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清十二帝疑案_阎崇年【完结】(101)

  清朝官员有几个特点:第一个特点就是皇帝任命。总督巡抚不要说了,知府、知州不要说了,道员不要说了,一直到知县由皇帝任命,由皇帝罢免,一句话吧,由皇帝任命。

  第二个特点,就是总督和巡抚军政合一。譬如说两广总督,他还兼兵部尚书,兼右都御史,就是他还管军队,他这里头直接管理一部分军队叫“督标”,总督的“督”,标准的“标”。巡抚也是,巡抚一般也兼,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兼兵部侍郎,他管的那个军队叫“抚标”,巡抚的“抚”,标准的“标”,就是他在省这一级,他军政是统一的。就是清朝的总督和巡抚不仅有行政权,而且还有军权,这是清朝的一个特点。

  第三个特点,就是行政司法统一。知县既是知县又是这个县的法官。大家看戏,知县开堂,他就是审判官,知府既有行政职能也有司法职能,总督和巡抚同样,除了行政权力、军事权力还有司法权力。因为皇帝是一元化的,皇帝既是国家元首,又是国家最高行政长官,还是国家最高军事统帅,还是国家最高的祭祀者。

  清朝的官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内官,太监。太监在中国历史很悠久了,周朝就有,叫“阉人”,“寺人”,一直延续到清朝,清入关以前,努尔哈赤的时候,有太监了,但是很个别的。努尔哈赤跟各个贝勒下令,说你家里养的这些奴仆,在小的时候,你要把他阉割了,不然他长大以后,和你家里内室就容易发生淫乱,但是那时候是太监没有形成制度,那顺治入关之后,鉴于明朝灭亡原因之一,就是太监专权,多尔衮牢记明朝这个失败的教训,所以清朝进关之后,把很多明朝太监从宫廷里头赶出去了。后来发现了,宫廷里头没太监不行,它宫女那么多,有些事情要男性担任,男性不阉割又不行,那就只有太监。所以后来,就把一部分赶出皇宫的太监,又纷纷,又回来,继续做太监,数量当然比明朝少了。这时候的太监,竖了一块铁牌,下了一个禁令,就是避免明朝宦官专权的现象重演,这个铁牌很严格,是这样的:“明朝太监,专擅威权,干预朝政,开厂辑事,枉杀无辜,出镇典兵,流毒边境,甚至谋为不轨,陷害忠良,煽引党类,称功颂德,以致国事日非,覆败相寻,足为鉴诫,顺治告诫他的后世子孙,要以明朝太监为鉴戒”。所以清朝规定太监最高不能过四品,不能交往外臣,不得干预朝政。后来杀了安得海,慈禧杀了安得海,理由就是你宦官私自出京,勾结地方官员就杀了。明朝不是,明朝万历皇帝派太监到全国征税,征矿税,派太监典兵,将军在那儿指挥作战,派个太监去监督,太监不懂军事,不懂当地的风俗民情,不懂地理,不懂武器的运用,又没有文化,但是他监督你。袁崇焕是兵部尚书蓟辽督师,旁边有个太监监督,事事得请示太监,但是清朝吸取这个教训了,就太监不能出京,更不能监军了。

  那有太监,就得有个机构管理,所以顺治时候呢,就设立个十三衙门,作为一个太监的管理机构。这个机构,比明朝的时候缩小了,它受内务府来管辖。清朝太监有明确的分工,清朝太监总的人数大概是三千多人,俗话说“够不够三千六”,最少的时候,光绪的时候,大概是一千九百多人,主要原因就是招不来了,就是后来清宫的太监很穷,人就不愿意去做太监。有一本书就记载清朝太监的悲惨的情况,这样说,说:“形容枯槁,衣服褴褛,个个与穷寡妇无异”。那就很悲惨,那清朝太监哪儿来,主要是北京附近地区,河间、宝坻、丰润等一些贫穷的农民子弟,家里穷,没饭吃,就把这孩子卖出去了,做太监。北京专门对太监阉割的有两个地方,一个地方就是南北长街那个会计司,那里有一个人叫“毕五”,他就专门做阉割太监这个手术,还有一个在鼓楼前方砖胡同,那个人姓刘,叫“小刀刘”,当时麻药不行,那小孩子做宫刑的时候,他哭他闹啊,完全被捆起来,把烙铁刀烧红了,他怕发炎,那是很残酷的。很多的太监做了阉割之后就留下终身的残疾。到了宫里后,他要拜师傅,要教给他怎么礼节、怎么伺候。大部分太监都是很穷苦,但是有少数的太监飞黄腾达,发财致富,这是极个别的。司马迁曾经说过,说:“诟莫大于宫刑”。就是人生最痛苦的事情就是莫大于宫刑,这些人在宫里头有严格的纪律,譬如说规定该起床的时候晚起了,说话声音大了,说你喧哗,就打板子。最严重的时候,一种刑罚叫“气毙”,喘气那“气”,死亡那个“毙”,气毙,就是受刑的太监用七层绵纸蘸上水,把七窍,眼、耳、鼻、嘴整个糊上,糊七层,完了打,连打带憋,所以叫气毙,憋死了。特别是溥仪出宫之后,很多太监他没有一技之长生活很困难,后来他们聚集在北长街会计司胡同,五十年代在初期,我还做学生的时候,到那个地方做一些义务的活动。那个院里头有28个太监,就都是一些老年太监,六七十岁以上,我亲自跟他们一块谈过话,聊过天。那些人长的样子,就是罗着腰,很像一个老太太,都没有胡子,说话的声音就是尖声尖气的,政府发一点救济,勉强维持生活。很遗憾,当时没有留这个心,把它做一点详细的笔录,就是一个很好的材料,在清宫做过太监的现在活着的一个没有了。我刚才说到太监的来源,我小时候也听说,说小孩别乱跑,小心“拍花子”的。我也不明白怎么回事,后来看了书明白了,所谓“拍花子”就是有一些拐骗儿童的人,把小男孩抢走了,抢走完了过一段时间就卖了,卖完了就阉割以后就做太监了。当然也有的太监,你像康熙的时候有一个太监他自己做生意,做生意亏了,没办法了,自己请人阉割,完了以后做了太监。乾隆的时候发现了,这人已经岁数很大了,乾隆特别恩典,放他回家,跟他家人团聚。大部分太监都是生活无着,有的走投无路,才净身做了太监,太监是封建制度的一个赘瘤,随着王朝的覆亡,太监制度跟着就消失了。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