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赎罪日战争_[以色列]恰伊姆·赫佐格【完结】(4)

  此后,加维什公开阐明了他对这个问题的观点。他认为这道防线在战时是所有可能的进攻轴线上的一系列观察哨和支撑点。在敌人沿山隘一线(从南部的米特拉山隘到北部的巴卢扎)集中装甲部队向一系列担负防守任务的步兵旅驻地实施进攻前,这道防线将起迟滞敌人的作用。在消耗战和停火期间,这些支撑点可作为观察哨(在消耗战中可防炮火杀伤),也可作为电子警报与控制中心和装甲巡逻队的基地。加维什发明了一种燃料喷洒系统,作为运河一线防御的组成部分,该系统能够从工事内部点燃燃油而使运河起火。

  加维什始终认为,如果把运河看成是一道天然屏障,那么除了在那里建立一道防线外,别无选择。他认为以色列可能被迫面临的一个主要危险是,埃军采取突然行动,沿东岸夺取一块不管多么狭小的立足点,随即企图通过国际协议来达到立即停火的目的。此外,由于以色列的作战思想始终是要求实施突入敌人领土的反攻,所以对于他们来说,重要的是先沿运河本身屯住重兵,而不是必须经过战斗再到达运河。

  在由此引起的争论中没有人提议脱离运河,但由于沙隆将军赞同沿运河建立机动防御体系,因此对展开的样式产生了争论。巴列夫将军决定同意建立以支撑点为骨干的防御体系,并由阿丹将军率领的小组着手监督防线的修建工程。该工程于1969年3月15日完工。同月,纳赛尔宣布消耗战开始,整个体系受到了考验:连续数天,埃军使用了一千多门火炮轰击沿运河掘壕固守的以军。毫无疑问,如果没有这些防御工事,以军的伤亡将会比他们的实际伤亡严重得多,其伤亡数字会达到非常惊人的程度。

  然而,这些工事仅仅是后来被称为巴列夫防线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不是一条简单的边沿防线:每个碉堡控制两侧各0.5-1英里的地区,各支撑点之间约5-6英里的地域内设置有观察哨和巡逻队。在所有坚守困难和关系重大的支撑点内——如防线两端的阵地和一些孤立的支撑点内——都配置有坦克。坦克集中在支撑点后方,还有坦克排配置在支撑点内的坦克掩体内,从那里可以向运河进行纵向射击。整个防线构筑有大批这样的阵地,这些阵地是坦克发射阵地的补充,坦克发射阵地修筑在支撑点后方0.5-1英里处,为碉堡提供火力掩护,并控制运河的接近路。此外,还修建了庞大的永久性防御设施,包括道路网、地下指挥部、水道系统、通信系统、修理所和仓库等。

  在消耗战期间修好这道防线后,用正规部队或后备队、空降部队替换前线的所有后备队员,就成为紧急情况下的标准作战程序。这些阵地按要求配齐了人员,每个阵地约有30名士兵,而在孤立的阵地上,如陶菲克港的“码头”支撑点,则有约80至90名士兵,所有的孤立阵地和支撑点都由一名军衔在少校以上的校级军官指挥,通常是空降部队的后备队军官。在局势紧张时,巴列夫照例要在西奈地区对后备队进行训练。在运河一线,他保持了两个装甲旅的兵力,用第三个装甲旅当预备队。情况紧急时再增加一个装甲旅(通常是在该地区进行训练的后备队)。

  不考虑消耗战对以色列所产生的思想影响,就不可能理解它在赎罪日战争前夕的军事思想。埃及在1969年3月发起的消耗战,一直被看成是短暂事件,而事实上这是一次重大的对抗行动。埃及军队发动这场战争时便宣称,其目的是要为大举横渡苏伊士运河并重新占领西奈打开局面。至于以色列,则决心阻止这种形势的发展并再次实现停火。埃及人在作出发动消耗战的抉择时,他们决定利用双方军队都配置在苏伊士运河一线所造成的军事上的胶着状态。这意味着以色列将无法利用其在装甲作战方面所拥有的不容置疑的机动性强、运动速度快的优势,因为苏伊士运河将阻碍进行大规模的运动,实际上也就是使以色列无法对埃及军队实施机动。这样,埃及人就躲在运河后面,以消耗战来耗尽以色列人继续打仗的意志。

  埃军于1968年10月对以色列进行了炮兵弹幕射击后,以色列随即建立了强大的巴列夫防线。如何破坏这些防线是埃及人在决定发动消耗战时重点考虑的问题。对上述事件的分析只能更加说明这种捉弄人的形势:埃及人的行动导致了巴列夫防线的建立,而巴列夫防线反过来又引起埃及人的恐惧与担心。埃及人从防线的建立看到以色列将会坚不可摧地永远存在下去,这只会使现状永远保持下去,并大大限制了改变运河沿线态势的前景。因此,埃及人的计划是,尽量在消耗战的第一阶段用炮火摧毁防线。一旦摧毁了大量以军支撑点,则在第二阶段派遣突击队进行一系列有限的短时间渡河作战;第三阶段要求在渡河后更广泛地进行纵深作战,第四和最后阶段是全面渡河作战,目的是占领运河东岸地带,以此来打破自1967年以来形成的政治僵局。

  1969年3月到4月,埃军对以军阵地实施了猛烈的炮击。5月,纳赛尔总统宣称,巴列夫防线的60%已被炮火摧毁,而且他的国防部长穆罕默德·法齐告诉他,剩下的40%不久也将被摧毁。(事实上,巴列夫防线成功地经受住了埃军的炮击,并证明了防线设计者的预想是正确的。)4月中旬,埃及突击队开始经常渡过苏伊士运河,袭击以军的支撑点。这导致以军以炮火还击,并使用他们的伞兵和突击队沿埃及防线实施报复性袭击。苏伊士运河一线的战斗升级了。由于以军袭击了苏伊士湾和埃及国内的目标,苏伊士湾的战斗实际上也升级了。在这期间,以军的伤亡以惊人的速度增加。所以,到6月,以军决定把空中力量投入战斗。于是,主动权回到了以色列人手中,消耗战变成了反消耗战。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