。人类又盲目的向一种新的政治观念走去,它虽然是看不见的,但是,却在指导那些不满的国家去建立一种新的国际秩序,然而是好是坏,那就难以说清了。

  二、 阿道夫·希特勒

  在战争期间,协约国曾认为,他们的战斗目的是要使世界的民主变得更加安全。但是当他们打了胜仗之后,却发现事实与他们的愿望正好相反。不仅没有安全,民主政治的地位反而更加摇摇欲坠了。在这场混乱中,一个接一个的独裁者不断地出现了,在波兰、土耳其、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奥地利和德国等国家里都建立了不同的专制改体。这些独裁者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反对布尔什维主义。因此,他们不仅反对旧有的民主秩序,而且也反对新的马克思主义的秩序。马克思主义的秩序已在俄国生根,并且在战争末期和战后的时代中逐渐地发展壮大,威胁着每一个非共产党国家。

  在这些独裁者中间,获得了历史上最高评价的是阿道夫·希特勒(1889—1945),他是历史上最特别的人物之一,1889年4月20日出生于莱茵河岸的布劳瑙。他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获得过下士军衔;战后,在慕尼黑参加一个名叫“德国工人党”的很不起眼的政治集团,成为它的第七个成员。1923年,法国军队占领了鲁尔地区,法国人在莱茵河地区鼓动一个共产党的分立运动,而在巴伐利亚又鼓动一个天主教的分立运动;就在这时,希特勒一举成名了。当年11月9日,他和鲁登道夫在慕尼黑发动了一次政变。这次政变虽然没有成功,但是对他的审判却使他在政治上获胜。从此,他在德国成为大家谈论的对象;而在被监禁于南兹堡要塞时,他写出了《我的奋斗》一书的第一篇。

  希特勒是杰克博士和海德先生的化身,即一个善与恶的混合体。一方面他使德国从废墟中站立起来,恢复了民族的尊严,繁荣了经济;另一方面他使为数众多的人民家败人亡,从而使全世界一听到他的名字就都不寒而栗。

  他是一个高明的心理学家,也许还是世界上最伟大的阴谋家。他能深入到人性中去找出荒谬的根源,也能够从群众的情感中过滤出有毒的政治酒精。最重要的是,他对自己有一种绝对的信心,对他自己的“无敌”有一种超理性的观念。这样也就使他具有一种不可抗拒的磁铁一般的吸引力。作为一个政治家,他有一种感觉和掌握行动的心理时机的能力,这差不多是一种杰出的天赋。有一次,他对劳希林说:

  “不管你作何种打算,如果一个观念还未成熟,那你就决不能使它成为现实。无论是作为一个艺术家,还是作为一名政治家,对于这些我是深有体会的。这样就只有一种途径可走:即忍耐、等待、尝试,再等待、再尝试。在下意识中,这个工作仍在继续进行。它有时会成熟,有时也会死亡。除非我在内心有绝对的信心,认为这就是解决的方法。否则,我决不采取任何行动。即令是整个党驱使我采取行动,我也不会动。我要继续等待,不管发生了什么事情都不动摇。但是如果我内心的灵感来了,那么我便会知道这是应该行动的时候到了。” [ 作者注:劳希林编:《希特勒讲话录》,(1939年版),第181页。 ]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