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明_酒徒【完结+番外】(23)

  原来如此,怪不得这席卷了半个中原的宿将竟看不出这点成败之机,武安国终于明白了这千古名将的胸怀,史书上记载朱元璋晚年,诛杀功臣,徐达知自己必死,竟然不反。原来不是畏朱元璋,而是畏战乱再起,蒙古人乘虚而入。这种胸襟气度,比起二十一世纪那些天天口头讲爱国,却把国家财产偷偷转移到国外的贪官,不知高出多少。想到这里,起身施礼道:“小子孟浪,多谢元帅赐教”,心里一热,鼻子竟有些发酸。

  徐达摆摆手,叫他不必多礼。轻声说道:“我和你一见如故,所以一些不该说的话,也和你说了,我自己心里也痛快一些,老夫二十余骑起兵,戎马半生,岂是畏首畏尾之人。二位贤弟才华见识皆高老夫数倍,将来若为国家柱石,切记遇事多权衡轻重,不可意气用事”。

  武安国不想让徐达压力太大,思索了一会,说:“小子先前言败,也是纸上空谈,实在莽撞,此番未必没有取胜之机,如果元帅步步为营,慢慢进逼,每日再派小部骑兵四处抢掠蒙古牧人的牛羊,时间久了,蒙古人忍受不住,自然要和你决战”。

  徐达听了武安国的建议,知道他是一番好心,笑了一笑,道:“未料胜,先料败,此乃成为良将的根本,武老弟不必过谦。徐某与鞑子周旋的这么多年,我未必能胜,鞑子也未必能从我这里得到半分好处”。前后不过几秒钟功夫,已经从阴影中走出,恢复了那笑咪咪荣辱不惊的样子。

  随后又聊些机械制造之事,武安国二十一世纪所学,在这里无异于鲁班转世,徐达早就听说过武安国的巧匠之名,今日亲自证实了,非常钦佩。叫过亲兵,取了一把火铳递给武安国,告诉他这是迅雷铳,由大将焦玉监造。速度比弓箭发射稍逊,威力大得多。让武安国拿回去研究是否能改进。“如果此铳准确与速度能与弓箭相当,则我大明军马何需十万,有三万足以荡平塞外,五万足以打到金帐汗国,让成吉思汗子孙彻底亡国灭种”。徐达郑重的把火铳给武安国亲手包好,平日如无波古井般的眼中,竟流露出热切之色。

  临别,徐达亲自送了两人出帐,武安国见徐达鬓发已见斑白,心想打仗我是外行,火器也来不及现在改进,但我从二十一世纪带来的东西,肯定能对徐达有所帮助。念及此,灵机一动,提过进帐前放于帐外的包裹,从里边拿出自己从二十世纪带来的俄罗斯高倍望远镜,交给徐达。说:“这是晚辈从海外所带回之物,平时也用不到,就赠与大帅,希望它能助大帅一臂之力”。然后仔细给徐达示范了用法。

  徐达拿过来放在眼前,向远山望去,刷的一下,山上的草木竟全拉到眼前,连山羊的胡子都看得清清楚楚。大喜,知道自己有了此物,又多了几分胜算。正要言谢,武安国又拿出了自己的连环手驽,连同弩箭盒,还有在匠户营画的图纸,一起交给徐达:“这个是我做的防身利器,一次可以连发三支,五十步内,可透重铠。图样也在盒子里。材料用的钢材,今天已经赠送。大帅可命人照样赶制了,专组弩兵,遇敌时轮番射击。蒙古弓马再娴熟,恐怕也快不过此物”。

  徐达伸手接过,他是久经沙场的行家,只一眼,就知道此物可派上大用,当即传下命令,让随营工匠照图打造。受了武安国这番恩惠,一时身边无物相谢。略一沉吟,让亲兵牵过一匹马来,把缰绳交到武安国手上,说道:“武兄弟的身材,想必寻常蒙古马载不动你,这是海外贩来的良马,圣上去年所赐,就送于兄弟”。武安国见此马比寻常蒙古马高出一大截,也长出多半个身子,浑身上下通体漆黑,没有一分杂色,知道这是万里挑一的良驹,刚要推辞,徐达又道:“本来欲留兄弟在营中建一番功业,但兄弟乃天纵英才,必不是因人成事者,勉强留你,反误了你的前程。此马名曰奔雷,愚兄就祝他它早日载你,大展宏图”!

  武安国见此,已无法再说一句推辞之语,大丈夫相交,贵在知心。与徐达相处虽然只有半日,已经若相交数年。深施一礼,正欲上马,徐达又叫来纸笔,写下一份手谕,着武安国协办北平军务器械,便宜行事。武安国知道徐达是见了这些自己造的刀兵之物,怕将来有人找自己麻烦,预先给自己留了退路,心中涌上一份感激,接过来郑重放在怀里,不再言谢,上马飞奔而去。

  那马脚程奇快,把郭璞等人遥遥甩在了后边。众人唤他,武安国也不答应。自从来到这古代,他第一次如此被人感动,想着徐达慷慨激昂的话,心乱如麻。只听见耳畔风声呼呼,夹杂着一个声音不住问他,何去何从,何去何从,到底何去何从。

  第一卷 布衣 第八章 风起

  洪武十一年夏,魏国公徐达出居庸关,取热河上营(今承德),拔大宁(内蒙宁城),一路势如破竹,大小十余战,斩首三万余级。元帝畏之。问策诸臣,丞相驴儿主弃应昌,平章完者不花,乃尔不花主战。正在犹豫之间,徐达却停下了脚步,设大宁卫,筑城。派部将四处劫掠蒙古人牲畜当作军粮。吃不完的就卖给过往客商,换取米粮。时山西客商有贩米塞外者,多富。

  侍讲大学士宋廉上书朱元璋,参徐达不推仁德,劫掠扰民。朱元璋和众臣商议。丞相胡惟庸劝朱元璋换将。宿将曹国公李文忠,左御史大夫旺广洋力谏不可,最后太师李善长出来说话,举了当年魏征劝唐太宗不要善待突厥的故事。原来当年唐破突厥,一向以仁义著称的魏征劝太宗将牛羊掠光,并对突厥人课以重税,房玄龄反对。最后太宗决定采取怀柔政策。魏征死后,回复了实力的突厥又开始侵犯边境,唐太宗十分后悔没听取魏征的意见。李善长拿出这个故事来,众臣才没有话说。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