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复活的军团:秦始皇陵兵马俑发现之谜_岳南【完结】(29)

  使用了马鞍。马鞍的使用可以使骑兵的双手进一步获得解放,有效地发挥和

  增强战斗能力。二号坑发现的骑兵军阵,置于整个大型军阵的左侧,这种排

  列特点,使我们进一步认清了它在战争中所发挥的正是其它兵种所不具备的

  “迅猛”迎敌的战术特长。

  当然,骑兵在战场上取胜绝不是靠单骑的速度,而是凭着一个有组织的

  队形,否则,有如个人在体育场上的竞技一样,只能赢得一时的喝采,而对

  一场战斗来说却是毫无意义的,著名的兵书《六韬》 说到骑兵作战时,往

  往把车骑并提,这显然是早期骑兵尚未独立的一大特点。而在《均兵》中,

  关于骑兵的作战能力,太公望认为,如果对车骑运用不当,就会“一骑不能

  当步卒一人”。但是,列阵配备合适,又是在险阻地形上,也能“一骑当步

  卒四人”。由此可以看出,兵法家在这里明确地揭示了队形和地形是骑战威

  力所在的两大因素。车骑作为军中的“武兵”,如果安排得当,就能收到“十

  骑服百人,百骑走千人”的战争艺术效果。

  秦俑二号坑的骑兵俑群,向后人提供的是一个宿营待发、配合车兵和步

  兵的实例,若从整体观察,就不难发现这样一个事实,即在兵力配置上,骑

  兵俑群偏处一隅,其数量也远远地少于车、步俑之数。结合文献记载可以说

  明:此时的秦骑兵虽已是一支雄壮强盛的独立兵种,但毕竟还没有取代车、

  步兵而成为作战的主力。协同作战、量机而用,则成为当时军事家们已经运

  用自如的指挥艺术。

  尽管此时的骑兵还没有成为秦始皇时代的作战主力,但在统一战争的交

  响乐中、却是一支最强音。因为骑兵行动轻捷灵活,能散能集,能离能合,

  远距离作战,快速奔驰,百里为期,千里而赴。短时间内长途奇袭,使敌防

  不胜防,出入无间,又能迅速转换作战方式,成为兵书中共誉的“离合之兵”。

  具有悠久的养马史、传统的驾驭术、早兴的骑兵部队的秦国,在骑兵的运用

  上自然优胜于山东六国。而在车、步、骑并存的诸兵种中,骑兵之所以后来

  得到了重视,就在于执远战兵器弓弩的战士在战斗号令下达后,能迅速集合,

  翻身上马,立即投入战斗,并随时可调换攻击方向。同时战斗队形对复杂地

  形的适应性强,其高度的机动力和强大的冲击力,都是其它兵种所不能取代

  的。这种独特的骑兵战术,正如孙膑所认识并概括的那样:用骑有十利。即:

  “一曰迎敌始至;二曰乘敌虚背;三曰追散击乱;四曰迎敌击后,使敌奔走;

  五曰遮其粮道,绝其军道;六曰败其津关,发其桥梁,虚其高里;? .十曰

  掠其田野,系累其子命。”随后的兵法家又把骑兵战术的原理总结为“十胜”、

  “十利”等,但无论是十胜还是十利,其不外乎是由“驰骤便捷,利于邀击

  奔趋”的高速度构成骑战的核心,即所谓凌厉的冲锋,诡秘的奇袭,迅速的

  迂回,闪电式的侧击和夹攻,独立的侦察,掩护本部步兵和骚扰敌人。公元

  前260 年,在秦、赵长平大战中,秦国以五千骑兵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绕过

  赵军翼侧,迂回至后方营垒,将其截为两段,断其粮道,使之不能救援,最

  后迫使赵军全军覆没,从而使秦国在古代战争吏上创造了多兵种协同而又用

  骑以奇的光辉战例。

  当然,骑兵的短处正如兵书上所总结的亦有不利的因素,即所谓的骑战

  有“九败”或“八害”。其中心内容是,骑兵往往受到地形的限制而招致失

  败,如陷于“天井”(四周高峻)。“地穴”(低陷)及沼泽难行之地,大

  涧幽谷、木林茂密之地,深沟坑阜之地等,均构成骑兵的“死地”或“败地”。

  这些不利的地形地物,深为兵家所忌。其次,还有一个重要原因会对骑兵形

  成威胁,这就是骑兵的冲锋速度高,极容易脱离战场主力,如果长驱不止,

  陷于敌阵又不能破阵,再加之后继部队接应不上,就势必受到敌人的截击或

  埋伏而陷于进退两难的险境。面对这些不利的 因素,作为军事指挥者,势

  必明了和果敢处置面临的一切,才能化险为夷。事实上,作为骑兵部队,只

  有选择平旷的地势,给骑兵创造出高速度冲杀的场所,才能以“一骑当步卒

  八人”的威势攻击对方。秦俑二号坑在试掘时,露出土层的完整的有骑士33、

  马36。这些骑士都无一例外地作垂臂、左手提弓的姿势。出土的武器惟见铜

  剑、镞和弓弩,没有长柄兵器。而此时的剑,看来也只是骑兵作为卫体的武

  器而已。这说明秦骑士的作战手段同赵武灵王时教国人穿“胡服”,习“骑

  射”的情况是前后相承的。民国时期,洛阳金村曾出土过一面战国铜镜,背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